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打造个性化科学生活方式

零点上床,4点起床,6:53乘坐Z152列车赴北京,车上闲来无事,在大学同学微信群里,有同学发了一篇健康养生有关的美文:
转自中共临汾纪委原书记张继庆同志:此文极好[愉快]

核桃产地没出过什么天才,虫草产地没出过寿星。长寿没有秘诀,喜欢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很短,何必委屈自己。
《关于健康的辩证法》-此文不错,见解独到,与朋友们分享。

对健康,有这么一说: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即:
大道无道,大养无养。
自我理解,自我把控。
“取精华,去糟粕,莫放任”。

关于健康,
关于吃油吃肉问题,绝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体力劳动者或活动很多,尽管吃肉多吃油炒菜就是了。如果你很少活动,又是脑力劳动者少吃点肥肉,少吃点油炒菜可能是对的,但还是要吃些肉,比如瘦肉,牛肉,兔肉,鱼肉之类。
关于健康保健我形式逻辑地分析如下:
一定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安排。
如老了,不一定要走路锻炼,北大哲学系有一篇文章,那些哲学系教授们都不大爱运动,有些一坐几十年,除上班下班从家里到办公室外(家也在校园里),几乎没有其它活动,更不要说运动了,但多数活到90岁以上。
关于情绪,广西玉林晚报搞过一个万岁活动(访问调查100个100岁以上者即10000岁),后来国家级一些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医学家也参加了调查,半年之久,想调查长寿规律,结果没有结论。因为被调查者有爱动的有不爱动的,有一辈子不干活的,有一辈子干重体力劳动的,有爱喝酒抽烟的,有从來不喝酒抽烟的,有爱吃肉的有一辈子吃素的,有一辈子爱骂人脾气很坏的,有一辈子不爱吭声的,有家里灾难不断的,有家庭一辈子和谐的,有一辈子没结婚的也有结三四次婚的,有一辈子没生育的,也有生过7,8个孩子的,各种情况都有。但没有什么共性的长寿规律。只是平均女性比男性活得长一些(女性100岁以上多一些)。
最后结论,大道无道,顺其自然(我现在就用这个当座右铭)
吃葷吃素问题,你适应哪种就哪种,不要刻意安排多吃少吃。海登法师一辈子吃素(最好的菜是烩豆腐),老毛爱吃红烧肉,都活83岁。我在内蒙当兵10年,多数在牧区,牧区老百姓每人每年600斤肉不够吃(他们基本不吃一粒粮食),汉人一年连10斤肉都不到,活的岁数差别不大(不过牧民身体确实棒,力气够大)。
吃补品问题。应该说没有什么食物有特补效果,比如现在宣传的枸杞子,过去我在宁夏打过马草,看到那里的小孩秋天成口袋地把枸杞子当零食吃,也就是说那里的孩子和大人吃枸杞子比现在那些希望大补的人吃得多得多,也不见得宁夏人多活多少年,健康好多少。
又如,现在说吃核桃益脑,聪明。北方河北河南山西,南方贵州,那核桃多了。我们在山西十几年,每年也没少吃核桃。记得70年代在山西核桃一分钱一个,我们一买就是一面口袋,一冬净敲核桃吃了。这些地方人比其它地方人聪明一些吗?
又比如虫草,我90年代末到贵州黔西南工作到退休共8年,刚去时,那里的虫草几十元一斤,街上好多虫草焖鸡店。我们领导來往往点虫草鸡吃(最初10根虫草一只鸡炖好才20元),我在办公室也经常买单坐陪。听那些卖虫草的说,他们到处收购,云南,西藏,青海都去过,也自己采一些。有些虫草断了碎了卖不出去,他们也经常炖鸡炖肉吃,没见卖虫草的哪个身体好一些,命长一些。
吃绿豆的并不比不吃绿豆的身体好,病少,命长。
吃素并不比吃肉的健康,命长。
吃核桃并不比不吃的聪明多少。
吃枸杞的并不比不吃的健康一点。
锻炼的并不比懒的不爱动的人多活几天。
爱生气的不比心静的活得短。
吃含矾油条的比不吃油条的不见得命短,不见得爱得癌症。
吃含矾的皮蛋不见得比不吃的活得短。
吃腌菜酸菜的不见得易的癌症,不见得命短。

一句话,你适应哪种生活,哪种习惯,哪种嗜好而且没觉得有什么不适,那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因为人是适者生存,有个环境适应症问题。(觉得此文符合常理:人的生存习惯决定寿命。转给大家看看) 此文极好!(转朋友发的)

这篇文字再度引起笔者对打造生活方式的思考。每个人都应该打造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方面我是有很大教训的,我从高中开始闹肚子,一直到上军校的六年半长期拉肚子!主要原因是我的从小体弱多病,加上大锅饭无法选择!而且迷信有些所谓营养知识,譬如牛奶有营养,在上大学入伍前根本没喝过,而进了大学每周五早上牛奶面包,觉得能吃上如此传说中的营养洋餐很幸福,其实我几乎每次喝牛奶都会肚子疼甚至拉肚子,可是为了所谓营养的传说,宁愿一边吃药甚至住院还要坚持喝牛奶!我之所以能拉肚子六年半与长期食用这类所谓有营养却不适合我的饮食有很大关系。1991年1月我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自己终于有了选择食物的权利,短短几个月时间,我成功就摆脱了这个困扰我从上高中就开始共持续十年的拉肚子难题。
不过有一点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是,如何判断身体是真的适应还是已经麻木被适应了。因为身体这种机器,对于多数新食物,刚刚接触时都可能不适应,不舒服,譬如生姜,很多人都嫌辣,放弃了吃姜,没有养成吃姜的习惯。其实,对于姜,硬着头皮吃十几次也就适应了。笔者小时候看到舅舅大量生吃姜就治好了感冒,我也从小就养成吃姜的习惯,目前对姜只是感觉有一点点辣。也许与食用生姜有关,体弱多病的我很少感冒。对于这类科学已经确认对身体有益但开始口感不好的东西,可以房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性适应,养成习惯。这叫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不少东西口感极好,譬如糖类,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喜欢,但是如果监护人不注意控制,甚至放纵孩子晚上吃糖还不刷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
还有一些东西,目前在整个社会以追求经济利益而缺乏诚信的大环境下,市场上有很多添加剂加出来的美味,这种东西吃下去一时半会不会有不良反应,但理性上是要克制自己食用的。
这里想单独说说油条,确实很好吃,很多人常年早餐,但是目前市场上炸油条的用油多是反复多次使用,很难以让人放心,笔者曾见过一个报道说卖油条的一家4人得癌症。从此之后,笔者竟然放弃这种美味,自己单独吃饭是不可能因为个人贪嘴去冒吃油条的风险了!
世界卫生组织称影响我们健康最大因素是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疾病往往不是刚开始就预警,一般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时不能掉以轻心。
同学们大多进入了中老年,很多人都潜藏了不少正在从量变到质变的生活方式隐患。建议大家开始高度重视,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个性化的科研。健康日记是个有效工具,建议大家尝试一下。

洛阳日记创新学会李明强2017年3月22日于洛阳赴北京的列车上此时快到保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谈打造个性化科学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