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世上,不止是我,在苦苦寻找丢弃的梦想
____题记
《冈仁波齐》,这不是一步励志片,也不是一部文艺片,更确切的说是一部真实的记录片。
这个故事发生2014年藏历马年。在藏传佛教里,马年是释迦牟尼降生和成年的年份,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本民年朝圣,可洗净一生的罪孽,增加功德。新年将至,芒康县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的父亲去世后,他决定完成父亲生前的遗愿,去拉萨朝圣,去冈仁波齐转山。他的这个举动,让这十一生活在村子里的人,因为同一个祈愿,聚到了一起。
准备,启程。在藏民深入骨髓的文化中,朝圣就是生活的常态。大家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杀牦牛、磨青稞,准备衣物,棉被,水桶,帐篷。他们其中,有老人、小孩、孕妇,年轻人和中年人。
电影,并不张扬,但也不单调,唯美的西藏,拥有巍峨的雪山,蜿蜒的公路,质朴的藏歌,更有一群纯净的臧民,向我们传递着感动和不可思议。
也许我们普通人会认为,这帮人真傻,2000公里的路程,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拜完,更何况,走几步,就要磕头。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艰难险阻?
一路上,他们遇到同行,一位雅安男子,一天走10公里,他舍不得驴子太受累,行李都是人工来拖;他们也遇到了前老村长,给他们纠正错误朝拜的姿势,并热情的招待他们,第二天,作为回报,他们请求帮老村长耕田。老村长也很幽默,说现在年轻人耕田,跟以前不一样,把牛累的够呛。
在离拉萨一百公里左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震撼人心的事情,一辆车子,将他们驮物的拖拉机撞的粉碎,拖拉机当场车头和车身分离。后面的车子也撞的很厉害。淳朴的他们并没有指责开车的人,也没有说任何一句怨言,更没有要求赔偿,他们让司机尽快去抢救车上的两位乘客,小车很快就走了,留下他们收拾这么大个烂摊子。车子不能开了,这是一件很沮丧和绝望的事情,但是,他们做了决定,男人推车,女人在后面继续朝拜。但当车子停在一个地方后,他们从原来推车的地方,折回去朝拜,一步也不能少。这一路,每一步每一个叩头都不能省,没人监督,做到最好,全在心中。
当需要走一个很长很长的上坡路时,男人们力气不够了,叫女人们也跟来推车。他们一路还唱着藏歌,那个藏歌歌词是这样的:我往山上一步一步走,雪往山下一点一点下,和雪约定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都一样,我们的命运不相同,命运好的做了喇嘛,像我这命运不好的,去了远方。
冰天雪地里,他们相信围炉诵经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9岁小女孩头疼,同行的人问她还能不能磕头,妈妈淡定地说,到前面买点药就好,女儿要磕头,磕头长见识。
开始对他们的行为不理解,觉得挺傻,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傻,他们很可爱。记得,当前面遇到一趟浅水是,有人问该怎么办?立刻有人果断的说趟过去!所有的人没有犹豫,脱下外套,水中朝拜,水花四溅,看到他们如此虔诚,鼻子都酸了。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他们历经了樱花盛开,油菜花绽放;夏日炎炎;秋色萧凉;白雪皑皑,寒风呼啸。外界的所有阻扰都是他们的助推器,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人会有一个字的怨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到拉萨,他们看到了神圣的布达拉宫。在这里,他们的积蓄也没有了,为了赶路,他们出去打工,当农名工、代替旅店老板娘去磕头、当临时工洗车。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强。2个月后,他们继续往前向冈仁齐波。
我对三位主人公影响特别深刻:次仁曲珍
对我们常人来说,孕妈妈该做的事情,是找一份简单的工作或者全职在家里调养,等待宝宝的降临,而次仁曲珍,却在怀丁孜登达半年的时候,坚持要去朝圣,和所有人一样,她一边念着经,一边跟常人一样朝拜着,但她跟所有人不一样,因为她要接收怀孕朝拜给她带来的痛苦和风险。但当她勇敢的在卫生院生完小登达,马上归队,让人唏嘘不已!
江措旺堆,是一个屠夫,以杀牛为生,杀牛不眨眼,每次杀牲后,他都会去喝的烂醉,他说,他其实是害怕的,而他在朝圣的路上,看到公路上爬行的小动物,都会静静的欣赏一番,或许,他感悟到了什么。
杨培,是朝圣者中最年长的老人,72岁,他一生,为了照顾哥哥的孩子们,勤劳,善良,淳朴,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为了实现哥哥的意愿,毅然前行。虽然最后,他死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尼玛扎堆说,他死在朝圣的路上,他是幸运的。他们把他埋在冈仁波齐山脚下,也许,这是杨培老人家一生的夙愿吧!
朝圣者敲响的手板声、磕头长跪的声音,山间小溪的流水声,雪山崩塌音,以及绵绵不绝的诵经声,让我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很久,没有这样的电影可以如此震撼我的内心。
或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接受平凡的自我,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前方没有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