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抄经这件小事

【每日千字 DAY.05】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抄《金刚经》,每日一分,无论走得多远,行囊中也会带着纸笔。

很多人看到我抄经,都很惊讶地说,原来你信佛啊。那时候,我只会特别真诚地跟他说,我其实并不信佛。他会不太相信地指着我抄写的经文,我就会笑着说:练字、练字。


其实,抄经的时间并不长,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吧。

去年,一段时间曾经和一位同样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戏剧制作人师兄走得很近,这位师兄曾经担任过赖声川导演话剧《如梦之梦》的制作人,一次无意间的谈话,我说我觉得《如梦之梦》的故事其实很普通,只是八个小时的时间让它看上去如此庞大,而师兄则郑重地告诉我,《如梦之梦》之中其实是最全面地阐释了赖老师对于佛法的理解,这才点燃了我对于佛经的好奇之心。

不过茫茫佛典,无从下手,于是在万能的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希望懂佛法的朋友推荐一些入门的书籍,在一堆不靠谱的损友的“出家”建议之中,幸得另外一位挚友,第六代导演王超认真给我推荐了三本书: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以及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佛陀的证悟》和《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可能因为久居北京对于“仁波切”三字有着天生的疏远感,也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和机缘,我选择了先读《金刚经说什么》一书,自此开始真正接触了佛经。

《金刚经说什么》是南怀瑾先生在一九八八年在十方书院讲解《金刚经》的讲记,所以显得比较口语化,容易上手却也有其随性之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之间却也缺少必要的逻辑和解答,一遍读下来,有些懂又有些迷茫,时长看着南先生看似平淡的词句却又无从知晓背后的深意,于是干脆又一遍读下来,有些不懂又有些清晰。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既然读不懂,那干脆开始抄吧。

抄经的过程,似乎也是一种读经的必然体验。

刚开始抄得很随意,用的就是案头的随手记录的格子纸,甚至没有刻意留下以至于已经找不到当时抄写的字迹了;

后来,正好看到书橱中曾经在单向街因为看着顺眼而买过一本读库的《佛性·童心》的笔记本,就拿来抄写,开始用软笔,不过抄得还是很随意,心情好的时候抄得或多或少,心情不好的时候抄得或少或多——真的如是,就是可能心情好/不好的时候只写一两句,也可能一直抄下去——完全是一种随性随心的状态,倒是也符合《金刚经》的态度;

再后来开始用家里一直留下来的一叠信笺纸抄写,抄得相对有体系一点,基本每天一分,不过还是会有诸多错字,当时也不太在意,安慰自己“不住相”;

信笺纸用完了,从某宝买了一些白色的宣纸,每天抄一张纸,因为内容的多寡不同而字时大时小;再到上个月开始,从某宝买了带有格子的专用抄经纸,认认真真地抄写,这次与以往不同,如果有错字,那就整页重新抄写。

时至今日,很多朋友都问我,你为什么要信佛?

我的回答仍然是,我并不信佛。

我真的不信佛,尽管《金刚经》已经抄了一大摞。

我抄《金刚经》,间或有时候也抄《心经》,说单纯只是练字有些矫情,其实更多地,是希望在抄写的这个行为之中,获得心灵的片刻宁静。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许就是我们的心最宁静的时候。一笔一划之间,中国汉字特有的韵律感才会油然而生。

前段时间董卿的节目《朗读者》让古诗火了,很多家长开始让孩子们背诗,其实在可可没有出生之前,我就曾经说过,将来我一定要让可可练书法,中国传统的东西之中,有一些难得气脉的东西,行于无形之间,却又充满了哲学的意境。

抄经,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和信佛与否,真的无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抄经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