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不喜欢免费的东西了

我为何不喜欢免费的东西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段时间,有位儿时玩伴问我,说是要考公务员,在网上能不能找到免费的资源?

我告诉她赶紧打消这个念头,除了推荐需要付费的课程,还顺道骂了免费一句滚粗。

我们向来喜欢免费,听见免费,感觉身体的每个毛孔都打开了一样。

不可否认,网络上经常有人做慈善似地发布免费课程,跟贴的人还一个劲地回复楼主好人。

事实上,收到的“免费课程”你大多只能摇头呵呵哒。

1.免费背后隐藏着天大的秘密

知乎这两天有个很有趣的话题,说是为何现在生活水平这么高了,依然很少人用洗碗机,回答里有一条很有意思,大概意思就是现在很多中国人依然觉得金钱比时间更重要,认为自己能花时间做的,为何要花钱去买个腐朽资本主义的产物-洗碗机。

厂长是认同这个回答的,相同价值观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天清晨,附近针对老年人的”会销“已经宾客满堂,门口甚至还排着队,老年人时间充裕,对他们来说,与其在家枯坐消磨时间,倒不如反复排队、整天开会领些大米和鸡蛋回家。

可年轻人这样做行得通吗,收获和付出孰高孰低?

免费获取,表面上我们没有付出任何代价,然而这背后隐藏的是时间成本和效率成本。

再深入一些来思考,拿时间代价换取的免费,真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吗?

2.节俭是种美德,可免费的东西真的好吗

不可否认,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处处节俭,甚至“抠门”,不舍得花钱,不舍得丢掉不适用的旧物。

早在七八年前,厂长打算考公务员,没舍得花钱买正版的教材,经网友热心推荐,于是在某知名论坛上收集下载了大量的专项练习题,当然这些所谓经典练习题并不是伸手就来,还得刷帖积分,用积分来换。这些练习题号称类型完整,答案公认,好似“天上不生,地下不长”,于是不停回帖,获取积分,然后下载,直到堆积满整个硬盘分区。

好不好,看疗效

几次考下来,全面蒙圈,所谓经典不过就是过时,所谓全面就是没有针对性。一场名为免费的追逐以连续三次考试失利告终。

热衷蹭免费资源,在刚出身社会的人身上体现地更加明显。尽管收入不多,但他们宁愿花钱淘宝一大堆用不上的废物,也不愿花钱买一本正版辅导书。

厂长有个弟弟,一直很想考进体制内,但时间过去几年都没有什么起色,每次身边的过来人都说,那有什么好学的,我来教你,于是他也觉得有道理,身边就有过来人,干嘛花那冤枉钱,能省则省,还可以多上淘宝买几双鞋子。说来容易,做来难,辅导需要腾出空闲时间,需要准备课件,怎么教啊,于是一味迁就对方时间,迁就对方的需求,好不容易找到了双方都合适的时间,一开始学习就陷入占用别人休息时间的内疚之中。

很明显,这样的免费还不如一场纯粹的雇佣。

3.让显性的雇佣关系替代隐性的人情时间效率代价

《刻意练习》提出,有目的的练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反馈”,这样的反馈来让练习者知道什么地方犯了错,该如何调整,而且这样的反馈在任何领域都是必备的,简而言之,要进阶,就得找一个导师,尽管这可能会花费一些金钱,却是综合成本最低的。

有人会说,我们能找到免费的导师,是的,我们总习惯寻找免费的“反馈”。从医生到律师,从老师到会计师,我们总希望从这类人身上获取免费的“反馈”。

然而这样免费的代价往往是非常昂贵的。人际关系、时间、心情和获取信息超预期时愧疚补偿感。那么该如何破除这种追逐免费的习惯呢?

让显性的雇佣关系替代隐性的人情心理效率代价。

厂长以为,我们大可为优质内容划出一笔预算,专款专用。

如果没有花出去就是无能!当你花钱的时候你自然没有了免费时候的心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你可以坦率地提出合理的诉求,实现更平等地交流,这或许就是学习最舒适地打开方式。

而厂长我自从那次考试经历后,更喜欢为优质内容和时间付费,一旦遇上优质的资源没有付费,心理愧疚感就非常强烈。

甚至有时会担心,我没付费,我怎知道你有没有尽全力

当你花完这一笔钱,回过头来看,你正成为一个更好的你。

而所有这一切都会为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何不喜欢免费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