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1遇见“俞”,收获“渔”

        遇见,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儿。仓央嘉措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刚好。而我要说:遇见你,是一个迟到的美丽。

        俞正强,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正高职称,教育部国培专家,第二届明远奖获得者。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看着这一连串的荣誉与头衔儿,不看他的头像,想着应该是一个帅呆了酷毙了的大帅哥。当俞老师慢悠悠的走上舞台时,说真心话有点儿大跌眼镜。模样儿似乎比实际年龄有点儿着急,头顶上的头发也不适时宜的过早光荣下岗了,微探的腰身怎么看都不能与“大师”联系起来,唉,真是相见不如想念啊!

        俞老师做课的题目是《用字母表示数》。讲课开始,俞老师并不是像其他专家大师一样打开课件,而且提着两个空空的信封晃晃悠悠的。黑板上也是画了两个信封模样的图形。没有刻意的生动的导课,先抛出一个问题:两个信封,什么都没有,你会选择用哪个数来表示?这时候学生会很自然的想到0。然后俞老师往信封里装了一根粉笔(当然学生都看见了),然后继续问现在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学生迅速回答1。然后再装再答,学生好奇台下的老师同样好奇,不知道俞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在学生欲问未开口之际,俞老师请一名学生上台往信封里重新放粉笔。学生随即喊出来装了6根。俞老师问学生:“怎么知道的呢?”

“看见了啊!”

“那老师接下来老师会往里面放几根粉笔呢?”

学生按照惯性思维,最先说4根5根……在俞老师继续追问到底是几根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说出了x根。找不到刻意完全是随意无意之举轻轻松松的就把字母引了出来。(这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没有刻意引导,学生自发的流露,让学生明白已有知识的作用。)这个时候学生本能的受到暗示,一连串的字母就都出来了。老师的第一个目的已达到,巧妙的一转话题:“这么多的字母,咱们就先借用一下第一个字母a吧!”这里学生没有被定式安排,有商有量的认可。(此刻,俞老师那未老先衰的模样在我的眼里竟然越看越可爱。)接着俞老师再邀请学生往信封里放入x根粉笔。在这个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知道的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不知道数目的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了。这个知识点的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数学课怎么变都不会变了其本质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俞老师设计的练习却别具一格。他采访一学生的年龄。孩子说自己10岁了。俞老师再问他的年龄,孩子略微一顿说a岁了。俞老师说追问是否确定a岁,孩子马上又肯定的说自己10岁了,因为自己知道自己10了。俞老师又让学生猜他的年龄,学生顺理成章的说是a岁。然后俞老师又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头发),再次练习。师生寓教于乐,轻松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过思考、比较、认识到掌握的训练。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了怎样用字母表示数、何时用字母表示数。

        课堂继续回到装粉笔上。俞老师的问题:这两个信封里各有多少根粉笔?(没有刻意提问,只是任由学生猜测)学生最初的回答都是a根,吆喝着吆喝着就觉得不对劲儿,有学生就说b根。俞老师趁机采访为什么说b根?学生说因为不知道这两个信封里是否装的一样多。(在学生经历知识的冲突,知识的反串中,慢慢找到方向寻到目标,心中也在这个纠结矛盾的过程中慢慢敞亮起来。知道了不同的两个对象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感叹!俞老师教育的智慧在课堂中无声胜有声。)

        下一个环节a、b谁大?学生答什么的都有,当三种结果都出来时,俞老师用规范的语言加以引导学生,以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学生在俞老师的反复追问下得以觉醒,这也是这节课中唯一的一次正面讲授,体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最后在学习字母式的环节中,俞老师同样利用现场资源让学生将会场的人数表示出来:全场a人;小朋友32人;大人b人。接着再讨论a与b的大小。俞老师问题提出后,由着学生说答案,形式是共同回答。其实这是俞老师设置的一个陷阱,让学生在反复的询问回答中,发现矛盾点儿,暴露问题,进而寻找正确的解答。这里体现老师的智慧,同事学生的思维又不受限制,在一个一个阶梯的攀登中收获成果。在找a与b的关系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怎样,而是学生自己在“走着”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进行了比较,在b与a-32中自然做出合理的选择。经历就有思考,思考就有收获,收获就有提升。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不言而喻都是有目共睹的。

        最后的小结中,俞老师让学生看板书,让学生指出来黑板上哪些知识是老师教的。学生在一点一点的拨着找着,最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不用说成就感将溢满学生心头,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圈点知识点时,对本节课是一个总结又是学生知识的一个内化与升华。

        课堂中,学生陶醉于俞老师营造的氛围中,我也折服在俞老师的幽默智慧中。评价语的妙用,幽默诙谐的引导语,让课堂没有数学味儿却又充满了数学味儿。数学王子数学公主数学王爷的称呼,让资质平平的学生也感觉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知识的滋润。从已知到未知,从知道你是几,但不知道你不是几的逻辑中,让学生建立数感。如俞老师所说:让学生注重理解的层次,因学生需要理解来支撑行为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是汩汩而来的,千万不要小视。只要是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思考,那么学生思维就会活跃,学生就会灵动起来。

        如俞老师所说,知识间的环扣与铺垫。在做前续的工作中千万不要因为“太省”而省略了“那一眼”,却造成像“马夫人”与“乔峰”间那样噬心的“恨”。但如果太在意“多看一眼”,而看成了神话看成了传奇,我们的工作就不会行云流水的。因此,工作中不要多一步更不能少一步,要将每一步都踏出节奏踏出旋律。

2018-04-21遇见“俞”,收获“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21遇见“俞”,收获“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