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求职经验分享之一——国内篇

上一篇读书分享因为先在电脑上编辑再复制粘贴到上,手机里看格式有不小的问题,空行很多,像是大喘气。这次试试看直接在上格式会不会正常一些。

之前在微博上发了一篇《海外工作申请的这一年》,先后有几个朋友私信问我海外求职的经验。我这一路走来也得到了不少前辈的帮助,今天把这几年来的经历写一写,一方面算是对在老东家六年的纪念,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给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在开始介绍我的经历之前,必须得先宣传一下鲍老师@vbao的《为师有道》,这本书里有一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国际学校的求职要领,让我在海外求职的过程中获益匪浅,所以我在这里的一点介绍算是一个“个人案例”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谈的只基于我个人国内IB国际学校和东南亚地区国际学校求职,后面我会简单谈一些英美的情况,但因为不是一手经验 ,希望读者能自己进一步深入了解,也欢迎英美的老师指出问题。

第一部分:国内国际学校

1. 什么是国际学校?

先简单说一说 “国际学校”的定义。

在中国大陆地区,有很多挂着“国际”两个字的学校,但它们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是中国政府授牌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讲,学生都应该是持有非中国大陆地区护照的外籍人士。现在有很多学校开设有国际部,招收外籍学生,或者有IB班招收想读IB课程的中国学生。

从求职的角度来说,挂着“国际”牌子但是招收的是中国籍学生,也完全采用中国的教育系统的学校,对于想从事中文作为二语教学的老师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一些做得不错的中学国际部,或者国内学校的IB班都可以了解一下,不过区别在于前者需要的大多是中文作为二语的老师,而后者大多需要中文作为母语的老师,而且一般需要能教IBDP的中文母语课程。

2. 如何进入国际学校?

进入国际学校一般可以有三个职位可以选择:助教,中文老师,行政。这里我们只谈前两个职位。

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党来说,如果能一步到位进入国际学校做中文老师那是最好不过了,但事实情况是一开始就做老师会比较难。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1. 学校希望招来的老师有经验。2. 很多学校的中文老师会从自己的助教里选拔。3. 大部分中文老师,特别是有了一定工作年限的老师大多已经成家,所以工作的变动不会非常频繁,也就是说职位的空缺不会非常多。所以如果不能一步成为中文老师,从助教做起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应聘的条件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是一年比一年要求高。其他国内的学校我不清楚,从我的老东家来看,基本上招来的助教都有相关的硕士学位(对外汉语,中文,教育 ,英文),有海外背景(留学,孔子学院,志愿者),英文流利(你的同事90%都是外籍,工作语言是英文)。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在应聘老东家的时候,没有中文老师的职位空缺,只有小学助教的职位。我之前在国内一家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工作,薪水比刚入职的助教高很多,但我还是选择了国际学校的助教职位,因为只有先进入国际学校这个大系统,才有机会成为中文老师,薪水只是考量的一个方面。当时老东家的二校长和小学校长面试了我,全英文。

进入老东家以后,我了解到之前几年基本上每年都有中文老师去海外,也就是说很快就应该会有中文老师的职位空缺,可是我做助教的第二年并没有中文老师跳槽,第三年走了一个中文老师,可是因为前一年中文部的老大回家照顾孩子,后来回来工作,刚好填了那个缺。

幸运的是,就在我做助教的第二年学期末,一个小学的中文老师即将休产假,需要一个两个月的中文代课老师,学校从助教里面试选拔,我拿下了这个职位。虽然这只是一个两个月的合同,合同结束还是得回去做助教,但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如果要我反思为什么当时能得到这个职位,我觉得得益于自己前面两年踏踏实实的工作。

在做助教的那两年间,我非常认真地听搭班外籍老师上课,做笔记,和外籍老师讨论教学,做事情手脚也很勤快,基本上很多事情不等外籍老师开口我都已经做好了。这个习惯得益于我的前一份工作,当时的部门主管常常教育我们做事情要给别人“超越期待”的东西。

合同规定助教一个星期要上80分钟的课,只要有机会上课,我都珍惜每一次机会认真备课,上课,和外籍老师讨论。虽然助教一般是上数学和艺术课,但这每个星期80分钟带来的经验同样是非常有益的。那两年每年的评估我的成绩都非常好,搭班外籍老师对我的评价都非常高。

在小学每个年级还有ELL老师,他们负责给英语非母语,水平还不够的学生上英文课。我当时主动去给ELL帮忙,也就有机会去听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因为我知道第二语言教学都是相通的,在他们的课上我一定能学到很多。

在我做助教的第二年,学校要准备来自IB和其他各个机构的五年审核评估,成立了一个筹备小组,需要学校各个部门有代表的老师。当时我想以自己的资历根本没有办法胜任那个工作,所以也没往心里去。后来收到隐藏了收件人的邮件询问是否有兴趣加入筹备小组,我认为是群发邮件,也没有回复。又隔了几天,筹备小组的负责老师找到我,问我是否有兴趣参加筹备小组,我很没底气地说我不确定我是不是能胜任,那位老师鼓励我说这个工作不复杂,而且是团队合作,大家会互相支持的,于是我答应了下来。后来的工作证明这个筹备小组真不是个简单的活儿,需要每周至少一个小时的开会不说(开会还常常听不懂,不光是语言的问题,还因为学校的评估涉及到很多我不熟悉的领域),还得读大量的文件,压力不小。后来正式开始全校范围准备评估的时候,学校又安排我做中方(教育部)评估筹备小组的负责人。一直到后来评估小组来学校,整个过程做下来,不轻松,但确实收获不少。

另外读原版的专业书籍也很重要。我常常在学校的图书馆找教育相关的理论书籍来读,一般可以在professional或者reference的条目下找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些书确实枯燥,但慢慢去读,能读懂多少算多少,慢慢就会觉得有融会贯通的感觉。这些理论知识不光对教学工作有益,更是面试的利器。

所以我想,当时我能得到那两个月的代课合同,除了我有中文科班出身的背景以外,应该是因为我在之前的两年里表现出了对工作的热情,勇于尝试的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谈到机会来的时候不要犹豫,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而拒绝,要先接受然后边做边学。这点我体会非常深。特别是在国际学校,常常要求老师是个多面手,而不是仅仅教好书那么简单,而往往学校要求你做的事情并不是你熟悉的领域,这个时候如果因为不会而拒绝,很可能就错失了宝贵的机会。

结束了八九两个月的代课合同以后,我做回助教。十月国庆长假结束以后不久,我得到学校通知,中学好几个中文班人数超额,问我是否愿意去中学做中文老师。就这样,在做了两年零一个月助教以后,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国际学校的中文老师。

写到这儿,我还想插一段谈谈和外籍同事的相处。常常有中国同事会抱怨学校不公平,或者外籍老师对自己态度不好,不尊重中国人等等。我想说如果非要谈歧视,哪儿都会有,不要说不同国家了,就都是一个城市的人还有各种原因的对彼此瞧不起,所以在工作中不需要太过敏感,进而把一些小事情上纲上线。做事情勤快些,把姿态放低些,和善,友好,大家在一起工作不会有太多不愉快。

当然事实是确实有一些做事情不专业的外籍老师,我也遇到过在公开场合伤害到中国老师情感的事情,后来在中国老师,包括很多外籍老师的努力下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至于在中国大陆的国际学校中文老师和外籍老师薪水差距大,不能同工同酬的现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目前我了解到的中国大陆同工同酬的三家学校都在北京:京西学校WAB,顺义国际学校ISB,鼎石Key Stone),碰到极品同事或者领导(中籍外籍都有可能)也不是没可能,这个时候没必要抱怨,因为环境不会因为你抱怨变好,只能把自己武装起来,换一个环境。——海外篇

(今天写不动了,改天分享海外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际学校求职经验分享之一——国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