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我们重新认识了学习能力

(这节内容有些绕,脑力不够,将就吧)

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天生之外的“装备”。一个人若是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简直就是一个“人生作弊器”。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在这一生中,一直都处在装备不全,装备落后的状态。

二、谁没有一颗上进的心?但绝大多数人终究苦恼于自己的确“技不如人”,想学习一辈子,最终却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

个人学习能力可分为三个阶段,让不同阶段的人处在不同的境界。第一,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第二,能学会书本上所教的技能。第三,能学会没有人能教的技能。

三、由此看绝大多数人在第一阶段就不合格。例如用筷子、用笔写字……有人多年后终于反应过来:有人手把手教你,是件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自己当年没有学好,现在只是偶尔后悔却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没人理的笨蛋。那么成年之后竟然还有手把手教的机会,请珍惜!一定认真的去观察、思考、琢磨,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做好的人为什么能做好?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有哪些刻意练习必不可少的?

四、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筷子是个特别好的例子,值得反复审视。如果是知道自己确实不会用筷子,那么第二阶段我能否通过学习教程学会一项技能?如果知道自己会用,尝试进阶半步,看自己能否有能力教会别人正确去使用。

五、若是教别人与自己的孩子使用筷子,如何教,关键在哪里?为什么会难住2/3以上的人群?(其实证明了有很多事情,即便是非常简单,都有可能拦住一些人一辈子,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会)。如仔细观察其重点,基本上教的人两分钟能讲明白,而后学的人五分钟能搞定,然后摆脱一辈子的尴尬。(http://www.wikihow.com/Eat-with-Chopsticks)

(关键点之处有两点,两根筷子中,下面那根一直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张开、夹上的动作,其实来自于上面那一根;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令下面那根处于稳定状态呢?1 下面那根筷子,跟手一共有三个接触点:两端作为支点;2大拇指的根部在中间压住筷子,无名指其实是“反向用力顶住”…… 3大多数人败在无名指的用力方向上,这个方向搞对了,下面那根筷子就稳定了;4 接下来就是练几分钟如何用大拇指和食指控制上面那根筷子并夹住东西……5反复练习,从笨拙到熟练的过程,本质上来看是大脑在建立新的沟回的过程。)

六,这世界上有半数的人,即使有人手把手的教也学不会,因为不动脑子,同时,绝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会教,那么结论是什么?能进入学习能力的第二个阶段,才有可能大幅度进步。

七,第二阶段的问题在哪儿?其一,有没有用心去寻找、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和教程?其二,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其三,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许多人没耐心、没动力进入此阶段;有的进入了,却不知判断标准和依据;(如不会选书,事倍功半)而剩下的少数中的多数,因缺乏执行书本中知识的坚持,而最终做了无用。,所以人群中善于学习的,学习能力强的人是多么的少见。

八,但不到第三阶段,不过是稍胜半筹而已,因为有许多人学习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很强的。真正让你卓越的是必须走入第三阶段:不仅能学会没人能手把手教你的东西,甚至能学会你书本中找不到的东西,这太难。

九、这阶段的难点在于,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理解其中的重点。但若是非要简单说,也不是不行 —— 看悟性了,因为真只看字面的话,以下的关键就好像是谁都会的事儿一样:1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2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自己:这事儿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3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4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5通过记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6不断总结,不断整理,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7绝对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不很懂,就先放着吧)给个结论: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做决定。干脆把最没用、最耽误效率的那个人们以为很重要的‘讨论’给直接忽略了…

留言摘抄

1、《Beyond Feelings》是李笑来人生启蒙书籍之一。选书的方法论:选择著名出版社的,再版次数多的,重印次数多的。

2、三个阶段里有哪怕一次的成功,后面就开挂了,你会发现就没有什么不敢学的,没有什么学不会的,学会的东西没有什么适应不好的。

3、学习从来都是创造惊喜,创造好运的最优路径,学习的概念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机会产生相互之间的连接,这些连接通常会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

4、细节决定成败,大部分的细节在行动之前是根本想不到的,实际操作时才会发现,所以别妄想事前把一切考虑的很周全。

5、我们总说:屁股决定脑袋。你所在的位置会决定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应对的方式。对于同一个问题,改变了位置之后,可能看法会截然不同,甚至能够找到更优质的解决方法。面对“学习”这件事的时候,这句话同样适用。如果你总是以一个“学生”去要求自己,其实无意间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因为你的目标只是学会,或者看似学会。但实际上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把这个技能教给别人。所以如果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脑子里始终想着未来要把它教给其他人,那么对于自己的要求自然会提高,同时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20180108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十四 我们重新认识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