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青葱岁月

酱香型青葱岁月_第1张图片
文  符亚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袭卷祖国大地,尤其是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从东部的呼伦贝尔到西部的阿拉善,大部分家庭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吃饱穿暖成了一个家庭的终极奋斗目标。如果家里面再有读书的学生,那么日子更显捉襟见肘。

我便在那样窘迫的年代考上了被誉为"重点中的重点"的初中,开始了漫漫的住校生涯。

学校分宿舍区和教学区,清一色红瓦房呈前后对称排开,抛开教学区,单说宿舍区。当时的住宿条件恶劣到几乎让人无法想象。南北大通铺,一铺上睡10几个来自于全市各个村落的女同学,铺是用各种长长短短的木板拼接在一起的,踩上去吱嘎吱嘎乱响。木板上面是用蒲草编制成的、大概有5厘米左右厚的垫子,这便是我们的全部细软了。为防止漏雨,棚顶是用塑料膜吊的,经年累月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鲜,黑黢黢的朽在那里。唯一欣慰的是南北大窗,阳光能毫无遮拦地直射进来,一屋子太阳味儿。窗台不高,仅高出板铺10公分。夏日里将脚伸出窗外,感受阳光是我们的爱。十几双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脚整整齐齐排在窗外,也是别有一番快乐萦绕在心头。

我们班是一个快乐的班级,成绩不咋样,文艺还是不错的。下了晚自习,大家栖息在一起拿着手抄歌词本,便开始了我们的20人小合唱。那个年代,齐秦、姜育恒、童安格、小虎队、邓丽君已经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每个中学生的心里。追星的狂热一点不亚于现在的孩子。当时我们硬生生的把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弄成了小合唱,痴迷处,二十人一起闭眼陶醉。

除了这些阳光灿烂的美好,还有一种深刻的记忆,融入了骨髓,刻进了血液。那既不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也不是知识的晦涩难懂,而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能。一场出于本能的为捍卫自己的肠胃和味蕾而进行的艰难挑战。

如果宿舍条件的艰苦卓绝,我们还能够发挥忆苦思甜、苦中作乐的革命作风。那么,食堂伙食的惨绝人寰,便泯灭了我们所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英雄潜质。

倘若说这个世界真的有永恒,那便是我们一成不变的伙食。下课铃声响起前的5分钟,几乎前排所有的同学都握着饭盒做好了"预备跑"的姿势,"发令枪"一响,男生女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鱼贯而出。那一刻饭盒和勺子的撞击声响彻整个校园。话说以这样疯狂的姿态狂奔,等待我们的一定是饕餮盛宴、珍馐美味吧?那么,让你失望了!学校食堂周一到周五的主食清一色玉米碴子,菜清一色熬白菜。单说这玉米碴子,它不是你想的那种熬制得软软的,金黄色,散发着浓香的玉米碴子粥,它是玉米干饭,硬硬的,散发着生烟味儿,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爱吃不吃不吃拉倒)的形态,矗立在植物秸秆编制的笸箩里面。若是想泡点热水,那挑战你的不仅仅是味蕾,而生吃虫子的屈辱。因为水一进去,玉米里面的虫子就漂上来了,白白的、长长的浮在上面。分分钟都在挑战你的容忍度。倒了?那你只能饿着,饿过几次后,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把虫子挑出去,继续吃!再说说这熬白菜,那真是白菜啊!除了白菜啥也没有,与其说熬,不如说清水煮白菜再放点盐。油,是不可能有的。如果真的有油,也寥若星辰,把菜汤淋在身上,根本不用怕油了衣服,因为根本就没有油。

此时,你可能会问,这么拙劣的伙食,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跑呢?这便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小秘密,一部分人奔跑是为了免去排队之苦,去晚了,不是吃冷饭就是吃不到饭,插队对于普普通通的学生来讲几乎不可能,因为有一个面目狰狞的大个子,斜睨着三角眼把你的小动作一览无余。当然也有例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另一部分人则是奔向宿舍,或者匆匆从食堂买了主食再奔宿舍的。因为宿舍有我们的宝贝——酱。

正直青春成长时,对美食有一种变态般狂热的贪恋。因为一成不变的伙食,无时无刻不在挑战我们的肠胃。同学们多数身体消瘦,面带菜色。为了给我补充营养,几乎每次大礼拜回家,母亲便一直忙乎在灶上,即使物资极其匮乏,母亲也能变魔术一样给我变出好多好吃的。大大的满足一下被忽略的味蕾。临行时更是不用说,母亲会给我烙上一大摞糖饼,煮上十几个咸鸭蛋,最最关键的是她老人家会用自己做的酱,配上各种料(肉、青椒、鸡蛋、蘑菇等),用香香的葵花油,把它们炸在一起,那味道实在太赞了!尤其是蘑菇酱,油乎乎、亮晶晶、软软的瘫在那里,顿时全部感官被激活,添上一口,唇齿留香。因此,返校时,如果你看到一个瘦弱的、肩上挎着重重的两个大包,手里还拎着俩包的女生,不要怀疑,一定是我。而其他的女生也无一例外,都会带上各种好吃的和各种大酱返校。大家把各自带来的酱瓶子往一起一放,高高低低,圆圆扁扁,错落有致,给什么山珍海味也不换。

酱成了三年初中生活餐餐必吃的美味,倘若饼没有了,就是那难吃的玉米碴子干饭配上一勺子炸酱,似乎也成了极其美味的佳肴。当然全凭酱往起带。很多时候,不到大礼拜这些美味便被扫荡一空,后面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望着那清澈见底的熬白菜,和空空的酱瓶子,一种落寞感瞬间袭上心头。一天一天的盼日子,思念炸酱的味道。如果那个时候说想家,多半是炸酱吃完了!

我们的青春匆匆走过了,细细品味,应该是:入口柔、一线喉、悠悠亲情,浓浓挚爱的酱香型。

如今,不再住校了,物资也不在匮乏。但是,炸酱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即使有再多的美味,也必须把酱搬上桌,也许,要的仅仅是那个酱香味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酱香型青葱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