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预测能力初探 ——多因子模型系列报告之一

投资要点:

 在多因子选股模型中,IC 通常被用于衡量因子对收益率的预测能

力,本文选取较为广泛应用的因子,利用沪深300 成分股和中证500

成分股分析其Rank-IC 在2014 年之后的表现,并总结各自特点。之

后,以Rank-IC 为衡量标准,判断因子的预测能力,其中技术类因

子RSI 和20 日均换手率有较稳定预测能力,动量类的动量指数也是

典型的预测指标,而盈利类因子ROA 和ROE 缺乏稳定性,在样本回

测期间IC 方向反转较为明显,估值类因子的PB 和PE 也具有明显的

预测能力,成长类因子净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预测能力较弱,

规模类的总市值对数因子测能力明显,杠杆类因子的资产负债率预

测能力较弱,历史BETA 也具有的预测能力。总体来讲,技术因子和

规模因子在本文测试中预测能力较强,中小市值股票超额收益能力

突出,其中,低换手率个股未来更有可能超额增长。

 本文希望通过IC 指标引出因子和预期收益之间的非单调关系,并

探讨可能导致错误结论的问题。IC 的标准是基于因子与预期收益之

间的线性关系,当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的时候,模型可能预

测出错误的结果。本文通过分位点将因子划分为10 组,对单个因

子和预期收益在回测区间内的线性关系进行讨论,其中技术类指标

RSI、20 日均换手率和动量指数的单调关系比较明显,通过选取低

分位集合可以有效的产生Alpha。规模类的总市值对数因子单调关

系最为明显,长期来看,是非常良好预测因子。而其他因子对应的

分位平均收益率都存在非单调性,在用该类因子预测的时候,应该

较为谨慎的分析其区间表现。

 通过分析因子的Rank-IC 和单调性,本文选取技术类因子和规模类

因子作为主因子,其他非单调因子作为辅助因子构造选股模型。以

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作为训练区间,以2016 年1 月至2016

年6 月作为回测区间,分别对沪深300 和中证500 成分股进行选股

回测。结果中,中证500 的表现较为优秀,累计超额收益达到11%,

信息比率为3.53,在完美对冲的前提下,对冲组合的最大回撤为

1.5%。沪深300 组合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其累计超额收益为3.5%,

信息比率为1.11。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主要原因在于,在沪深300

成分股中,近半年来市值对数因子和20 日均换手率因子的表现与

历史差异较大,但是其通过历史分析得到的权重过高,导致预测误

差。本文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通过分类器的方法进一步优化选股

方法。

 风险提示:模型结果仅代表统计意义上的结论,不能保证未来实现,

希望投资者在实践中结合多方面的信息作出投资决策。

米筐量化交易平台:http://www.ricequant.com

量化炒股QQ群:484490463  群内大神每日在线讲解代码,用Python自动赚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子预测能力初探 ——多因子模型系列报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