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火锅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火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之前在广播里听到一则新闻,重大研究生曹越皓写了一篇文章——《大数据深度解读重庆火锅背后的秘密》。根据他的采样调查,重庆“内环以内的火锅店密度高达21.74家/平方公里”,“在主城区找一家火锅店比找一台ATM机更容易。”

我第一次来重庆,是在40度的夏天,朋友请我吃火锅,我以为他疯了。

“夏天,才是最适合吃火锅的季节。”

我被拖着进了火锅店,正是吃饭的时间,如果不是朋友事先预约了座位,我们可能要在这条满是火锅店的街上流浪。不是本地人,无法想象重庆人对于火锅的狂热。

在重庆,没有任何问题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

新朋友见面,老朋友聚会,公司会餐,情侣约会......一群人吃的尽兴,一个人也吃的热闹。所有的市井喧嚣都蒸腾在火锅的红红火火里,生活的咸酸甜苦都煮成一锅麻辣鲜香。

就像我的朋友,在后来无数次的邀约中,我才明白,他把那句话换了四季在用。春、夏、秋、冬,夏天吃酣畅,冬天吃暖身,春秋吃养生,简直没有一个季节不是最适合吃火锅的。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火锅_第2张图片

重庆人吃火锅,只偏爱红油锅底,鸳鸯锅的寂寞只是在照顾外地人脾胃时才得以纾解。可奇特的是,即使是清汤锅底,不爱吃辣的人也能在重庆吃出辣味来。我们曾请一位外地的朋友在南山吃火锅,就在山中树林下,头顶是郁郁葱葱的枝叶,山风撩拨着香气,锅中翻滚着老肉片、香菜丸子、耗儿鱼,各色时蔬......他一个人用中间的清汤锅,看我们在红汤里下箸如风,没一会儿,就告饶,“看你们吃的。我这清汤都吃出麻辣味了。”而且,真难为老板,居然还给他找到了一碟芝麻甜酱。

在重庆吃火锅佐芝麻甜酱,简直就如同品着甜点就大葱,不搭啊。重庆人的火锅蘸料必须是:油碟,清亮的麻油打底,撒进蒜末、葱花、香菜碎,食材从锅里捞出来,放到油碟里蘸几下,即降低了温度,又温和了麻辣的口感,据说还有降火养胃的功效,是吃出来的智慧。

重庆火锅的口感一般分为微辣、中辣、重辣。可这是重庆人的等级,对于大多数的外地朋友,完全不具备参考的价值。我第一次吃重庆老火锅,自负于跟辣椒交情不浅,还自以为谦虚的点了中辣,结果差点没辣翻过去,这是中辣?那重辣岂不是要到变态的级别!时至今日,虽然在这里生活多年,已经快要被火锅文化熏陶成真正的重庆人,我还是没挑战过重辣,大多数时候都是有自知之明的选微辣。

重庆火锅起源于码头文化。明末清初,长江、嘉陵江两江流经的朝天门码头原是屠宰牲口的地方,出苦力的纤夫、水手捡拾被丢弃的牛下水,清洗干净,放入锅中,佐以红椒、花椒、姜、蒜、葱等辛辣之物,煮以食之,即饱腹,又驱寒祛湿,是易得的美味。

发展到今日,重庆火锅的食材更为丰富,除了常见的猪肉片、牛肉丸、羊肉卷、豆腐、时蔬,还有黄鳝、耗儿鱼、黄喉、腰花、猪脑......特别是鸭肠和毛肚,是重庆人吃火锅时最爱的两道菜。新鲜的鸭肠、毛肚托在冰块上,夹起涮入锅中,讲究“七上八下”,只需十数秒,待鸭肠、毛肚微卷,立刻收筷,蘸了油碟,送入口中、鲜脆爽口,嚼劲十足,余味无穷。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火锅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最爱的是九宫格。这是重庆火锅的又一智慧,传言是码头火锅发展到后来,小贩挑了担子做成生意,在锅中加了横竖相间的隔档,划分为九格,食物各自为阵,滋味相互融合。食客各据一格,互不滋扰,待结帐收款时按格计费也极为便利。于我而言,连一锅的食物都能归类,简直是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啊!

记得我没来重庆时,一年也不见得吃一回火锅,到现在,隔三差五的就想去吃顿解馋。而我的重庆朋友更是登峰造极,一个待产的准妈妈,眼看着就到预产期了,为了安慰即将到来的苦闷月子,挺着大肚子就去火锅店大快朵颐,这边厢刚出了火锅店,那边就直接进了产房。火锅在重庆妈妈群里有个绰号“催产神器”。在那些过了预产期仍迟迟不发作的妈妈嘴里,简直比催产素还灵验。也许是宝宝吃了美食,就再忍不住,被吃货世界的美好勾引想出来瞧瞧了。更有甚者,口行溃疡都放不下吃火锅,誓要“以毒攻毒”。

火锅里有重庆人的市井生活,有重庆人的江湖义气,有他们耿直火爆的脾气性格,亦有他们热情麻辣的幽默情趣。

生活的脚步不停,追逐着诗和远方。可不管走多远,重庆人的味蕾总是惦记着乡土的这一缕麻辣滋味。衣锦还乡抑或是满身尘土,即使深夜凌晨,奔赴回来的第一句话总是“切整顿火锅噻!”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