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的幕后推动者:景帝之母窦太后

她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窦太后。很多人对她的传奇一生已有所了解。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她是景帝朝以及武帝朝前期的幕后掌权人,对文景之治和武帝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

窦太后出身贫寒,吕后时入宫做了宫女,被称为窦姬。窦姬等宫人被吕后赏赐给了各地诸侯王。窦姬本想去离家近的赵国,但阴差阳错的去了偏远的代国。为此,她是伤心流泪。但没想到的是,窦姬却受到代王刘桓的宠爱,并生下一女二男。后来,代王刘桓被拥立为皇帝。代王王后早死,王后的三个儿子在刘桓继位后的几个月内也全部病死。于是窦姬的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窦氏也被立为皇后。

窦氏在文帝朝,并没有太多的参与朝政。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刘启继位,窦氏成为皇太后。从此她开始大量的参与政治,成为一代女主。

汉景帝继位不久,即重用宠臣晁错,大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因此引发了吴、楚、赵、齐等七国的联合叛乱。叛军声势浩大,天下震动,汉景帝的处境一度非常危险。在这个危急时刻,经验丰富、甚有威望的窦太后给年轻的景帝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母子齐心协力,最终快速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景帝朝,基本维持了这种二主并立的局面。景帝与窦太后的权力相当。他们既有合作,也有不少矛盾冲突。

文景之治的幕后推动者:景帝之母窦太后_第1张图片

窦太后宠爱小儿子梁王刘武,很希望景帝能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碍于情面,对母亲的要求一直模棱两可,甚至曾私下里对母亲说出了传位梁王的话。但梁王是景帝的弟弟,景帝又有多个儿子,传位梁王自然不符合传统。朝中重臣都反对梁王继位。最后,景帝还是立了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梁王虽然没有成为继承人,但在窦太后的纵容下,各项待遇都按皇帝标准。梁王甚至派人刺杀了反对立自己为嗣的大臣。这本是死罪,但由于窦太后的庇护,梁王并没有受到惩处。

景帝先立了长子刘荣为太子,后来又将他废掉,另立刘彻为太子。刘荣后来犯了罪,景帝派酷吏郅都对他进行严厉审问。刘荣最终被逼自杀。窦太后对郅都逼死刘荣之事非常不满,一直试图杀掉郅都。但景帝却想保护郅都,将他调往外地当太守。窦太后最终还是找到了郅都的把柄,不顾景帝的求情,将郅都处死。

对于“文景之治”的贡献,窦太后是非常大的。文景之治的指导思想是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窦太后是黄老学说的最坚定支持者,一生都在坚持“无为而治”。

汉景帝却不信奉“无为”。相反,景帝刚继位,就任用晁错进行大规模改革,改变了很多法令。景帝与晁错的削藩行动,更是导致七国之乱,差点毁掉汉朝。

但是由于窦太后的影响,景帝也不得不以黄老思想来治国。如果没有窦太后的话,在景帝朝可能就会进行各种国策变化。文景之治很可能就不会出现。

窦太后甚至将文景之治时的基本政策,一直延续到武帝朝。

汉武帝推崇儒学,继位后,大量任用儒生为官,并试图推行政治、军事、文化等改革。由于政事需要奏报窦太后(此时已是太皇太后),朝臣们深感不便,于是建议武帝不要再把政事通报给窦太后。窦太后知道后大怒,把武帝叫来指责一通,并下令免去丞相窦婴、太尉田蚡(武帝之舅,王太后同母异父弟)、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人的职务。赵绾和王臧被迫自杀。窦太后另外任命自己信任的大臣为丞相、御史大夫,汉武帝被完全架空。

窦太后利用自己的威望,罢免了朝廷中的主要大臣,几乎相当于发动了一场政变。文景之治时期的政策,得以继续延续。一直等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真正开始进行各项变革。

汉武帝完全改变了“文景之治”时的各项政策。他频繁发动战争,大肆搜刮民间财富,并任用酷吏,推行严酷政治。最终使国力空虚,民众起义不断。武帝晚年醒悟过来,汉朝政策最终又回到“清静无为”。最终,汉朝又迎来了“昭宣之治”。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景之治的幕后推动者:景帝之母窦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