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禅修,遇见真实的自己

通过禅修,遇见真实的自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康菲尔德是伟大的,在《踏上心灵幽经》这本书里,他用简单通俗的文字,把禅修的次第和方法清晰地写出来,给我带来了明确的禅修方向。

每个人的内心都会不停地播放一些固定的画面,有时候它会说你很危险,有时候它提醒你走投无路了,它时常会批评你责备你,也会播放有关过去和未来的景象,大多跟不好的结果有关,总之,它不太会主动夸奖表扬你,或是给你信心,这部分的内心戏跟底层的恐惧有关。

如果没有觉知,你就会被它操控,带进困难的深渊,情绪随之而起,痛苦和烦恼便是它的果实。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我们的内心大多相似,这是人类的头脑机制。这部分的不和谐,造成了人类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不断地来访,不断地播放,很多人的做法是不以理会,不过,它的存在跟空气一样,不因为你不关注而消失,恰恰相反的是,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你关注。

任何在身体、心灵和心智里的经验,在意识里重复出现,就是一个信号,表示你需要给予更深入、更彻底的关注。这些重复出现的想法、情绪和感受,可以看做是某个卡住的地方或者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心想要切断它与世界的连接,却扔紧紧抓住某个东西。”神秘主义诗人卡比尔说的就是这个状况。

佛陀将这种因为情绪或精神带来的紧缩和执着,描述为所有人类困难的来源。这背后的深层原因,都是因恐惧而引发的。从这种恐惧中,产生了我们的一切贪婪、憎恨和无知。

在恐惧的下面就是所谓的真实本性,或者叫本来面目。要达到真实本性,就需要以各自最个人化的方式,正视并化解“恐惧主体”的活动。

康菲尔德提到,要解除重复的困难模式,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扩展注意力原则

禅修是从关注呼吸开始的,当这份专注进入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释放恐惧的练习。扩展注意力是把专注的范围从呼吸,拓展到身体其他的部分,甚至感受,情绪,心智等其他范畴。

你可以先给困难的模式命名,“饥饿的来访者”、“没有耐心的假小子”、“成功上瘾者”、“可怜的小帅”等等,可以为他们取各式各样的名字,然后跟它对话,并以友善而直率的方式,询问聆听它们的故事。

重复的想法和故事,几乎都是由不被承认的底层情绪或感受所激发的,它们一来再来的原因,是因为从没有被感受到。禅修是进入重复播放信息的底层,去了解和感觉让它升起的能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并真正与这些感受和解时,思绪就不会再次出现,因为它已经被看见,模式也会自然消失。

敞开来,全然觉察感受

佛教心理学一直认为,对感受的全然觉察,是真正觉醒的关键。感受就是使我们受约束和解脱的地方。

不管什么感受,我们都会根据经验无意识地处理。快乐的感受想要抓取,痛苦的感受想要逃离。当我们学会觉察感受,而不是带着贪求和厌恶,把它们看做是交替进行的天气的变化,就能在自由中感受他们。自由不是没有感受,自由是没有阻挡。

找出需要被接纳的部分

重复的模式一直出现,是因为内在有某种程度的抗拒,它常常被人们的恐惧、厌恶、批评关了几年。要释放这种紧缩感,需要先看到它的存在,然后问自己的心“我要如何接纳这个不部分?”

进而需要进一步探索,这种重复模式的哪个部分需要被慈悲地接纳。这需要我们全然敞开,感受它们在身体、心智、情绪的所有能量,然后全然接纳,只有这样,它才能得到释放。

打开核心

这个部分是释放的核心,它需要通过前面的每一步而到达。如果直接来到这个部分,可能会因为不够敞开、接纳而无法看清问题的真相,所以,虽然它是核心的部分,却需要从前面每个部阶梯式的进入。

当进入这个核心后,问问自己“对它抱持什么样的信念和态度”。具体的做法是,先仔细注意它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再具体感觉它的四种物质元素:地水火风,也就是它的形状、形态、运动或静止,流动或者凝聚。

这个核心的中央,大多是一些自己一贯秉持的信念和思想,它限制着生命的纬度向未知拓展。

当身体不断地打开,紧缩感会渐渐退去,自在的空间开始出现。空间在身体上不断打开,直到坚实感完全消融。这个空间在心中是慈悲的接纳,在心智上是清明的觉察,可以包容一切,在这里,我们遇见了自己的真实本性。

重复出现的困难模式,带领我们走入内在,达到新的开启,禅修就是一个遇见真实的自己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过禅修,遇见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