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平台的社交产品设计思考

如果要在QQ空间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一款年轻群体喜爱的产品,以提升大盘活跃,则需要以产品设计角度进行思考策划。那正常设计产品流程包括产品设计目标、目标用户、需求分析、需求场景分析、产品功能设计等等。但由于本次研究方向有明确的提升活跃年轻群体社交互动三个目标,因此本篇文章旨在讨论既定目标的同时,结合当代年轻人口味、社交产品趋势、产品现状等因素进行分析,提供简单的产品设计思路。

当前趋势

目前QQ空间的主要一部分用户即95后。他们的学历分布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不等,而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几近相同,包括:社交、学习、娱乐。与90后一代类似,95后也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面临着从手Q到微信,从空间到朋友圈的战线转移,因此QQ空间作为一款平台级社交产品,其目标用户始终在于抓住那批最新鲜最活力的一代。而这一代群体,往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包括更“自我”、更“潮流”,不与时代脱节。而把玩产品的原则上,他们也秉持着小众、精美、与众不同、凸显自我这几个特点。所以空间使用人数多,是因为它是社交分享的平台级产品,有聚众效应,而小而美的产品则依靠新鲜有趣的功能不断吸引用户,空间在功能设计上也应紧跟潮流趋势。

在发现页卡中,空间围绕UGC内容做了很多产品创新。包括聚类标签式热点动态、用户自生成动态、定制化内容等等。其中话题圈以话题标签形式,让用户在全部可见情况下自生成动态内容;头条则以订阅方式,让用户定制浏览官方推送内容;秘密以去年火爆的匿名社交玩法,支持用户发布匿名动态;同学(全能墙)则以聚焦圈子形式,针对校园生活发布匿名动态。

但往往潮流与热点都是有时效性的,尤其是大部分小众产品或功能,可能在某一时间点爆红,又多在7周之后归于沉寂,进入快衰期,长尾特征明显。诸如足记、脸萌、魔漫、QQ群聊匿名等等。这些产品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始于某一独创性功能,却乏力于生成内容。功能上创新是好,如同骨骼,为整个产品制定框架,但内容又如同血肉,所以诸如知乎、豆瓣、果壳等重内容类产品经的住时间的打磨,如今各种视频、直播等产品也同样都以IP等内容吸引用户,总的来说,功能与内容都不可少。得出结论即:

QQ空间若要增加新产品功能,在创新功能型产品重内容型产品两者之中,更应选择重内容型产品,即产品以用户自生成内容为主。

当前现状

内容型产品无非抓住人性需求中的两点:求知与窥探,我们渴望获取知识,所以阅读;我们有窥探欲,所以听八卦,闻猎奇,窥他人动态与热点。空间发现页卡中的全能墙和小秘密正是利用了人性的窥探欲,以各种耸人听闻或惊天八卦性质的内容吸引眼球,头条和话题圈则类似公众号订阅和微博话题。但当产品采用匿名的形式时,往往容易忽略人性中的恶,使产品变成负向情绪发泄的平台。因此,

匿名形式不建议在新产品功能中使用。

相比于微博,个人认为话题圈和头条的分页设置,有效地缓冲了瀑布流中的过载信息,让用户可以针对性的浏览动态或文章。但是在这两个功能中,却没有很强的互动性与社交性,用户多为浏览,评论转化率极低,很难凸显“自我”,发布的动态常常很快淹没于瀑布中,所以我们看到发布状态且成为热点的多为的V类账号。而全能墙和小秘密又多以匿名方式居多,多为瞬发型社交,很难形成二次互动或好友转化。在此,凸显的问题也相对明显

在空间独立版中,基于我的好友的社交互动在结合版中同样可以完成,同时显有功能仅支持独立版,因此在发现中主要做针对基于陌生人或二度好友的互动,而目前发现中的几个产品均难以有效形成互动和转化,用户在此多为浏览。

因此,我们需要在发现中着力设计策划一款能够激发陌生人及二度好友之间社交及互动的产品,要求互动性强,话题性强,针对性强。那什么样的产品有这样的特点呢?

  • 粉丝经济:粉丝的心理需求往往属于精神上的自我实现层面,而这种层面往往只有同为粉丝的人才能互相理解。他们可以熬夜通宵支持偶像演唱会,可以付费为偶像刷榜,可以自发形成地区性后援团,这种号召力与凝聚力可以被充分利用到内容类产品之中。
  • 外在激励:外在激励即积分、礼物、RMB等,通过外在激励而非出于用户本身动机,或得到某种认可后愿意付出价值的方式来促使生成或获得内容。这种方式简单粗暴,但是受制于平台制约,有价值的内容在没有达到心理预估价值时便会产生厌倦及回避心理。
  • 优质社群:与小米、知乎玩的方法一样,内容类社区在早期需要优质的内容沉淀,而优质的内容沉淀往往靠优质的社群用户集体完成,这群高质量的用户也可以自发的塑造产品氛围,从而让产品沿某一方向一直走下去。诸如摄影、图片等社区,一旦早期依托高质量用户定格方向,接下来会自发的生成相关内容。

因此,要设计内容类产品就要以运营为主导构建产品氛围,通过以上三种主要方式,构建社区,更有利于刺激同爱好,相近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话题”是一种基于事件的社交互动,而社区则是基于共同爱好用户的社交互动。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同的,而全能墙也只停留在大学校区之间,空间发现之中目前还缺少一种社区之间的互动。

脑洞

社区也并非要做成贴吧、部落那种形态,毕竟开发成本在,内容也过于庞大,本身就是二级入口如若再有聚合与分发则体验受阻且产品同质化严重。这时便需要在产品功能与生成内容规则上予以设计与考究。在内容载体上,语音与文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问答类(外在激励)
外在激励问答类让我想到的是分答和值乎,虽然是知识分享平台社区的变现尝试,但是这种方法却值得考究。空间中虽不一定需要过于专业的知识分享,也并不需要金钱交易,但是优质的内容或段子正是每个人所愿意看的。比如朋友圈展开全文乐此不疲的段子手们。

早知道现在这么累,当初
我就不应该下凡。

通过以外在激励的方式求段子发段子,构建类似基于段子手们的春天子类社区。这种有价值的内容可以以有偿求助的方式获取,规避问答社区,做一个搞笑有趣的社区问答平台。比如“女朋友说我要分手时候,应该怎么回答?”这种问题更倾向于生活化,因此虽然知乎等高质量问答社区问不了,但这里可以。有偿积分或礼物可以换取对应的产品内部激励或实物激励。

基于空间平台的社交产品设计思考_第1张图片
分答

运营类
运营类做的比较有逼格的当属one,但相对互动少,较小众。而微博搞笑排行榜则凭借每晚12点一个留白问题,诸如“你室友做过什么呆萌搞笑的事 __”,并在次日以图集方式整理,赢得了广泛用户的喜爱,目前已积累300w+粉丝。而空间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每日一个专属置顶话题,次日将搞笑评论整理成册,对于工作日刷空间时间有限的学生党来说,既能吐槽身边琐事的,又能有概率上榜成名,也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事。

图片类
图片类产品个人比较喜欢零,用户可以上传图片+自定义文字,构建自己的专属图片状态与风格。产品也走的高冷白黑风格,很有意境。而构建图片类社区,则可以走这种清新、简约、或高冷路线,在空间内部可以有这样一个高逼格图片社区。

基于空间平台的社交产品设计思考_第2张图片

社群类
粉丝经济类与优质社群类则可以偏向于贴吧与部落方向侧重,致力于构建专属于明星或兴趣爱好的社区,聚合同爱好的用户。

除以上几类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打通产品内部个人空间的查看与跳转,支持空间内部的交友,在足够多内容互动的条件下,完成好友间的社交转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空间平台的社交产品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