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阅读经典名著呢? (2013-03-04 22:11:29)2019-06-01

最近有心亲近阿兰.罗布格里耶,并非出于对他文字的喜爱,而是因为,在亲近他之前,我从未知晓过他以及他的文字——那么,“阿兰.罗布格里耶”这个人,我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是在什么情况下知道的呢?为什么初读他的文字就会情不自禁的喜欢上呢?说来话不长:年前,我从过期的《万象》杂志上读到一篇介绍《橡皮:中国先锋文字》的文字,就被这篇文字吸引了。什么样的文字才有资格被称为“中国先锋文字”呢?是像马原那样的文字吗?于是网上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就偶遇上了阿兰.罗布格里耶——“阿兰.罗布格里耶在1953年问世时《橡皮》,当时读者寥寥无几,可是到了六十年代发行量已超过一百万册”,我被这句话惊呆了,一本最初不畅销的小说是如何成为畅销小说的呢?我好奇地想探出个奥秘来。于是,停止了在网上阅读收集《橡皮:中国先锋文字》的作业,继而把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精力投入到了阅读收集阿兰.罗布格里耶的相关资料的作业中去了。

在阅读收集的过程中,我才回过神来,原来事情是这样——撰写《橡皮:中国先锋文字》的作者李森正是深受阿兰.罗布格里耶的小说《橡皮》的影响,才写出了那本《橡皮:中国先锋文字》的诗集来。

我有了阅读阿兰.罗布格里耶《橡皮》的欲望。运气不好,《橡皮》早就脱销,上苍怜我,在网上寻到只能阅读不能复制的文档,于是开始了每日限时不限字数的摘抄作业,每日的摘抄让我兴奋不已,就性急分享给闺蜜,却被闺蜜劝告,与其读艰涩的书,不如读经典的书,可以更多的了解主流文化。。。。闺蜜的劝告,让我想起博友藏兄的读书观:读书是有学问的,要读经典,要由专家开书目才行!

闺蜜和藏兄均毕业名牌大学中文系,又从事与文字相关工作,勿需疑质,他们一定读过无数经典名著,备受熏陶并受益其中,因而才将此心得分享给我。

我不否认他们对我的劝告言之有理,但并不意味说我会听从他们的劝告。这世间有人喜欢走阳光大道,就有人喜欢走独木小桥,比如我。

唉,我怎么把这说来话不长的“话”说得长了起来了呢?那请各位忍耐我的言不符实,容我在博客上做回你们的“话唠”,可好?

以上文字,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仅为引子。

我不想用严肃严谨的态度来谈论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为什么不读经典名著”——这不是我的强项。我喜欢用轻松简单甚至调侃逗乐的方式来把严谨严谨的话题谈论成不那么严肃不那么严谨的话题。万事都要求我要用一本正经的态度来对待,抱歉,我做不到。

现在,我准备把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为什么不读经典名著”换成“我为什么有兴致阅读非经典不名之著?”,不管大家是否同意,请给我掌声鼓励。

首先,我想谈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有极大的兴致阅读非经典不名之著,并非是我不热爱经典名著的表现。

早在我14岁那年,一场重病让我卧榻在床,我父亲就有本事搬回图书馆珍藏的世界名著让我阅读,我也以满腔的激情阅读完毕,可谓我的阅读经典名著的时间始于14岁,止于14岁。

我盛年后的现实生活境况不是很好,绝不允许我耗费时间精力整日整夜和一大批经典名著相守缠绵在一起的地步。我的现实生活境况不是很好,这不是什么密不可宣的事实。我所说的现实生活境况不是很好,一是指我的身体,二是指我的工作,三是指我的家庭。

我这样说,完全不是持有和现实生活清算一笔血泪账的企图在谈及这个话题,我只是在陈述事实,敬请诸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为我悲观,不要为我绝望,一切悲观绝望的日子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日子都会化成未来亲切的回忆。哇!事实证明,我出口就能引用伟大的托尔斯泰的名言,显然是——回首当年,我是世界经典名著的小读者啦——啦啦啦啦啦,我世界名著的小读者,年少时候就读名著,一边读一边忘,到了盛年就不读,啦啦啦啦啦啦!

我不知道其他人遇到如我一样的“三不好”时,是怎么把这“三不好”转变成“三较好”的(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所以不崇尚“三最好”);或者说,是通过什么途径重新激发出自己对生活的激情的,我从未与人交流过,也从未探讨过别人的内心。我只知道,在我生命最消沉的岁月,我是通过阅读非经典名著拯救了自己的命运,虽然期间我曾把拯救自己命运的希望寄托给严谨科学的心理学——我以为掌握完整的心理学就能达到拯救自己的目的。事实不过相反,不但没能达到,反而加深扩展了我的不良情绪,以致我的家人将我的全部心理学书籍当成废纸卖掉。后来,我听到过一句话,心理医生最容易出现心理疾患,我想这绝不是一句迷人的谎言。那个时候,我对生活的绝望之情,不言而喻,我以为我的整个人生已经完蛋了——生命尚未结束,人生已到尽头,活在等于死亡,这样的人生于我何意义呢?可我不甘心。我想要活得有意思一点,暂不谈意义。

我不想否认,我极易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给书籍;我也不想否认,在我短暂的人生里遭遇的不幸之苦,我从书籍里得到的帮助远远大于身旁的亲人给予我的帮助;我更不想否认,我所阅读的非经典不名之著,它们塑造了我今日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如今我有浓厚的兴致阅读非经典不名之著,拒绝听从闺蜜和藏兄劝告的缘由。

我想谈论的第二个问题,我究竟喜欢阅读哪些非经典不名之著。

1:我喜欢阅读女性人物访谈录以及女性专栏作家的书籍:

关于这点,我想坦言的是,不管我的现实境况是多么糟糕,每年我都会陪同碰芭比出席一到两次官方举办的宴会,我都会被邀请发言。可现实里我不善言辞,尽管内心世界常处于话语不断,只恨无人可倾述的状态,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个演讲人,我是做不好的。而我又是个表里不一的家伙,外表看着朴实,内心贪图虚荣,我总渴望我的发言不仅能获得全场的喝彩,更能博得碰芭比的喜欢。我可以容忍自己不善言辞,但一定不容忍自己不会不善言辞(这话有点弯弯绕,通俗的说法是,我可以做个不喜欢说话的人,但一定要做个会说话的人——愚儿格言)。为了达到此目标,我下意识的通过阅读诸如“人物访谈录——多是女性节目主持人撰写的书籍,以及女性专栏作家的文章,借以达到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她们临场主持节目的机智善变,可以说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写到这,不免得意,举个简单实例,一次宴会,我在主席台上演讲,被台下观众送上一束鲜花(塑料的),我是怀抱着这束鲜花下台就坐好呢?还是把这束鲜花转手送出去好呢?我来不及思考啊。不愁,等到我演讲结束下台时,我走向观众席第一排,将这束塑料鲜花转手送给了上级首长,还奉送了一句甜蜜蜜的祝福语,那上级首长显然没有想到我会来这招,他显然没招——就算是一束塑料鲜花, 他也只能心怀感激之情收下。

我喜欢看见自己因为被这些书籍熏陶而拥有小小的机智,小小的善变,小小的狡猾。

2:我喜欢阅读非提高厨艺而在意展示厨房作业情调的书籍:

关于这点,我得承认,我并非厨艺高超的女厨房,所以从不看如何提到厨艺的书籍。我又不是专业厨师,凭啥要跻身厨师行业呢?我只是需要有选择性的读点怎么煲汤,怎么做些汤汤水水,怎么做些甜点的简单厨艺的书籍就会心满意足。因为这些操作简单易学,还能衍生出浪漫情调出来,喝什么汤用什么碗、什么汤水能养颜又美容、什么甜点能收买儿子的心。如此说来,我只是喜欢享受置身厨房和饭菜打交道的种种乐趣,这些乐趣都是我通过阅读非常不大众化的个性化的厨房书籍学来的。在阅读这类书籍之前,我不知道厨房作业也能这样好玩。之前,我也是非常厌倦厨房作业的,自从被这类书熏陶之后我就自动化非常厌倦为非常喜欢了。每天走进厨房,我总摆出一副特级艺术大师的架势将那些不成菜样的蔬菜打理成一道道美味佳肴,然后看着自己的家人美滋滋的吃进胃里,我的心就喜悦到了不食盘中菜贱内胃已胀饱的地步,何等美妙啊。

在此,我愿意将我阅读过的这类好玩的书籍有不分名次排列在此,《厨房》、《我的川菜生活》、《爱因斯坦的厨房》。就是这三本书,教会了我享受厨房的种种乐趣,以致我从未像其他家庭主妇一样抱怨过丈夫不参与厨房作业是一种欠抽的行为。厨房里那么多乐趣可享,众乐乐不如独乐乐,我就这样霸道。

3:我喜欢阅读有关电影类的书籍:

好吧,我承认,我是影迷,我每周都得安排几个晚上观看电影。我爱电影,过去迷恋影评,以为作为影迷就是写影评,但随着我与电影的亲热度日渐升温,我就不再痴情影评类书籍了,我转向关注整个电影拍摄的经历,以及电影编辑、剪接、制片的知识,还有电影主题歌与电影的关系等书籍。在我书柜里,收藏着越来越多与影评无关却与电影有关的书籍。我想有机会我能与电影制片人交谈,我也是不逊色的。

4 :我喜欢阅读有关古典音乐类的书籍:

好吧,我继续承认,我是古典音乐爱好者。我不定时在家播放CD聆听古典音乐,但问题是,听懂古典音乐是需要做课前准备的,我无法做到打开CD机就能听得懂那些是几个世纪前流传下来的美妙的音乐时,我总是通过书课前阅读相关古典音的书籍达到能听得懂古典音乐的目的,以及提升自己的音乐素质修养。我阅读此类书籍非常有限,三联的《爱乐》杂志,我的必读书籍,其次,刘雪峰的音乐随笔,陈丹青的《外国音乐在外国》,马慧元的管风琴手记;此外,阅读博客相关人士的博文。在我能流畅写出乐评,我当该感谢丹青哥哥,三年前,我将他的《外国音乐在外国》一书一字一字抄写完毕,之后就学会了怎么利用外行的视觉写出让内行赞美的乐评来,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也为我的丹青哥哥,我正式发表宣告,我单恋他。

5:我喜欢阅读手工制作类的书籍:

我喜欢编织,这不是秘密,但我还喜欢做袜子娃娃,做布艺,这就没几人知道。等哪天,我有时间精力心情就做几个袜子娃娃给大伙看看。而这些喜好,除去编织,我是天生的的擅长,其他几项,均是我照本宣科从阅读此类书籍里学来的。可别轻视这些小玩小意,一经学会,生活的甜蜜感,就立刻被我们品尝出。那么,我真诚的希望各位女友能随我一道边学习变进步,可好?

6:我喜欢阅读成熟男人讲述人生道理的书籍:

我喜欢阅读女性读物,但对我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影响的还是男性读物。他们的理智成熟稳重内敛,无比讨我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我家的连岳,这个男人,我从20多岁就爱上他,直到今天依然爱之深情。我引用易网的《女人频道》对连岳的描述——

1:可以这样说,哪怕只有10%的中国男人能达到连岳的水平,中国女人的幸福程度就往前迈出一大步。

2:这个水平,并不是指他能赚多少钱(连岳只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也不是指他有多么高大帅气(连岳只是一个看起来清爽温和的中年男人),但是他足以让中国的都市女性视其为“真正懂得女人”(读者评语)的“精神伴侣”,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妇女之友”这个称呼。

这样说,我曾经收集他的语录摘录在身,随身伺候着他。可以这样说,连岳成就了我的乐观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男人只能是连岳,而非是沈宏非,虽然胖叔宏非模仿我家连岳写过一本情感专栏的书籍,我也是不肖一顾的。

想来诸位听完我的陈述之后,就把我看成了极会享受生活乐趣的人。事实上,我不过是以此方式缓解生活赋予我的沉重感,我和碰芭比常年离多聚少的生活,我已适应到了无知觉的地步。这样的生活,我无法舍去,唯有承受。我没有义务标榜自己是生活的强者,如同我没有资格沉迷在生活的悲情中。在我无法承受生活的沉重感之时,我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自己保持平和平稳的心态。所有这一切,我没有太多的机缘凭借外界的力量获取,唯一的出口只能是,靠阅读这些能激发出我对生活的热情的非经典名著获取,哪怕片刻哪怕瞬间,我也愿意把自己柔软的心交付给它们。当然,我不否认我更加渴望能遇到一位倒霉蛋,像这些非经典不名之著那样,能成为我的依赖,可以给我真诚的友情,能成为我前行路上的灯塔,可惜,我不知这枚倒霉蛋在哪儿向我招手?

我想谈的第三个问题,我何时将阅读经典名著列入我的阅读计划中:

在我看来,阅读经典名著固然值得倡导,但对我来说不合适。说实话,这篇作文我是反复思考了两天才决定落字成文,我想不出针对我现实生活境况不太好的前提下,我花费时间精力去阅读经典名著对我有何好处?提升我的文学修养还是能从中获取纯碎的幸福感,我说不好,也说不准。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遵循不给我带来幸福感的事情不做,不给我带来幸福感的话不说的方针在现实社会里孤单的活着,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我过一日少一日的活着世上,但是,我希望我活着的每一天都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些快乐幸福感,我相信是那些非经典不名之著赋予我的,绝非是经典名著赋予我的。我说的是实话,我不怕别人不信,我信。

写到最后,我想摆放在我书柜里的那些经典名著,终究我会阅读的,再等10年时间,等碰芭比解甲归田之时,他人已老,牙已松,耳已聋。每日清晨,我将他搀扶在轮椅上,给他双腿上盖上一张毛毯,我们坐在暖暖的阳光下,我打开书,给他朗读那些我从未阅读过的经典名著:

简妮,该怎么说呢?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了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唯一的选择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了一个女人,一个20年里从未见过的高尚的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唉,朗读了半天才发现,我不仅阅读过经典名著,还观看过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呢。

好吧,我承认,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钟爱这些经典名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不阅读经典名著呢? (2013-03-04 22:11:29)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