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智——范蠡子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多少功臣良将,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被迫害致死时,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汉朝的韩信、越国的文种,都是鲜活的实例。

前几天看电视,有一句话说的特比好,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功高盖主的人有两种结局,一种是兔死狗烹类,像韩信。一种是,等待时机,安好罪名,司机杀之,如多尔衮。”总之最高统治者都不愿身边有一个即有能力,有了解自己的人虎视眈眈的监督着自己、威胁着自己。长听说的一句古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历史上有多少智士能人因为没有看到这一点,命丧黄泉还不知道为什么。

范蠡就不曾犯这样的错误,在越王勾践会嵇山兵败,称臣吴国时。在外,帮助越王取信吴国,在国内,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助越灭吴雪耻、成就霸业。

这时候的范蠡是越国的功臣,位极人臣,应该有享不尽的荣华,行不完的特权。可范蠡却能居安思危,觉得形式对自己不利。因为对越王勾践还是很了解的,他觉得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深信“大明之下,难以久居”的道理。于是就带了金银细软,顺着海路、溜之大吉。

后文是,范蠡从海路去了齐国,改名换姓,耕种于海边。他与儿子吃苦耐劳,共同治理产业。不久,就积累财产数十万。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就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做了一段,心中不安,就还了相印,散尽家财悄悄离开。

又到了陶地(现在的山东定陶)去做生意。他觉得陶是当时的交通中心,和各地相通,做生意很容易,不久,范蠡就又积累了巨大的资产。

范蠡一生功德无量,辅佐越王勾践,助越国反败为胜,成就霸业;垦荒海边,吃苦耐劳很快发家致富;经商陶地,薄利多营、不久成富商。

纵观他的一生,不管从政为相还是从商为富,都自强不息、重义轻利,行德积善。无怪乎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古代多少著名的贤臣名将由于功高盖主,最终为盛名所累,不得善终。不幸的是,人在这时候往往容易得意忘形,而看看不到潜在的危险。

范蠡就越发显得高人一筹!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才,多智——范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