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一锅煽动的汤,这锅汤不用来喝,用来泼,几乎成了炸弹。泼向何方?不得而知。
这不是我的第一本郎咸平。第一本是2012年读过的《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看过两本,终于对他的书有了个朦胧的影子。
不准喝,用来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郎咸平也是在熬汤,熬一锅煽动的热汤,
这锅汤不用来喝,用来泼,几乎成了炸弹。
究竟泼洒向何方,还不得而知。
这锅鸡汤特别香
吊诡的是,依照我的个性,既然已识别出是鸡汤,就不应该再喜欢他。
但我不反感他。
无论他的汤是否真的对健康有益,至少因为他的汤看起来有营养。
这里的营养等同于道理。
他说的话,写的书经得起浅层次的推敲,听起来是有道理的。
郎咸平拿出了大把数据,纵然不排除他利用“知识的不对等性”辅助煽动读者,
但至少他拿出来了。
而不是一上场就扯着嗓子以口号煽动,激化矛盾,影响情绪。
错的不是我, 是上头
郎咸平又是个接地气的学者。学者容易把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
尤其是经济学类研究者。
但我想并不是他们的本意,某些在他们看来算作常识的词汇和原理,在我们看来过分生涩。
二来,他们研究的是事务发展变化的规律与发展趋势,抽象哲学。
乍看国富国强,GDP增长多少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大约只有八毛钱关系。
但郎咸平不一样,他把原理用到生活中,解释给你听。灌输他的观点。
从你身边的事情着手。
为什么我们看病困难,为什么我们的工资很少,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过劳死,外国人很轻松。
为什么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好。为什么我们总会被神医愚弄。
他把读者心理抓得好。谈论的话题,让所有人都感兴趣。
老百姓对个人感兴趣,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感兴趣,甚至政府都会对污染感兴趣。
这些每个人都有但都得不到解决的问题,他汇总起来,摆出数据,分析给你听。
更可喜的是,他把这些问题的锅让国家背了。
并不像那些仿佛信仰大乘佛教的鸡汤教主
我工作赚不到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而是因为企业赚不到钱所以不能发工资。
为什么企业赚不到钱,因为政府的导向是有问题的。
把我们一个个洗刷的委屈圣洁,看都是国家的错。
是不是呢?我一介平民,不太懂。
不过这话总比鼓励人每天少吃多劳动的听起来心安理得,安逸非凡。
郎咸平啊,大大的厉害。
推翻?推倒?没人真的在乎
虽然他的销量比不上其他青春疼痛伤痕文学作家,但他的口碑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推翻。
要推翻某件观点,首先要理解这种观点,然后建立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比较和反驳。
这不容易。
尤其在大多数人对经济学原理一头雾水,对郎咸平的话都一知半解的人。
这些人把郎咸平的书浓缩成:对,是上面的人错了。
日本就是好,欧美就是好,香港也不赖。
这样的郎咸平是不容易被打到,推翻的。
倘若那天真的他口出诳言,惹恼众神,被打下“平民之神”的宝座。
也完全可以一笑置之,耸耸肩:学者难免秉持不同观点。学术有矛盾,实在正常。
他只是插着手在旁边说话,没有实际干涉,顶多记大过一只。
作者不是上帝,世界上没有上帝
这句话其实是“尽信书不如不读书”的现代版本。
过去出书的门槛非常高,只有金玉良言才配出书,被全国人民传阅爱戴。
但现在不一样了,阿猫阿狗都能出上几本书,更诡异的是还有人买单。
撇开这种畸形的状况不谈。
书,是作者个人思维的结晶。
除非是大英百科全书,新华字典这种,否则都只是个人观点的阐述。
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肉身凡胎,难免观点私人化。
就拿论语、金瓶梅、四大名著的研究书籍来看
没有上万也有成千,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和知识背景进行分析。
难免偏颇,不要全部相信,不要被洗脑。
好比我觉得吴闲云说的有道理,但是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郎咸平说的有没有道理?
有,当然有。但是不是每句话都值得你相信。
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保持。
无论是学历多么高,经验多么丰富,作者都不是上帝。不要迷信作者。
做自己的上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