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总结

1857-1942,这是刘大鹏的生卒年月,85岁的高龄,这个数字的更大的一个意义可能就是几乎同中国百年战争平行。因为刘大鹏的特殊性,其个人对日记的执着和个人品行的坚持,使得一位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的乡绅,在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让我们能够通过他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的那场战争。那场浩劫同普通老百姓的关联。

相对于历史课本上关于战争而带来的巨额赔款,只是通过数字和“民不聊生”体现。近几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特别多,戏中会刻画出一个个抢夺和杀戮,百姓们争相逃难的画面。乞讨,疾病和炮弹,这些都是在电视剧中展现,从而强调革命的重要性。革命解救了人民。而这本书里面,描述的是一个受革命影响的中部乡村如何在各个方面一步步呈现颓势的。文中写到刘家的一步步颓败和最终令人唏嘘的刘家子孙的命运,感到很是无奈而且悲哀。

刘大鹏生活的85年间,是中国在一战和二战中挣扎求生的几十年。刘大鹏是一名致力于读书考取功名而报效清政府的老儒生。十几年的读书生涯,数次未中举以至于清政府灭亡。他的经世致用的才能无用武之地。他自己在学者,师者,商人和农民之间转换身份。通过父辈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勉强维持着一家近20人的几十年的生活。

他的生活,平平淡淡,夹缝中生存,但是又平平安安。除去生命中最后的几年被日本人压榨,他的一生,没有饥饿度日。生老病死,则是逃不过的宿命。父母离世,长子离世,次子疯癫,三子四子靠吸食鸦片度日,两次丧妻,数子在幼时因病离世,他的一生,送走了很多人但是又在坚强地养着更多的人。他的一生的唯一的支撑信念就是儒家的“孝道和信用”。他仿佛是一名孔乙己似的老书生,有点掉书袋,因为他一直在个人意愿和儒家教义中挣扎,终身不得挣脱,儒家的经典教义使其刚正不阿而在某些时候显得迂腐。他就是被历史和社会环境推着不断在选择新的求生技能,但是心里的信念又能够使他坚持。

通过刘大鹏的文稿,作者大致解构了他的一生,同时让后人看到,在哪个战争年代,对人们的剥削是层层叠叠的,人民思想的改变,几乎是百年而不成功的。除非是从经济和物质上,这种显而易见的表层的冲击,会在人们的生活留下烙印。

中国农民的生活,如果没有教育的平台,几乎是没有改变的可能。世代为农的生活,将农民困滞于一角,没有教育,就不可能带来思想上改变的机会,而没有教育,寒门子弟何以接触更多的从业机会,自己思想的狭隘,是不能反向影响父母也不能顺向改变子女。欲改变一个国家的思想意识,先从教育开始吧。在战争年代,被官员和武将压迫到身无分文,百姓们还是会从商业,农业中寻求一点突破,求得生存。有些人甚至“富裕”了。生存在当下的我们,何以埋怨生存艰难?尽管去尽己所能挣钱就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