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不知不觉中,和育心家人们一起学习英语已经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了。我自己对英语有一定的情结,虽不是英语科班出身,但是大二时已经考过了大学英语六级,更现实的一点是,英语科目学分比较高,英语成绩好直接有利于拿到相对高额的奖学金,这是我大学生活费的一项重要来源。

然而英语做为一门语言工具,它的本质是帮助人们沟通交流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自己的沟通能力,所以哑巴英语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

而到了自己孩子的时候,英语更重视听说能力,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没有任何考试的压力,学英语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能够沟通交流。所以,这么轻松愉快的黄金学习时期怎能错过。当然,英语做为第二语言什么时候让孩子接触最好,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但我一直坚信,在孩子熟练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松学习第二门语言。在过去一年多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锻炼了颖颖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快速记忆能力,语言的学习,语感和记忆力是很有必要的。

即使是这样,第一周时颖颖还是有畏难情绪,觉得不好学。虽然在幼儿园有外教,有中教,但是幼儿园的学习大部分是在游戏中完成的,内容也不是很多。初次接触新概念英语,她多少有点不适应。

所以我们对孩子要求不高,第一轮的学习只要能跟读下来就可以,多听,多模仿,先把语感培养出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遵循输入和输出的原则,只有听的读了,读的读了,孩子开口讲时才有底气。

想想我们的孩子还是小婴儿时,并不会开口讲话,甚至有时候你对他讲话时他听没听你都不清楚,但事实是他的小耳朵一直在吸收周围的声音,我们经常说耳聪目明,所以磨耳朵的过程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选择原版的音频来学习,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家长要保证被孩子模仿的对象必须是原汁原味的,这样才不至于走偏。

虽然刚开始觉得难,跟读不下来,但是颖颖自己会说:妈妈,没有关系,第一天不熟悉,第二天可能也不熟悉,但是第三天第四天慢慢就好了,等到第六天第七天可能我都会自己读了。这是她在读经典时总结出来的规律,也是137累积法的规律,对英语学习也是适用的,大道至简,所以连小朋友自己都能总结出来了。

就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遇到特别长的句子或者拗口单词,挑出来单独教她几次,其余的基本都可以跟音频读下来,小朋友的畏难情绪慢慢消失,开始有点喜欢读英语了,有时候随便拿起一本书就叽里呱啦自己说起来了,虽然是胡乱讲的,但说明她慢慢喜欢读英语的感觉了。有时候还会自己根据要学的内容设计场景,和妈妈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一个月下来,除了两天我发烧没有陪她学习之外,其他时间都坚持每天晚上读十几分钟,并在学习群里汇报,当然也得感谢我们的学习平台,感恩一路前行的育心家人们,正是大家一起抱团学习,才能更好的让每个家庭都坚持下来。

所以兴趣并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是在认定了一件事情,在坚持做的过程中,慢慢有了成果,孩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才开始变得喜欢,才有了兴趣,所以兴趣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坚持才是,家长才是。孩子是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坚持,在坚持中产生兴趣,兴趣带来更持久而有意义的坚持。

孩子有孩子要面临的挑战,但是家长呢,我们也面临挑战和责任,我们能不能一如既往陪孩子坚持初心?能不能在孩子懈怠时及时拉他一把?这是我们要问自己的。在孩子有限的童年和他一起坚持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即使事情本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坚持本身也已经帮助孩子和自己养成了一种性格,这种坚持的性格本身就是很可贵的了,更何况,我们真的坚持了,会没有收获吗?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