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好”戏剧

【写在前面】(很长很长的序语...)

因为个人爱好,业余时间会穿梭在城市的各个剧场去“剧”。

这里的“剧”包含很多:话剧、音乐剧、舞蹈剧都算,不过从频次来说,话剧是观赏次数最多的戏剧形式。

一开始看其实没什么评价标准,只是单纯觉得看剧可以让人以一种很全神贯注的方式去接触一个故事和一群人:大家都很投入其中、不会有太多小孩、闲人的对话作干扰;以及同电影相比,它会有更多的现场感和同在感,毕竟戏剧是由真实的演员现场演出,临场那些发生在不同戏剧角色上的各色故事,好像也曾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大概是观剧数量达到了某个边界值,我惊讶地发现我已经开始有一些个人喜好和评价标准,比如我会格外的喜欢台湾那些带有生活味道的话剧和腔调(如《台北上午零时》,台湾话超级好听!!!),而一些看似喜乐、实则浮夸、没有把故事讲好的剧则会略微让人不快(《一仆二主》)。


我眼里的“好”戏剧_第1张图片

当然,和其他许多爱好一样,看剧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同样的一部剧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非常正常,我也乐于去看待这些不同的观点。

所以我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取为“我眼中”的好戏剧,纯个人观点表达,另欢迎沟通讨论。


其实好的戏剧大同小异,核心都是由下面这些要素构成的:故事、演员、舞台美术、音乐。只不过有些更注重音乐的配合、有些更注重舞蹈的演绎、有些更注重人物对话本身;

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说,无非是同一份药方的不同比例的混合,同样的评判标准甚至也可以套用到电影上。


0——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绝对是任何戏剧、甚至电影的安身立命之本,因为无论演员表演多么出色、舞台美术多么华丽、配乐多么合适地来衬托剧情,一个差的故事都足以让观众心生厌倦甚至直接退场。

好的故事会足够吸引人,会带着观众全神贯注的跟着剧情痛苦、快乐,情到深处时,甚至会跟着剧情一起流泪,感慨万千(比如每次想到《南海十三郎》,脑海里就会映出那个在风餐露宿在香港街头、曾经风华正茂的男主角)。差的故事,在剧场里看到的比较少,但在电影里很常见,比如看了30分钟就提前结束观影的《摆渡人》。

至于什么是一个好故事,这倒反而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事。这一点从擅长讲故事的皮克斯那里非常容易理解——你既会喜欢《头脑特工队》里几种情绪在大脑深处的冒险、也会喜欢《飞屋环游记》的老人与小孩,甚至,未来世界的《机器人瓦力》里的机器人也会扣人心弦。这些角色似乎都不是人类,但都是好故事,都足够打动人心。

所以,我大体上会觉得「特定条件下的真实具体」、「足够强烈的戏剧性冲突」、「直接深刻的展现人性」会是一个好故事的基本要素,至于为什么是这样,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有兴趣可以看看全民故事计划的征稿函


1——演员

除去故事,演员是戏剧的中心,演员的台词表达、肢体语言和神情动作(虽然经常坐后排的我看到不到表情T_T),都直接决定了这个故事的好坏。

好的演员会增加故事本身的成色,这里的好更多是“合适”,比如濮存昕的《李白》,把一个人到中年又书生意气还嗜酒如命到孩子气的李太白刻画的活灵活现,即使剧本本身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写到这忽然停顿了很久,我努力去想那些戏剧故事里的演员,但除去那些明星演员的话剧(比如北京人艺的《茶馆》、《雷雨》),一般情况下你会忽略掉演员本身,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人物。

作为印象中差演员的代表,曾经在1933微剧场看过一部剧,整场2个核心演员有数次说错台词,让人非常出戏,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在这;而好的剧会让你忘记时间的存在,进入心流;等你走出剧场的时候,好像已经走过了一段人生。(前提是你看剧的时候不怎么看手机~


2——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景,人物服装,灯光效果,还有那些从天而降的小...碎屑?就是结婚时会撒的那种东西。

舞台是观众直接看到的东西,对于不同的戏剧形式, 会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舞美最重要的一点是衬托剧的背景,比如《枣树》里的老北京胡同、《圆环无语》里的蚵仔米线、《暗恋桃花源》里的桃花村(桃花源的舞美格外优秀~)。

总得来说,话剧、音乐剧、舞蹈剧舞台道具布置的丰富程度依次上升,以及音乐剧、舞蹈剧会更注重人物的着装,比如天鹅湖里的主教和小天鹅。

话剧因为主要靠人的对话来推进故事,所以总体对舞美的要求不高,《两只狗的生活故事》里,舞台的布景好像少的可怜,人物的衣服也极为普通,重点还是人物本身的表演。当然,像《一仆二主》里,同一饭店里的人穿着同样的鞋子得小装饰,也确实会让人会心一笑。

对于一些新出的剧,比如之前在文广看的《仙剑奇侠传》,打斗过程中舞台上会有动画展示的视觉特效(酒剑仙在舞台上吊威亚然后各种剑气飞来飞去),一开始确实很吸引人;但如果过度使用,反而容易让人出戏,影响整体的观剧体验。


3——音乐

音乐一般来说,都是为了配合剧情的递进、渲染的情绪;音乐的表现方式有背景音乐伴奏、演员本身的歌唱,甚至现场表演的livehouse。

对于音乐剧,音乐就是剧情本身,比如在百老汇《修女也疯狂》里,演员几乎就是说一段台词,唱一大段歌,演唱的内容里已经包含了他们的人物对白、内心世界;

而对于话剧,则更多是为了配合演员,所以一般不会喧宾夺主。选择乐器一般比较简单——比如忧伤的氛围一般是小提琴或钢琴的独奏(《台北上午零时》的结尾)、轻松环境的萨克斯+一点架子鼓(《仲夏》开头)。

对于舞蹈剧,乐器的选择也一般会很丰富,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一群芭蕾舞演员在台上,下面配一组管弦乐团现场表演,加在一起简直就是完美的视听盛宴。

如果想要对音乐更纯粹的欣赏,音乐会则更合适,不管是单种乐器的独奏、还是百人交响乐的合奏,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艺术形式。


4——观众

这点其实不是特别影响剧本身,但也是其中之一。

如果一场剧下来,总是有人大声讨论剧情、小孩哭闹,你很难全情投入其中去欣赏剧情本身;

相反,如果,大家都安静的观看、不玩手机、不没事拿手机摄影,你则会很容易收获到一个愉悦的下午或夜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里的“好”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