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省历史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纪要(二)

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作为特邀专家首先给我们带来学科专业大餐——《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学生核心素养是近来炙手可热的话题,之前受益于牛学文老师在学科共同体中分享的文件,对由北师大林崇德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略有所知。本次杨向东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以“一个高校毕业生需要为公司制作一份项目书”这一例子引入,将核心素养这一高高在上的理论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杨教授谈到:素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它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利用与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与态度)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他将国内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对比分析,提出给孩子真正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以一些书本的条条框框来约束孩子,我们的教师需要教会孩子把零碎的东西进行整合,形成创新和创造性。知识的传授只是让我们给孩子以“鱼”,而基于他们的发展而言更加需要的是我们给予他们“渔”。(我的疑问:这种观点是否可以理解为小时候搭积木,将凌乱的积木方块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的打乱后的整合,然后在最终的物态上出现新的样式,这种幼儿期的对积木的打乱、组合是否可以理解为幼儿期的一种素养的提升?)    杨教授谈到从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来看,在今后的考试和检测中分层赋分理论(即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会逐渐渗透和扩展,学业考试标准的作用:明确育人方向与质量要求,阐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阶段及其具体特性,给孩子创设机会与情境让其学会质疑;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素养水平,选择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式和策略,转变学科的育人模式;为各项各类考试与评价提供上位的价值方向、理论依据和水平依据。前两点要求在命题中更加注重知识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而言就是在作业测试评价时不仅看结论更要以注重如何形成这一结论,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测评是以建构为核心的测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问题,与传统的得知结论相比较,注重思维思考的过程更加的重要。(我的疑问:我们今天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否就是过去教学三维目标的一种延伸和强化?)杨教授给核心素养能力做了另一番说明:即个体在面对真实的、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命题的难度从简单——整合——复杂,该过程主要是情境在变化。核心素养下的命题是以情境来逐渐加深难度,运用学科的思维来分析具体的情境。由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命题从原先的双向细目表转变为三维框架:而我们的命题也逐渐向等级性评分标准问题的命制方向靠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浙江省历史与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纪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