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医学必须实用到人人可学可用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三多一不会的医生:开的会议越多、发表论文越多、出版专著越多,越不会看病。相反,很多临床一线的医生,不参加会议、很少发表论文、基本没有专著,但是疗效佳、病人多、口碑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相反的现象?

1、医学教育体系的彻底失败

医学教育比其他学科耗时长,本科加研究生就是8年,规范化培训2年。这是最基本的时间,花费的时间是其他学科的两倍以上。当然,这还不算以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住院医师阶段。而且,真正医学技能的训练是从住院医师阶段开始的,前面数年的医学教育并不能使一个医学生具备医疗能力(注1)。

同时,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淘汰率高,2010年以前数据显示10名医学生只有3名通过执业考试,最后1名成为医生。近年来通过率有所提高,但是医生数量相对于人口数量还是差距巨大、杯水车薪,这也是看病难的一个方面。

以投入时间和最后产出相比,这种教育明显是失败的。

然而这种情况只会愈演愈烈,就像一幅画画的不好,画画的人却只会在这幅画上不断添加画笔,最后这幅不好的画只好变成一张烂纸。为什么不能去改变呢?答案是医疗产业化了,利益的格局不容他人置喙染指。

这个结果受害的是每一个普通人,因为人人都会生病。

2、医学知识的半衰期

一种原子衰变,变成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的时间的一半,称之为半衰期。同样道理,知识的半衰期有长有短(注2),随着知识的传播普及和发展,以前的知识半衰期较长,现在的知识半衰期短的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事实的解释称为知识。医学知识是不断接近事实真相的解释。

数万年来,人体没有多大变化,医学却在不断变化,因为这些医学知识都是在尝试对事实进行解释,那么越是接近事实的解释越能够长久流传,半衰期也就较长。

很多医学知识在不断贬值,甚至变得没有价值,而现实是,绝大部分医生从医以后很难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在这种医学知识半衰期不断变短,医学再教育逐渐无效(同注1)的情况下,医疗水平的发展的结果很容易预见。

3、医学是实践科学

实践科学,说的直白点就是看解决问题的效果,就是实用性。有了实践就会有理论来解释、指导实践,这是人类认识事物的特性,但解释和事实本身是有距离的。

医学在发展,对疾病的解释也在翻新。实际上,疾病还是那个疾病,只是人们看待疾病的角度在不断变化。

注意,这种变化会让人产生进步的错觉。

医学是实践科学,实践就需要技能学习。事实证明,医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学习才真正开始(注1),或者说技能的训练与强化才刚刚开始。而在那之前,通通都是理论。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分离。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只有理论的结果也不言自明。

一月三折肱,久病成良医。说到是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反复实践和摸索,所达到的结果。这其实是技能训练的一种模式。这也说明医学技能是能够被普通人所学习的,当然,有了颠覆医学,就不需要一月三折肱了。

医学必须回归实用,而且人人可学可用。

4、颠覆医学能给你什么

如同我们开头讲到的,医生出现这种极端反常的现象,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

因为医学是实践学科,理论再完美,都需要技能搭配。医学技能是在临床中不断积累的,技能使用的越熟练,看病的疗效越好,势必循着口碑而来的病人也越多。

颠覆医学能给你什么?是的,给你保证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医学技能。

只有这么多。

注1:《刻意练习》

注2:《失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正的医学必须实用到人人可学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