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4,10-7-7,万章章句下7-7》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4,10-7-7,万章章句下7-7》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今天是丁酉年己酉月壬戌日,八月十三,2017年10月2日星期一。

底,是砥字,砥砺,是磨刀石,取其中平正二字的意思。矢,是箭,取其中直的意思。

上一节,孟子讲解说,对贤人不能用召唤的方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对苟且小人可以这么干,对贤人则不能,而且即使这么干了也行不通。不能这么干,是要有自知之明;行不通,是你用到贤人身上,用了也白用,因为贤人根本就不吃你这一套,用舍行藏是儒家读书人的根本原则,你真心用我,我连命都搭进去也无怨无悔,你没那心思,我转身就走,半句都嫌啰嗦,绝不磨叽。

作为大权在握的领导人,正确对待的方式方法是什么呢?第一,如果近的话,亲自登门造访,第二,如果远的话,用厚礼请来。

这一节,孟子直陈贤人的价值,珍如江山,贵如兴亡。这是这一节起手最重要的论点,正是对读书人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突出强调,才能形成对"门路"比喻的根本性支持。

孟子说,如果方式不对,就相当于想要人进屋却又关着门,把他关在门外一样。那么,应该怎么做呢?想见贤人,有两个步骤:第一步,路要铺平了。第二步,门要开正了。这叫做门路。

门路的要点是什么呢?礼义。

义,就是决策,要坦然平正,就像门前的那条大道一样,明白,好用,让所有人都很容易上路。

礼,就是规矩,要中正悠闲又截然有别,使言行得法,就像安了一道门一样。

能走上义的大道,进出礼的大门,这样的少之又少,只有见识高明,志趣端正的君子才有能力做到。

第一,不做无关的决策和细碎的事情,诸葛亮说"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特别提出"去细碎"是有深意的,立志高远的君子,不是神通广大无所不为,而是拒绝做无关宏旨的事情,聚焦于决定性目标。他只走大道,意味着拒斥无数的辟径、曲径、小径、歪径!

第二,不做不符合规矩的事,也不做不按套路出牌的做法。规矩,就是凡事规规矩矩,就是拒斥聪明机巧。就是要有一扇门,把关。不乱作为。

《诗经·小雅·大东》上说,看周朝的路,铺得又宽又平,就跟磨刀石一样平整,没有一点儿危险。又铺得又直又正,就像箭一样直。说明什么呢?君子走的路做的事,是小人的榜样,他会模仿君子的做法。

读书人有能力坚持底线原则,他不会舍弃正路不走,不会丢掉从容妄入,凡事看清楚,辨明白,然后只选择走正路,守规矩。这才是真正的贤者。对待这样的人,就要按他的方法来,否则是见不到的。

为什么孟子要讲这么多道理?活得轻松点不好吗?较劲儿有意思吗?太有了!

今天重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是以一种不可停歇的驱动力,一口气读了三章下来的。大约是十五六年前吧,这本小说买过读过,那时候读不懂,只留下茫然的印象。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得很嗨,其中就有这本小说。今天的重读,其实是初读,因为每一章、每一段、每一句都能戳中我心,不用用力,只需要顺着翻下去,一页一页,一页一页,一页一页。每一句都能心领神会,每一页都让我滴血般、揭皮般的疼。经此对比,然后知道了:没有一本书是不经点拨就能领会的,没有一个哲理是不经揭皮一般的疼能领会的,没有谁是不经过这样的过程就能获得成长的。正如昆德拉所说:必然性是重的,重的才有价值。重、必然性和价值三者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读书人若欲知轻重,必然翻越自由的也是轻的状态,唯有如此,这些曾经觉得无所谓辨与不辨,甚至觉得不以为意的文章,有如揭皮般的划过心际,这种程度才算数。讲真,不是道理不值得辨,而是你没有心的力量站到那个起点接受它的洗礼。

读书人行不由径,出入规矩,犹如行在大道,门户截然,然后有必然性,有重,有价值。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4,10-7-7,万章章句下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