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

      下午和人聊天,听说她最近在读《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一书。好陌生,为了显得自己不那么孤陋顾问,顺便在妹子面前装装逼,赶紧去百度一下。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赫然霸占了百度词条的第一位——咪蒙。好熟悉的名字,搜索枯肠,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再继续看下去,据说写过在朋友圈热传的《致贱人》《致low逼》,后来又搜了一下这两篇文章,果然,以前的确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过,不过呢,当时觉得自己身边不曾有像作者吐槽的各种奇葩,没什么共鸣,就没细看。今天一搜,没成想,这两篇文章这么有市场,赶紧拜读拜读。

      这一拜读不打紧,擦,太他妈侮辱智商了。这两篇文章可以用《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来概括。不管作者想说明什么论点,打头的都是“我有一个朋友/我认识一个人……”然后呢,作者的这个朋友或者认识的这个人各种奇葩,各种匪夷所思,各种令人深恶痛绝……令读者觉得:卧槽,还有这种人?还好我不是这种人。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大加谴责和鞭挞,得意洋洋地发泄着自己愤慨和不满,获得一种莫名的快感。诚然,如弗洛伊德所言:所有排泄都有快感。

      记得高中时候写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其中论据要求确凿性和典型性,不能你杜撰一个你家猫咪爱吃屎就推测天下所有的猫爱吃屎。以我高中的写作水平也不会觉得通篇充实着蹩脚的事实论据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而且这样的文章还都是一个套路,都是“我有一个朋友……”想不到这样的文章竟如此受人追捧。俨然又是一个知乎大神王路飞。所不同的是大神王路飞一人分饰244角,为众知乎网友答疑解惑传授知识,而那些自媒体作者则是幻化朋友无数,为自己助威呐喊。其性质呢,就如同孙悟空和如来佛祖,孙悟空拔出一把猴毛,变出无数个孙悟空,但功夫还是那几下。如来佛祖就不同了,一挥手,五百阿罗汉闪亮登场,降龙伏虎的有,掏鼻挖耳的也有,技能各异。因此高下立判。由此可见,知乎大神王路飞的功夫远不如那些热文作者。

      依照这种写作套路,在下虽然不才,也能重新得出天圆地方、太阳绕着地球转的结论。杜撰论据,我也会些。哈哈,不过我却万万不敢如此藐视大众。据我所知,当年苏轼杜撰了三杀三宥的事被欧阳修追问再三,识破后,欧阳修反而对其大加赞赏,传为佳话。苏大学士杜撰典故作为策论论据的事似乎也仅此一例,也是万不敢通篇都是“我有一个朋友”这般儿戏。

      不过呢,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作者真的阅人无数、见多识广,所以身边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奇葩人物以供作者写作取材。所以呢,作者不管想写什么论点的文章,总会有几个朋友跳出来为作者的论点佐证背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写不出这种文章就不奇怪了,因为我身边都是些极普通的正常人。是不幸,更是万幸呀,我生活在正常的人群里。看那些作者身边出现的朋友深为那些作者们担心,那是怎样的一种磨难?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面对那么多奇葩的朋友。深深地为作者们的现实处境担忧。不过转念一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作者们身边奇葩环绕,作者们身在其中,想必那种归属感带来的温馨不是我们这些个外人能够体会得到的。哈哈,不过这种可能似乎微乎其微。

      下面呢,就让我用那些作者们的写作套路写篇文章,向那些写出无数篇《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文章的作者们致敬,同时阐述我的观点:

      最近闲来无事,关注了几个自媒体专栏作家大牛,看了几篇大神们的“文章”,有一个困惑一直挥之不去,为什么我就写不出这样的而受人追捧呢?为什么不论那些作者要写什么,身边随时都会有朋友的案例来供作者们下笔?不对,是两个困惑,不好意思,我数学学的也不好,让各位见笑了。

      这两个困惑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不过,没关系,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穿开裆裤就在一起玩,现在也经常一起厮混。他也在搞自媒体、写专栏,他的名字叫汪蒙,毕业于子虚国乌有市的山西大学,文学硕士学历。听说最近十分了得,写了好几篇朋友圈疯传的热文,著有《致S逼》《致骚货》等。带着这两个困惑找到他,向他请教。

      说明来意后,他哈哈大笑,好半天才止住。而我果然就像傻逼一样不明所以。在我的催促之下,他才强忍着笑勉强和我说:“你也太傻了,你肯定没看过我写的文章吧?”

      “啊,还没呢,正准备看呢。”我不由地觉得不好意思,毕竟是那么好的朋友,自己却没捧过场。

      “哈哈,没事没事,不是说要让你给我添人气,你看一篇就知道了。”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大度地说道,并随手给我找了那篇热传的《致骚货》。

我看完之后很是诧异,他写的文章里面说他有个朋友,肤白貌美、身轻体柔,而且家境殷实,典型的大众女神。有很多人都喜欢她,其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优秀男生追了她好几年。但是这姑娘呢,却不怎么安分,在各种地方夜夜笙歌,故意创造机会被人捡,偏爱在各种渣男胯下承欢还乐此不疲。而那痴情男生却还在矢志不渝地坚持着。

      我却很诧然,问他:“这姑娘是谁呀?我怎么不知道?咱俩从小一起长大,你的朋友我都认识呀?”

      “哈哈,你还真以为有这人?都是我编的,要不然怎么《致骚货》呢?”他得意地说。

      “这样不太好吧?那不是骗人吗?有人信?”我继续我的疑问。

      “大家都这样呀,你看看别的作者,都一样的写法。至于有没有人相信,有多少算多少了,反正那么多人呢,这样写总会迎合到一部分人。那部分人有一种扭曲的心态,他们喜欢着某个人,却无法获得青睐。于是就有种种腹诽心谤,却又不好说出来,怕人们说他小肚鸡肠、因爱生恨。而我们这些作者写这种文章,恰好给他们泄愤的渠道,他们明目张胆、趾高气昂地骂着文中我的那个朋友骚货,其实是在发泄自己也明知无理的私愤。我编造的那些人和事,给了他们冠冕堂皇泄私愤的借口。所以呀,我们写的这类文章,有的时候读者明明知道文中的人和事不是真的,但他们却不管不顾、酣畅淋漓地骂着。人呀,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简单来说呢,就是喜欢自欺欺人。写这种文章可以轻易戳到那部分人的G点,给他们带来一重又一重的高潮,这就是这种文章的市场所在。”他坏笑着解释道。

      我看着他若有所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