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要精准有序发展

本文转自公众号“YY学语”语晗作

纵观当今世界,文化产业风起云涌、高潮不断,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关注焦点。很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重要性日渐突出,美国的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31%左右,日本占20%左右,欧洲占10%~15%,韩国占15%以上。

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产业总量不足GDP的4%,在我们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时不我待。然而,尽管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各类文化产业项目一哄而上,但不少项目都是轰轰烈烈而来、凄凄凉凉而归,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为数不多。

究其根源,无外乎三个。其一是同质化。文化产业园、文化创业园、动漫基地、主题游乐园、影视基地比比皆是;民歌、民舞、民俗机械性串起就堪称“旅游综艺晚会”,旅游纪念品“全国大联盟”,看不出究竟是哪儿的特色;谍战剧层出不穷,“娘娘”“小主”矫情霸屏……。其二是肤浅化。文化是魂,产业是表现形式。有些项目本身缺少文化内涵,讲的都是低俗故事;有些项目有文化根基,可惜挖掘不够,有故事但不会讲故事;还有些项目设立时导向就有偏差,诸如“潘金莲的故乡”“秦桧的老家”,没故事还要瞎编故事。其三是过时化。发展文化旅游,但内容仍停留在旅游观光、演艺、纪念品这老三样上;制作影视动漫,还是“高大全”的好人好事,少了点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味儿”;文化传播始终固守在传统的宣传方式上,被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互动式宣传远远甩在后面。

诚然,项目同质化、低水平重复、浅层次竞争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夏威夷凭借热情的民风迷倒了游客,爱丁堡用文学将世界感动,塞维利亚的民族音乐让我们感受激情无限,圣菲折射出耀眼的艺术之光……,这些走出创新、特色之路的文化之城,凝聚了世界的目光。

文化产业就像大厨烹制菜肴,食材、火候、味道、色泽一样都不能少。

同样一锅菜,花样要翻新。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故事内容、文化符号、象征元素和人文内涵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原材料。慕尼黑在生态农业中的卖点“骑马治疗法”,让患者在马背上完成各种治疗项目,消除内心的紧张、束缚,树立勇敢、自信和坚强,克服心理障碍以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时空有限,创意无限,我们尽可以打开脑洞、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表现的淋漓尽致。

特殊一盘菜,做法要独特。寻求个性化、唯一化、时尚化,发展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文化产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著名的德国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的煤炭与钢铁之都,在转型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它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将原有的厂房设备艺术化重构:钢铁厂被改造成三部分,底层是展览厅,中层是艺术试听体验中心,顶层是观景平台;把水塔改建成博物馆;保留完整的大型焦炉,周围改建成景观水池,冬天就变成溜冰场。黑灰色的“工业重地”摇身一变成为五彩斑斓的“欧洲文化之都”。可见,别具一格、吸引眼球的文化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简单一种菜,烹饪要用心。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和娱乐为载体的经济,要着眼于打造产业链、经营产业链,不放过每一个环节中可能产生的价值,有效实现“一次多产”的经济效益,才能让财富滚滚而来。在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远远高于电影票房,而国内电影收入的90%-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竟然是零。迪斯尼动画电影《狮子王》前期投资仅4500万美元,却收获了7.8亿美元票房,衍生品收入更高达20亿美元,被戏称为迪斯尼的“印钞机”。精耕细作、用心打造的文化产品,再加上形式多样、精心策划的衍生品,每一步都需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设计好、制作好、生产好、传播好。

文化产业是篇大文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大伙儿仍需努力,只有走出一条精准发展之路,与众不同、用心谋划,才能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化产业要精准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