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惨痛的代价|读《WOOP思维心理学》

转载原文惨痛的代价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里,每次在听我的报告会的时候,人们都会对我的研究结论大感惊讶,纷纷竖起耳朵,满是怀疑地问道:“什么?!我一直以为积极思维是有好处的呢。”然而,这些听众并未抓住研究结果的核心。保持动力和干劲的能力只是一方面。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取决于他对世界做了什么。一旦沉湎于乐观的幻想,这个人的行动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这么做的代价是惨痛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想象一下,如果前面研究调查中那些超重的女士能够幻想少一点,减肥多一点,她们该是多么舒心;或者,那些毕业生在找到称心的工作时会是多么激动;又或者,那些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康复之后是多么安心呢。

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过度乐观所要付出的代价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在,乐观心态的风险似乎是显而易见而又令人痛心的,至少在社会层面上如此。这时,我又对乐观幻想的集体效应产生了兴趣,于是就跟同事A·帖木儿·塞温瑟(A.TimurSevincer)使用创新研究理论进行了数次研究。

[转载]惨痛的代价|读《WOOP思维心理学》_第1张图片
惨痛的代价

我们使用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从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到2009年为止的《今日美国》(译注:USA Today,1982年创刊,发行量位居全美大报前列)财经版上所有的文章进行了搜索,找到了其中带有某些特定意义的词汇。一类是表示未来、带有正效价(译注:效价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效价有正负之分。如果个人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正效价;如果个人漠视其结果,则为零值;如果不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负效价)的词汇;一类是与过去有关、消极的词汇。由此,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未来的乐观指数”。然后,我们用这个指数去进行统计分析,看看报纸财经版上的乐观心态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波动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你猜怎么着?我们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在某一周里,报纸上的报道越是乐观,随后一周及一个月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就会下跌得越厉害。
我们想看看这个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复制,于是就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1933年到2009年这66年时间里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在研究中,我们尤其探究了就职演说中的乐观期望是否与“长期的经济实绩”有所关联。结果,我们再一次发现了二者之间的清晰联系:某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对未来的期望越是乐观,其后的任期内国内的GDP就越低,失业率就越高(见图1)。

[转载]惨痛的代价|读《WOOP思维心理学》_第2张图片
惨痛的代价

图1:某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对未来的期望越是乐观,其后的任期内国内经济实绩就越差
要想彻底了解乐观幻想对企业绩效的妨碍程度是很难的,它所造成的经济价值流失有多少也难以测算,因为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推断出——幻想会令人付出巨额代价。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曾有一句名言:“毋庸置疑,少数思虑深远又意志坚定的人就能够改变世界;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尽管如此,随便问一问经理或管理人员,他们都会对此观点心存怀疑。虽然具体数字无法得知,但据估计,每年至少有一半的企业改革胎死腹中。这个论调在企业顾问及其他商业专家之间已广受认同,而他们认为造成企业改革失利的罪魁祸首也是五花八门。在最近一次对企业高管的调查中,他们列举了很多原因,如“缺乏清晰的时间安排和(或)可达成的目标,以此来衡量取得的进展”“管理高层不愿承担义务”“缺乏沟通”“遭到员工抵制”“资金不足”等等。创新计划似乎是尤其难以执行的《赫芬顿邮报》(译注:TheHuffingtonPost,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新闻博客网站,于2005年创办),曾发表了一篇日志,列举了多达56条造成企业改革失利的原因。
再以创业为例。一般认为,有一半多的新生企业撑不过5年时间。那么,那些不计其数的、从未真正付诸实施的创意和想法都怎么了?一位资深企业顾问曾说:“在我见过的那些人里,有些人觉得改革本身是一件好事。不论是创新理念、新产品、新策略,都是很不错的东西,而这些想法有时候变得太显而易见了,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成。好像是一旦有了想法,就能成功了一样。”跟在个人生活里一样,在工作上,“幻想”同样抹杀了我们行动的动力。
我们对幻想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尚无清晰把握,但我们知道,如果身为一位政客,想要在经济上取得业绩,那么在你的就职演说上就不要发表太多有关经济态势的乐观言论。如果你是新闻工作者或分析人士,要想经济蓬勃发展,就不要公开表示对经济前景的心满意足。如果你想在自身层面有所进展,如减肥、康复、求职、求偶,在高枕无忧地做白日梦之前最好三思。若想保持干劲、达成目标,不论是个人、大型企业、还是整个社会,乐观的幻想都不是明智之举。
我并不是说憧憬未来就意味着“注定”失败。我的研究结果所展示的,只是统计学层面的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亦即取得进展和原地踏步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可能性也是不可小觑的。根据我20年来在不同背景下、使用不同研究方法所做的多种重复研究,如果大家沉湎于达成目标的美梦之中,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一只脚已经迈进成功门槛的话,那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人生不是这样“运转”的。(摘自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 著《WOOP思维心理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惨痛的代价|读《WOOP思维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