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考的读书才会创新

随着全民读书的兴起,对于捧起书本计划读书的你有没有困惑?一周读一本?什么时间读?读什么书?该怎么读提高效率?

有思考的读书才会创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乱读术》阐述了它的观点,是速度还是重在理解的慢读,是专业钻研还是多领域阅读,是全盘吸收还是有自我思考地读书,书中详细地分析了中规中矩的读书和乱读的区别和意义。

作者是日本的外山滋比古,目前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曾获第46回日本放送协会放送文化奖,专攻英国文学、教科书、修辞学、编辑技术、思考、日语理论等领域。

这本书叙述了看起来似乎另类的观点,作者不赞成循规蹈矩式的阅读,比如一定要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慢读,不理解也可以读书;不赞成只读“好书”,认为禁书反而引发好奇提高阅读速度;读书百遍不一定其义自见,因为对书的理解不够全面的部分,会夹杂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是对作者完全正确的解读。

比如《格列佛游记》,本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作者对当时十八世纪的英国政界腐败给予的抨击,是一部讽刺小说,但随着时代变迁,讽刺的微妙之处变得难以理解,后来演变成一部有名的童话书。

因为书的开始部分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实在与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作者玩的是出奇制胜?剑走偏锋?但似乎又有点道理。我不敢苟同,心想作者乃怪咖,又带着好奇接着看下去,看到底所谓的“乱读”究竟想说什么。

作者否定了一些传统阅读法的弊端后,引入正题阐述了如何乱读和他在实际中的应用,乱读其实是针对循规蹈矩的读法的,我们读书要像风一样轻松阅读,不必每篇都慢读,慢读会影响连续性,容易到不懂的地方卡壳纠结,反而对书的整体不易迅速理解,再者要广泛多领域地阅读,不能只读自己熟悉领域内容易理解的书,而对不熟悉的领域读不懂的书不过问,成为“专业呆子”,这样会局限思考。

书中讲,读书分为“初级阅读”和“次级阅读”,初级阅读讲求理解,次级阅读不要求一定理解,读者应有“次级阅读”的能力,才能广泛阅读。读书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谨慎成为书的俘虏,丧失了自我思考能力,作者说,“有用的知识需要学习,让人丧失判断力的事情则应自戒。

读者应有自己的判断力,勤于思考的能力,读书多,才会迅速鉴别“劣书”,读书广,勤于思考才会产生创意,结合到生活工作中去,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张开口袋硬塞,作为一个单纯的模仿者。

是的,现在的干货类书籍很多,读者很幸运,在吸收精华的同时应注意鉴别,不要一味地盲目跟随,丧失自我判断,要结合自身情况取舍,是否可行,比如书中谈到的某些观点其实我不是特赞成,我就会略读过去,不适合我,我也不盲目照搬,谨记不要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成为一个只知道承继而不懂创新的人,成为单纯的思想模仿者,每一位读者都应真正对自己负责,突破自我局限,有自己的能力去思考。“有时站在远处阅读、思考,反而会有新性的发现。”

东施效颦会出笑话,取其精华去其糟柏,走适合自己的路,做适合自己的事,对于有用的东东可以“拿来主义”借鉴用于实践,验证起效果,并思考为什么,是不是可以给自己启发。对于有异议的部分反复琢磨,为什么相悖,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观点的不一致,实用性不够,敢于批判和取舍。

如果生活中有迷茫,竭尽全力想不到办法,就算查书上网也一筹莫展,可以放空书本,展开自己的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同的事物间会有联系建立链接,或者会柳暗花明。就像作者在做编辑的时候面对销路贫瘠的囧,面临辞职的风险,忽然想到做编辑犹如厨师做菜,菜不是厨师亲自所种,但厨师的选材用料烹调方法决定了菜的质量,文章不是你亲自所写,但编辑做选材类安排比较后,又是截然不同的面容出现,于是有了后来的书籍畅销,甚至编辑技术领域的专家。这都在于作者的善于思考,单借书的力量给予指点而无获的时候,你的脑子在发挥充分的作用,相信自己。

另外要多领域读书,不管能不能读懂,都去读,去拓宽自己,不要畏惧读不懂,要勇于接受失败,无所畏惧地多方面阅读,不局限自己的专业。

这其实跟“绿灯思维”和“红灯思维”是一个意思,红灯思维拒绝接受自己不懂不熟悉的领域的观点或者思想,绿灯思维不管是什么都要去了解去接受,更广阔的视野会刺激你的思考和不断创新。

我们在读书时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喜欢的领域,愿意去读这些自己能接受的部分,但对于跨领域又太过专业的书籍不愿去看,觉得晦涩难懂,与目前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没多大直接的关系,所以敬而远之。其实只有多读书才会开阔思路,优秀的东西是相通的,它可以转化成你需要的动力,只要善于思考和钻研,触类旁通茅塞顿开的事情常常有。

作者是高龄90岁的老人,从他读书时期日本作为战败国的国情,就当时的全国读书概况,结合日本教育,以及他自己学生时期的读书和学习,到后来参加工作当老师做编辑等等,以自己的切身经验去倡导乱读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国情去理解,我想这有着一定社会环境因素。

我们现在读书条件优厚,范围很广,也有许多阅读方法,通读,精读,如何吸收消化以及如何运用和实践,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方法,取精华受益,加入思考并有所创新和启发,是我们的目标。

总之,如书中所说,我们读书的同时,要有自我责任感,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精读,和一味地读“好书”,书多读而广思,集思能广益,多领域读书的同时,注意懂得思考和创新,才能增添新智慧新活力。读书本来就是件快乐的事,想怎么读读什么书,不必给自己太多束缚,放开思想去自由的读吧。

有思考的读书才会创新_第2张图片
我的思维导图

有思考的读书才会创新_第3张图片
我的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思考的读书才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