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从北京出发,
经过俄罗斯时,
十多年来死守爱情的念头居然被动摇了。
内心的改变并非因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单调的风景,更多的是在另一种环境里遇见了不同的活法和思想。天知道那些住在西伯利亚成天酗酒的老毛子,竟比中国人有着更加传统的家庭观念。
所见的更多是住在郊区或偏远镇上的,他们和后来遇见的欧洲人在聊天时非常不同。欧洲人的话题永远以「旅行」和「路上的花费」为话题,但俄罗斯人总会在三句左右聊到「家庭」。
相比「你从哪里来」、「你出来多长时间了」这种「旅行」问题,俄罗斯人更多的会问「你为什么一个人出来」、「你没有结婚吗」、「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男朋友吗」,之后就会主动展示婚戒和手机里的家庭照片。
人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他们除了在宗教上的信仰,也因为偏远的地理环境和冬天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家庭感非常强。当每天被问及这些家庭问题,又参与着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的甜点时间或周末郊游。婚姻生活有时也会有争吵和孩子的哭闹,但就像再娴熟的主妇都会摔碎盘子,这毫不影响幸福感。
我进入了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
我以为的爱情是在感觉上的,soulmate,灵魂伴侣。当面对俄罗斯大爷大妈的面包甜点和咖啡、郊游的老有所依,我发现灵魂伴侣是非常理想主义的东西。我开始怀疑我以为的爱情,或许是我言情小说看的太多,或许能忠贞的共度余生的才是爱情?
俄罗斯广阔无边的远东地区,带给我强烈的孤独感、家庭感,以及看到了所有人都在顺从于自然的生活:太阳出来时去郊游、下雨天打毛衣、冬天在大雪里点燃壁炉——这和在适婚年龄结婚一样,都是遵从自然的事情。
我甚至意识到结婚和繁衍,对于一个将近三十岁的女人,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和自然规律。
我发了一篇征男友奔结婚。
我想那个男人只要素质高、人品好、有家庭责任感,就可以组建家庭要个孩子,如果两个人能在各种精神或事业上互相促进,已经完美——我是认真的。
和一个男人在网上聊了整整一个月,然后飞回北京。他在体制内工作,一切看起来并无大碍。但在喝咖啡的时候总感觉缺了一点什么。
我谈过自己并不喜欢的男友,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催眠。为了表现的好像很喜欢他,做了许多自己感动自己的事情,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时,自以为是爱情。
我知道眼前的这个人适合生活,
但是我不敢再往前走半步。
我又飞回了瑞典,继续骑车。
围棋里有个术语叫「脱先」。有时因为掌握了主动权才不在某个局部继续纠缠;但也有时是对这个局部没有办法,只能搁置。
从瑞典的哥德堡骑到丹麦。
丹麦有着安徒生故乡和乐高乐园,我一直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这种地方远比某座著名的城堡更加吸引我。
但我没去。
不止丹麦的乐高乐园,还有北欧的极光和冰床、西藏的布达拉宫、雨崩的冰湖、景德镇的周末集市……
我不知道为何总故意把每个地点最具代表的地标留下,但在我路过乐高乐园时,那种感觉非常明显。
现实告诉我,我做不到。
我仍执念的有个人,
能分享我纯粹的开心。
他或许不喜欢小孩子的游戏,但他如果对自然没有兴趣,是个无神论者,不能忍受除飞机以外的旅行方式,对未知并不好奇,对生活深信平淡是真,那我留下的所有期盼都是什么??
回想那个在体制内工作、第一次吃饭因为飞虫让服务员打折、说可能永远不会去类似东南亚这样又小又穷的国家的人,我可能跟他有个孩子,并看起来生活的很安稳。但我知道我一定会后悔,不是因为没有遇见爱情,而是因为自己放弃了这么多年的坚持。
当你在外骑着摩托车穿越亚欧,他只能在家问你「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时,那种感情永远会缺点什么。
我想我做不到。
如果这辈子我遇不到那个人,我还可以怪自己上辈子拆了月老庙,但如果这辈子没遇见爱情却草草嫁了,日子再美满,差一点的感觉可能永远弥补不上。
有些人大概就是这样的。
会辞职,会去骑摩托车,
然后回北京做什么还不知道。
但她终究会活出内心的那个自己。
不被生活所迫的样子,
有时可怜。但是美好。
我想我还会继续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