又是一年采茶时

题记:用家乡安化话说采茶或摘茶的发音为“扎ra”,茶前面不发ch的音,而发ri+a(二声)。

清明节前的深圳,和夏天一样,都是穿短袖衣服了,不过突然的一阵阴雨,天气骤然转凉,赶紧翻衣柜找长袖衣,才发觉现在还只是早春。老家这个时节,应该正是采茶的时候,母亲在家应该又没闲着,去采茶去了吧,想打电话问候下,毕竟这几年她腰椎盘突出,经常疼痛,不想要她去采茶了。

电话一接通,果不然,母亲已经在茶园。反复叮嘱不要劳累了,她就说闲着也没事,村里这把年纪的人都来茶园采茶了,她也坐不住,在一起采茶还可以聊天,很轻松的,一天有七十元工资。她让我们放心,她自己会把握情况,不会累的,闲聊几句后才挂了电话。

我的心也随着母亲的乡音,回到了那个绿意盎然的茶园。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1张图片
山上的茶园

老家安化县在雪峰山区,开门看到的是山,屋后是更多的山。我们村里每户不够2亩水田,还有几分菜地,其他的就只有茶园地。不像现在的茶园,只有茶树,我们老家的茶园地的间隙里还要种黄豆,玉米,还有红薯。一到了采茶季节,学校会放假,小孩要回家帮家里忙,老师也要回家采茶。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2张图片
门前的高山

每当到采茶时,母亲通常是天刚亮就已经上山了,山里的太阳出得晚,到处都还是云雾弥漫,老家的茶叶就是在吸收着云雾中水汽,长得特别的细嫩。嫩绿的茶叶上还凝着露水,母亲的手指在茶叶间飞动,一把一把的茶叶采下来,放到背后的背篓里。背篓装满后就倒进放在茶园边的布袋里,这一天需要采一百多斤的茶叶。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3张图片
采茶的乡亲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4张图片
勤劳的乡亲


我也会跟上山采茶,腰上挂一个小篓子,不过采茶是个耐心和技术活,我一个上午也采不满一篓。过不了一会,我就会被其他的事情吸引过去,茶园的四周,都有很多的山茶树,在采茶季节,刚好就有山茶果出来,经常就爬到山茶树上去摘山茶果。有时又爬到竹林里,去扯小竹笋。有时在茶树兜里,发现了个鸟窝,还有蓝色的鸟蛋,有次还碰上是刚刚出生,还没长毛的小鸟,必然要捧着带回家玩。这样三心二意的,免不了被父母呼来唤去,还要挨骂。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5张图片
山茶果和山茶叶果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6张图片
小竹笋

我们家有好几片的茶园,所以父母和姐姐们都要很辛苦,采茶的时节很短,过了时间,茶叶就长老了,做出的茶质量要差很多。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家还要请人来采茶,记忆中那时经常有安化前乡的老年人和妇女,跑到我们这边来采茶,他们说话的口音和我们很不一样,小孩子还常常学他们的口音,等后来长大了,走出大山后,才发现是自己的一口土音,别人听不懂。

采完的茶叶可以直接卖鲜茶叶到村里收茶叶的人那里,他们收了后再转手卖到茶厂,茶叶根据细嫩,质量要分等级,又细又嫩的价格就好,又粗又老的只能便宜卖了。当然也可以自己做成红茶或绿茶,这样要费很多的功夫,晒干后卖的价格要高很多。我老家在自己屋边有两台木揉茶机,用电动机带动的。茶叶采回来后,先要在阴凉的地方晾青,屋里的地板和楼上地板上都是晾的茶叶,新鲜的茶叶经过晾青后,变得柔软起来就可以上揉茶机了。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7张图片
布袋里的茶叶

把茶叶放进揉茶机的桶里,上面有个木盖盖着,开动电机,木桶就在平台上转,不过不是旋转,是平面绕圈,经过十几分钟,茶叶就揉卷起来了。打开下面的木板底,就可以放出来。揉好的茶叶还要堆在一起发酵,一条条卷起来的绿色的茶叶,开始慢慢的变成古铜色,并散发出浓烈的茶香味来。然后就可以晒干了,这个季节如果碰上没有太阳,就只有用火烘干,干燥的红茶就是完全黑色的,轻轻一捏就碎。我们现在常常看到很多的茶艺表演,虽然把茶文化提高了艺术层次,但真正能影响到茶叶品质的,还是在这制茶的环节。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8张图片
老式木揉茶机

到这个时候,还没算完成制茶,做好的红茶还要捡去里面的不良品,如茶梗,其他叶子等杂物,一般家里都是在下雨天,不能出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在家里捡茶。

采茶季节过后,父亲就会收红茶去了。一般在几个村子里有一个集中收茶的地方,堂屋里,堆满了白色布袋装的茶叶,都已经码到了屋顶。走廊上摆放着一个八仙桌,桌上的很多的玻璃杯里泡着各式各样的茶,旁边的煤炉上烧开的热水,不停的冒着热气。各个村里自家做的茶叶,都送到这里来,先要取样,看色泽,闻气味,捏干湿,然后在玻璃杯里泡上一杯,然后根据茶水的颜色,气味,入口的味道来评定茶叶的品级,父亲为乡茶厂里收了好几年的茶叶,也算是品茶的老师傅了。

唐朝之前,安化县和新化县的山区统称梅山,基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民风彪悍。直到宋朝归顺朝廷后,这地区才分设安化县和新化县,以“归安德化”之义而得名“安化”。安化的产茶历史悠久,  一方山水,养一方好茶,老家的山区,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都很低,还好有茶叶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安化茶叶历代都是朝廷贡品,而且安化的黑茶,大多是供应到西北,新疆,蒙古和俄罗斯为主,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物资,由茶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沟通,贯通各个村里的茶马古道是历史的见证。

我幼小的记忆里,在我们小学旁边有一间制茶厂,那是村集体办的茶厂。我们村叫新腾村,但外地的人都叫这里新腾茶场,即以茶场闻名乡里。在我读书前,茶厂还开了一两年,经过茶厂时,里面的机器轰鸣,到等我读书时,茶厂已经关闭,里面还摆放了十多台揉茶机,还有烘干,筛茶的机器,在屋后面还有一台一人多高的柴油机,提供整个茶厂的动力。关闭了的茶厂,就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了,其实在机械设备里面玩耍很危险,但那时的我们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在我在读初中的时候,父亲和村里邻居合伙开茶厂,那时民办企业在农村还是很少见的,父亲算是敢于冒险的人了。茶厂建在村里靠近公路的地方,是租的表亲的一间屋子。茶厂里买了很多的制茶机械,晾青是用火烘烤的,揉茶机是金属的,最后用烘干机把茶叶烘干。茶厂刚开的两年里,村里的茶叶都可以收上来,还会到其他村里去收茶叶,生意还是很好的,这里的茶叶收到省城的大公司后,一般都出口到国外。所以,后来父亲贷了更多的钱,制了很多的茶叶,不曾想在91或是92年的时候,所有做的茶叶都没办法卖出去,那时也不知道外面的行情,都是埋头只知道生产,现在了解到,可能是因为当时美国经济衰退或苏联解体等各个方面原因,茶叶出口受阻。父亲开的茶厂撑了不到一年,只能倒闭,还欠了一大笔贷款。那时,父亲四十多岁,因为这些贷款还有我读书的费用,又辛苦劳作了十多年,才把贷款还清。

这些年,安化的黑茶,渐渐火热了起来,名气大了不少。每次回安化,发现公路边,涌现了很多的茶厂。这茶叶热销,很多的人都来开茶厂了,在乡村很多的高山上,开了成片上百亩的茶园。虽然,我很欣慰安化茶叶,能提高影响力。但做茶,需要的是慢工细活,就如我们看茶艺表演时那样,泡茶的水要几分滚,一道水如何冲,二道水如何泡,讲究的是火候、积累和沉淀,精工于茶叶、水质、器皿。如果用工业化完全来替代传统茶叶的制作,我想这只会上安化茶叶走上不归路。我也听说有些茶厂,从外地收购便宜的茶叶来这里加工,充当安化茶叶,但气候和品种的不同,茶叶品质是相差甚远。还是希望有识之士,能保留安化茶叶的那一片净土。

去年过年的时候,天气正好,我开车带父母家人,到门前的云台山上游览一下。这里现在做茶旅文化,把茶叶采摘、制作、茶文化体验和旅游结合,做得非常的有特色。父母辛苦一辈子的茶园,现在成了旅游的景点,然后站在山顶的凉亭上,瞭望自己的家。现代的茶园,散布在山间田地里,修整得笔直平整。这如梦中的美景,好像都不那么真实。

又到了一年采茶时,那满眼的绿色,是童年的色彩,那淡淡的茶香,就是家乡的味道,有如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的去品味。

又是一年采茶时_第9张图片
云上茶叶的茶园

后记:文中图片来自云上茶业,版权归云上茶业所有,如有兴趣请关注他们,很有文化和气质的茶叶公司,也是文中最后去游览的地方。欢迎来我的家乡,安化马路镇来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是一年采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