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隋炀帝传》有感

近日阅读《隋炀帝传》,心得一篇——隋炀帝与唐太宗。

        这二者的各方面都很相似:

        1,出生。炀帝母独孤伽罗,生五子,杨广为老二;太宗母窦氏生四子,世民也是老二。

        2,经历,炀帝少年时任并州总管北御突厥,平南陈,为隋的一统立下功劳;太宗少年随父到晋阳北御突厥,后来南征北战,剪灭各地割据势力,完成唐的一统。

          3,上位模式。古代立储讲究立嫡立长,二人母皆为正室皇后,因此和太子都无分嫡庶,只因年岁关系使得二人不可能以正常方式继承大业,所以都是通过宫廷政变而上位。

          4,手段。炀帝为晋王时,平南陈后坐阵江都,以此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势力和基础,招揽人心,他的想法很明确,夺嫡不成便割据江南,以为后变;太宗则是在夺嫡中遭到太子建成的贬绌后取得洛阳以反扑长安。

          5,个人能力。杨广执政能力强,也很有文才,同时也是佛学弟子,而李世民亦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二人有如此之多的共同点,但是结局相差太大。究其原因,不胜枚举。   

          杨广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抑制自己的欲望23年,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他也励志要做一个超越秦皇汉武的万世之君,想做出超越尧舜的千古功业,所以他一直为此去策划,去算计,实际上在他当太子的时也是战战兢兢的,他害怕失而复得,在得知文帝要改立杨勇时,他便发动了政变,接掌朝政。和赵匡胤之死的“斧声烛影”之谜一样,文帝之死也成为一个谜,他也就此留下“拉杀”文帝的罪名,后世也对此事多加渲染,将他钉在耻辱柱上。从这方面看,杨广得位不正,为君无德,但是从当时的情况看来,这是他唯一的一条出路,是他想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得不走的一条路。正是因为自己的得位不正,为了掩盖此事,他必须建立不世之功才行,这点从他的年号“大业”便可以看出,随后便有了建立东都,北境巡游,重修长城,开大运河,三征高丽之事,从这些事情本质上看每一项都是对社稷有利的事(除了征讨高丽),但是他没有考虑人民的承受力,一味强征,超出负荷,最终狼烟四起,天下大乱,而他困在江都,眼看回天无力,万念俱灰,遂寻欢作乐,最终被近臣所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如果这些事情让几代人去做的话,隋也不会二世而亡,成为一个匆匆过客,在当时而言,隋炀帝对臣民的是无情的,所以他当之无愧的和秦始皇一样位于暴君之列,但他决不昏庸,他是很有思想,有能力的一个人。隋炀帝虽然对自己的臣民犯下滔天大罪,但他留下的功业却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本人也没有落下好名声。

        再看唐太宗,通过玄武门政变杀死太子建成,迫使李渊退位,同样不光彩,但他却成为了千古圣君,为后世所推崇,正如他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正兴衰”,这里的“以史为镜”,是他吸取了隋炀帝失败的教训,以另一种方式来建造功业,避免了和隋炀帝同样的结局,虽然他在晚年也犯了和隋炀帝同样的错误:征高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明君。

        历史是一台戏,总是充满着偶然和必然,唐太宗的成功离不开隋炀帝的失败,因为没有隋的衰落就没有唐崛起的机会,他也不会有建立功业的机会,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那么或许唐太宗也会有可能走上和隋炀帝同样的道路。

另附我最喜欢的杨广的诗一首: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销魂。

                                        观《隋炀帝传》有感

                                              2018.4.14.智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隋炀帝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