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也得学《诗经》的赋比兴,那不仅仅是文学表现手法(原来如此!)

说话也得学《诗经》的赋比兴,那不仅仅是文学表现手法(原来如此!)_第1张图片
三的智慧042:赋、比、兴

作者:樊荣强

一提到《诗经》,人们都会想到这句诗: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这是一首恋曲,出自《诗经》的开篇,表达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并永结伴侣的渴望。因为它被选进中学课本,所以特别为国人所熟知。

诗三百,思无邪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以《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传承至今。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我们经常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经》功不可没。它内容丰富,劳动、爱情、战争、徭役、压迫、反抗、风俗、婚姻、祭祖、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生活的场景与环境都有表现,才使我们后人对2500年以前周代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孔子曾在《论语·为政第二》中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儒家思想特别重视教育,也特别强调用正确的思想来教化人民。孔子生活的年代,读书人并不多,可读的书也不多。孔子热衷于修订《诗经》,并把它作为指定教材,用心良苦。《诗经》作为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知识,也领悟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人也许有疑问,《诗经》开篇就讲男女爱情,如此开放,怎么称得上“思无邪”?其实先秦儒家,并不刻板保守,孟子甚至讲“食色性也”,相当的尊重人性。讲“存天理,灭人欲”的是宋明理学家,他们某种程度上是儒家的反动派。

何谓赋比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汉代《毛诗序》评论《诗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解释为:“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简单的说,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按朱熹《诗集传》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朱熹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有类比、比喻之意。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字兼有比喻、象征、烘托之意,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朱熹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赋比兴的运用

如前所述,贼比兴是诗经当中三种最主要的写作与表现手法。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此,那实在是浪费了先人的智慧。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也正在于此。老师常常只是让我们知道某一个知识点,你在考试的时候回答出来即可,却很少告诉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谈一谈赋比兴的运用。

首先,千万不要把赋比兴仅仅看成文学表现手法。文学与文字分不了家,文学是文字虚构化的运用之一。因此,文学的表现手法,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字应用与表现手法。在演讲与日常交流中,赋比兴也就是三种主要说话方式。

所谓的赋,就是说话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内容简单易懂的,沟通对象关系非常到位的,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均可以采用赋的方式。

所谓的比,就是要学会打比喻、做比较、举例子,比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抽象的概念、高深的观点、复杂的理论,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谓的兴,就是要学会委婉含蓄地讲话。在人际交往当中,在切入正题之前,我们不妨寒暄打趣,聊聊天气,说说家常,扯扯八卦,感叹时事。看似不相关,可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引发话题、暗示诉求等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话也得学《诗经》的赋比兴,那不仅仅是文学表现手法(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