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8——2018.09.28

2008.09.08——2018.09.28_第1张图片

选择一个大题目还是一个小题目来写,就像选择一个重量级模型还是轻量级模型去训练时,一样不知所措。

没有这样举重若轻的技术,来揽天文物理的瓷器活有些太不自量力了,但翻了Sean M.Carroll的blog之后,看到这样一句话:“in truth, only atoms and the void ”。合计着已经过了第三篇,没有什么可怕的了(flags)。

缘分到了,这张图,这篇熊文,烙印着早于微信的过往,不能躲。(Scientific American 2008.06,“Does Time Run Backward in Other Universes?”)

终于下决心让沙漏倒置,开弓没有回头箭,Time's Arrow标示着此在的时间线,随着文字向前流淌。但愿绞尽脑汁写作,能少给宇宙添乱,用jargon来说就是少增加一些entropy(熵)。

文字一旦排列产生意义,总比白纸更加无序。尽管NLP可以分词解析,但事实上只会增加麻烦而不是减少麻烦,徒增笑耳。如同咖啡倒入牛奶混合搅拌后,杯中盘旋的那一团星云,咖啡和牛奶再也无法简单分离,随着时间的熵增无法避免。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的反熵增管理,也是基于系统对外开放而非封闭,才得以实现。

我们确实可以再买一份咖啡和牛奶,也可以重新思考另写一篇文章,那么宇宙对应的开放结局在哪里?陈寂还是涅槃?弹跳还是多元宇宙?

一切都是未知,因为过去已去,未来未来,时间和熵增违背了具有美感的对称性(Symmetry),带来这样一种未知的奇特美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喜欢時計(とけい),喜欢沙漏,喜欢看潮起潮落,喜欢与时间绑定的区块链,仅仅从感官上丰富对时间的流逝的认知,却不能真正掌控。

然而,上下求索,我们能够局部对抗时间的就是创造文明(Civilization),创造一个新的维度,新的战场。古典音乐400余年仍在,李白杜甫化成诗篇仍然活着,古老的埃及神性不灭,对于文明来说,创作和创造带来的永恒远比钻石永流传。

"Literature masters the fourth dimension, where physics fears to tread"。文艺豪气的接手,为文明来盗梦时间:《降临》的外星种族,冯古内特《Slaughter House Five》的混乱时代,《本杰明·巴顿奇事》 的“时间倒流,重归一切” ,《Doctor Who》的TARDIS,《JOJO奇妙冒险》Dio爷的"The World"......还有不计其数的穿越文,都在新维度中用思想才华叙述着时间的故事。

尘归尘,土归土,宗教归宗教,科学归科学,文学的归文学,物理的归物理吧。

时间到了,胡思乱想就该终止,blink闪人。


https://www.preposterousuniverse.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2008.09.08——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