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创新”年代

我们生活在“创新”年代_第1张图片
创新年代你在干嘛?

这是个奋斗的社会,不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还是年过半百仍旧弓着身影奋斗在当下的长者,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梦想或存在感而刷新着每一天。电子商务,智能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节奏似乎并没有因为手工的部分解放而得到大幅度的放松,相反,更多的工作,更强大的压力如影随形。譬如,在高校,10年之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好学生,教师努力备课,与学生沟通谈心,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修正教改之道,有心的老师便将这种改变及心得孵化成论文或写入相关的教材,教学似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师教学的幸福和作品的成就感由于学生的不断好评而与日俱增。

10年过去了,世界变化惊人,各种创新的方法和工具开始大举进入。制度创新、理念创新,随之诞生了N种创新研讨会,于是官方出具文件,要求课堂创新、教育方法手段创新。于是全民开始创新,领导要政绩,下令创新,二级领导唯恐落后,默默开启了创新模式,向一线教师开炮。当一件事物需要刻意开展的时候,功利的成分便不请自来。大会小会言必称“90后孩子云云”,言外之意,对付90后学生,不创新,教学工作就是找死。因为90后孩子喜欢新鲜事物,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电脑,那么何不利用这些离不开事物用于教学呢。出发点是好事,然而也得分专业,不是每一门课或每一堂的课都必须要使用现代智能武器。譬如会计课堂,学生还得多听教师的理论讲授,了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熟悉它的方法,学生学会处理相关的业务,这不是用几个好玩搞笑的视频可以解决的。如果是学烹饪,直接用视频和照片,教学的效果那是相当精彩,可会计就是由枯燥的数字公式堆砌而成,人脑必须与这些数字灵活周旋才能完成。

于是会计教师在呐喊中开启创新之路,开始徜徉在创新的精彩故事中。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知识点被搬上了屏幕,学生沉浸在视频本身的欢声笑语之中。课堂精彩了,打瞌睡的学生没有了,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魅力确实有所提升。然而等到毕业时候,忽然发现学了三年的会计了,好多同学竟然连会计科目都不能完整地记得,关于年金终值现值这些基本知识仍然一知半解,就忽而思考起改革的价值了。一个微课从课件的准备,课堂的设计,教师的形象设计,拍摄道具的准备,导演主演和群演缺一不可,并且很少能够一遍拍摄成功,毕竟教师不是专业演员,拍摄之前需要排练,拍摄过后需要剪辑,一个小小的知识点,拍成微课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毕竟需要上得了台面,和拍一部电影毫无区别。然而电影拍摄完成,好的作品可以流芳百世,微课拍完,如果知识点随着时间变化也许会一文不值,譬如税务、会计类的知识点,政策变化大,如果知识点得以改变,那么旧的微课就会毫无价值。曾经听得一位被邀请为群演的学生悄悄地发了牢骚:“拍了三遍,想笑出来都难,一个知识点,老师课外给我讲一分钟我就能明白,为啥整这么久。”

所以技术革命之后,其实我们不是轻松了,而是更忙更累了,10年前我们还可以经常找学生聊聊理想和人生,10年之后给优秀学生写份评语都来不及细思量。老师忙着各种创新,各种申报,各种比赛,各种论文课题,各种评优评奖。各种开发使得教学就像大杂烩,几家欢乐几家忧,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台五彩斑斓的机器,出来的产品也是多姿多彩。会计的学生会营销,营销的学生精通外语,学生已到了多元化时代,然而于教师而言,与时俱进的压力则显得尤为强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生活在“创新”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