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错过DaDa(哒哒英语),是我做投资人以来最大的遗憾

张泉灵:错过DaDa(哒哒英语),是我做投资人以来最大的遗憾_第1张图片

三年前,张泉灵老师从工作了18年的央视辞职加入紫牛基金担任创始人合伙人,仅用了一年,投资圈内最大的FA华兴资本就颁发给她“2016年度最佳跨界投资人”荣誉,对她的投资专业能力给予了赞许。

大概在2014年时我曾留意过“年糕妈妈”这个公众号;傅盛在去年说过,年糕妈妈是紫牛基金投出的最挣钱的项目,B轮估值3亿,而张泉灵正是这个项目的天使投资人,能从2000多万个公众号中精准找到母婴这条赛道里有变现能力的IP,并且不断辅助项目成长,紫牛基金也是VC行业中专注早期项目的劲旅。

投出好的项目,对投资人来说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张泉灵转行做天使投资人时曾保持一周看50个项目的惊人毅力,难得的是,看了这么多赛道和行业之后,她依然能保持女性敏锐的直觉,以及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般的学习力。

而往往越是优秀的投资人,错过一个好项目时越是“心疼”,这源自行业认知的校正和迭代。最近,张泉灵在DaDa(哒哒英语)品牌升级发布会直呼错过成为DaDa(哒哒英语)的早期投资人,为进场时间晚而惋惜不已。

张泉灵:错过DaDa(哒哒英语),是我做投资人以来最大的遗憾_第2张图片
张泉灵出席DaDa(哒哒英语)品牌升级发布会

▍张泉灵谈商业本质,透露其看好DaDa(哒哒英语)的投资逻辑

张泉灵说:“商业本质就是让少数人所享受的奢侈品,变成更多人能够享受的产品。

这句话虽有点烧脑,但放在整个商业史演进上看却相当妥帖。比如汽车最早是有钱人身份地位的标志,现在汽车越发成为代步工具;比如最初的1对1教育是贵族邀请的私人家庭教师,如今的1对1已经成为国内K12教育的标配,以学习英语为例,早期在一些线下机构报1对1的外教班,费用相当昂贵,如今DaDa(哒哒英语)搭建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国际学校”,让中国学生能找到1对1专属的欧美外教老师,这是互联网技术下沉给国人带来的普惠。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张泉灵老师看好DaDa(哒哒英语)的内在逻辑有:

(1)市场普遍刚需决定赛道规模

我国有大约2亿K12人群,当前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从幼儿园开始的必修课,甚至一些城市还出现了双语幼儿园,这不是因为家长焦虑,而是儿童在启蒙阶段学习语言更“容易”的规律使然。很多家长在他们求学和求职道路上对英语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为孩子报英语学习有着比其他兴趣班更长远的筹划,甚至一些家长是奔着让孩子出国留学的目标去的,1对1外教越发成为一种家庭教育开支清单的必须。

(2)消费升级趋势决定项目增长加速度

消费升级的核心并不是价格高低,而是人们所享受到的产品、服务的品质的升级。人们的消费决策已从价格敏感型过渡到品质敏感型,尤其是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会非常谨慎,就像给婴儿买奶粉一样试错成本极高,例如现在很多80、90后妈妈会在网上找各种资料研究在线少儿英语平台模式和产品服务套餐,好多就是半个“专家”。要满足最挑剔家长需求,就得给孩子尽可能好的(教育),投过年糕妈妈等成功案例的张泉灵应对该群体需求和消费能力有相当了解。另外,消费升级还有一层意义就是互联网正在打破教育资源地域分配不均的局面,例如一些三四五线地区K12学生能够缩短与一线城市地区的同龄人在英语口语及国际视野上的差距,这本身还涉及英语教育的公平问题的解决。

(3)互联网及AI技术提升了效率

家庭PC的普及让在家学习很方便,跨洋的在线1对1直播课对于网速、流畅度要求很高;而相应网络内容分发技术和趋于成熟的光纤传输技术,则为DaDa(哒哒英语)等在线教育平台的爆发创造了前提。而DaDa(哒哒英语)推行的专属欧美外教模式更需要平台做好数据化相对精准匹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技术应用能够为平台老师的课程安排、调课、请假进行智能调度,可提升运营效率。奢侈昂贵的不仅仅是请欧美外教老师,还有原版教材。笔者在天猫上查找一套Wonders原版教材竟然高达2800元以上。DaDa(哒哒英语)除了引进培生集团、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原版教材,还获得麦克劳-希尔教育研发的“Wonders”(电子版)原版教材,也是让本来奢侈的教材让更多人享受得到。

当然,张泉灵老师进入投资圈已是2015年下半年,此时DaDa(哒哒英语)已渡过早期拿天使投资的阶段,接下来很快又拿到了涌铧投资、东方富海等本土化实力VC的巨额融资。2018年DaDa(哒哒英语)C轮融资1亿美金,是由老虎环球基金、好未来教育集团这样全球顶尖的知名VC和教育产业资本投资的。要是当初看过DaDa(哒哒英语)项目而没有投的,估计不是遗憾的问题,而是肠子都悔青了。

张泉灵:错过DaDa(哒哒英语),是我做投资人以来最大的遗憾_第3张图片
媒体公布的DaDa(哒哒英语)融资记录

▍DaDa(哒哒英语)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投资人的回答往往更犀利

DaDa(哒哒英语)创始人兼CEO郅慧说:“在外教前面加专属,对我们的运营、技术架构带来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它是一个及时互选共享平台在难度上完全不可比拟的。”

这估计是此前一些VC看好1对1在线外教赛道,没有看懂DaDa(哒哒英语)的原因。DaDa(哒哒英语)平台的专属欧美外教、原版教材使得“教育奢侈品”让更多中国学生享受到了,但是,从一开始就主打“专属外教”特色模式,DaDa(哒哒英语)采用的是固定师资而非是浮动工资制,以便让外教对平台更忠诚、在教学上更投入、结果更可衡量,这也意味着DaDa(哒哒英语)承担比其他同业平台高出30%的师资成本。而如何让“情怀落地”,也是DaDa(哒哒英语)运营团队着手攻克的命题。

在投资圈内有的VC喜欢定价偏低的项目、获客快,用户容易规模化,这是以“互联网思维”奔着做大做强去的。有的投资人喜欢定位精准、“结硬寨,打呆仗”深挖行业壁垒的模式,即使产品定价高,只要服务溢价得到用户认可,口碑积累形成滚雪球效益,慢慢来,比较快。

DaDa(哒哒英语)投资人之一、涌铧投资合伙人洪亦修先生显然属于后者,他最早了解DaDa(哒哒英语)也是自己女儿在学DaDa(哒哒英语),出于投资人的敏锐进行了研究,“如果一个培训机构,让自己6岁不到的女儿从不喜欢英语到毫无障碍地和外教交流,还有多大的几率不认可它呢?”促使洪亦修buy-inDaDa(哒哒英语)的一个特别喜欢的点是,“DaDa(哒哒英语)其实价格一直在往上提,而最早期低价进来用户并没有走,都续费了,这说明课程品质得到家长的认可;比较巧的是,当时有两个做二级市场的朋友也是DaDa(哒哒英语)的用户,其中一个已经自发推荐了20个人。”

DaDa(哒哒英语)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属外教”模式的彻底打通,这让DaDa(哒哒英语)的教学质量有稳健保障。如今在线外教1对1市场正处在抢占市场份额阶段,在一线城市户外已经能够看到市场头部项目的广告正抢占家长的心智;而整个行业最终将过渡到比拼内功的阶段,DaDa(哒哒英语)在“转介绍率”、“续费率”、“消课率”等关键运营指标上无疑是行业TOP级的。

张泉灵:错过DaDa(哒哒英语),是我做投资人以来最大的遗憾_第4张图片

真正看懂DaDa(哒哒英语)把“奢侈品让更多人享受”商业逻辑的人就会发现,“专属外教”模式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家长都更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一个“专属外教”陪伴式教学,来保证上课的持续性,市面上很多打着“1对1外教”旗号的机构实际上是“变动外教1对1模式”以缓解师资紧张,家长要提前数周约课去抢孩子喜欢的老师,每次上课老师不一样,每次“Hello,What’s your name?”会让孩子兴味索然......

张泉灵老师分享了她儿子与DaDa(哒哒英语)之间的故事,小朋友关上门发出哒哒声音不是在玩吃鸡游戏,就是在DaDa(哒哒英语)学习。有回专属的外教因咳嗽请假了,她儿子每天打电话找助教安排约课,助教以为是想申请换老师,其实她儿子是要在线看老师的咳嗽好了没有。张泉灵感慨说,“教育有很多的时候不是教给学生一个技巧,是用人的情感连接在帮助学生成长,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本质。”能够在线上真正连接学生与老师情感的一定是专属1对 1陪伴式教育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情感连接”在互联网教育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被忽略,在大众教育普及化的今天,传统“师傅带徒弟”那种授业恩师式情感,只是小范围保留在名校研究生和博士阶段等精英式培养阶段。在K12培训辅导市场中对于“规模”和分数强调的多一些。很少有1对1机构意识到,先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教学关系固定化,再辅助以精品教材和教研实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许是国内辅导机构担心学生会被老师带走有顾虑,而在线少儿英语平台的“专属外教”模式推行一个效果是,学生出国旅行要去老师所在国家,外教来中国的目的是要看自己带的学生,而DaDa(哒哒英语)就是这个过程的连接者、桥梁和学校。学习语言本身是一个“知、情、意”密切结合的复杂能力,情感连接不是点缀,而是代表着K12教育行业真正为学生着想的新方向。

▍写到最后:

张泉灵老师遗憾没有成为DaDa(哒哒英语)早期投资人,是基于自己清晰的投资逻辑,也是作为家长对学校的朴素认可。DaDa(哒哒英语)已经让“专属外教”这一教育奢侈品被很多人享受到了,如何让更多人加入到这个受益者队伍,依然前途漫漫。阿星也突发奇想,既然张泉灵老师对DaDa(哒哒英语)模式这么认可,DaDa(哒哒英语)为什么不趁热打铁邀请泉灵老师担任“首席家长体验官”呢?

作者资料:靠谱的阿星(李星),公众号:靠谱的阿星,靠谱汇创始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CMO训练营认证导师,获2017年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奖」,个人微信即QQ号:1598145405,欢迎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泉灵:错过DaDa(哒哒英语),是我做投资人以来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