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北京折叠》,你害怕了吗

看过《北京折叠》心里有些惶恐,对未来北京人口的惶恐,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惶恐,对下一代的生存压力的惶恐。仅有的时间,仅有的资源,让社会底层无从翻身。

在《北京折叠》中,不同的空间住着不同的阶层,拥有者不同的时间拥有权。赤裸裸的阶级写照,让人不寒而栗。这来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日常,感性地演绎着人间冷暖。

在不同的空间里,分门别类住着不同的人,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这是典型的反乌托邦设定,在好莱坞众多电影——《饥饿游戏》、《极乐空间》、《逆世界》、《雪国列车》——屡见不鲜,它们都遵循了这么一个套路,阶级的鸿沟只会越来越宽,最终阶级与阶级之间物理意义上完全隔离。在可以折叠的北京里,越上等的人不仅仅有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有更长的时间。

当工作不再被社会需要,只是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那么,这部分不参加社会运作的人自然时间也变得不再值钱,所以他们将被隐藏在黑夜,麻木而机械地重复工作,彻底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反抗的能力。

折叠的北京像一个巨大的风车,浮出水面、沉入水底的交替中,多少生命被无视。现在的我们,正走在这样的路上,今天的每次拖延及每一次放缓的脚步,对在人为地制造差距,等到差距大到一定程度,中间的中空地带就是鸿沟。鸿沟的出现,就是空间的断代,资源不再被共享,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如此看来,选择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奋斗穿越鸿沟还是机械地认命到老,我还在想,你呢?

文字有生命,转载请联系897976060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过《北京折叠》,你害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