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诗经》

我于昨日读完了《诗经》。我很喜欢《诗经》。

我有多喜欢《诗经》呢?我的微信名是静女其姝,出自《国风·邶风·静女》;我的QQ名是匪我思存,U盘的名字是出其东门,都是出自《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只有我的微博和支付宝,名字是求人之水,出自日本加贺千代女的俳句“朝颜生花藤 百转千回绕钓瓶 但求人之水。”

今日读书《诗经》_第1张图片

高中的课本上学了《邶风·静女其姝》,开篇第一句便是“文静的女孩儿多么美好”,我跟自己说“你要文静点啊”。进入高中,以前的那股子腼腆扭捏劲儿不知道去哪儿了,虽则在内心深处我是钟爱文静气质的,更喜欢性格偏静一些的朋友,他们于我更有魅力,但我的性格却夸啦夸啦,怎么也收不回来了。我把“静女其姝”这四个字放在眼前,时时自勉,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文静的女孩儿。

《静女》是我极喜欢的一首,那故事纯净温柔,生动又美好,那情意隐隐微微,浅浅又深深。我想象那美丽文静的少女躲躲藏藏,期盼又羞怯,她长长的裙裾早已露出了墙角,她的心中微有惴惴,微有飘摇,这真是一个甜甜的欢喜的故事。

今日读书《诗经》_第2张图片

我还极喜欢里面的一个词“牧荑(tí)”,即《静女》中的一句“自牧归荑”提取而来,我把这个词写在我阅读笔记本的扉页,作为我钟爱的笔名。荑:白茅,茅之始生也,其实就是茅草,可是知道了它叫荑,就会觉得一切都变得可爱了起来,也更期待与它遇见。可是不知道是当年高中的课本注解的原因,还是我的记忆出现了偏差(我觉得应该是后者),我把荑仅仅记忆成了茅草,却忘记了它更准确的是初生的白茅芽。于是在我的脑海里,是那女孩自牧野归来,折一支细长茎直的白茅花,要将满满一颗心,送给相约之人。

后来我和大哥爬小梧桐山,(我大哥是个形神似三毛的女人。)几乎每周爬一次,我们在登山道旁看到了丛生的白茅花,在山之脊上伸展出来,飘摇在纯蓝的天空里。我大哥也觉得极美,细细地挑了一株,折了捏在手里,我看得出她是真喜欢,于是就给她背了这一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我给她大意的翻译了一下:

文静的女孩儿啊多么美好,等我躲在城一角,躲藏起来瞧不着,搔首徘徊焦急找。

文静的女孩儿啊多美好,送我一支红彤管,彤管艳丽真好看,爱它光彩满心欢。

牧野归来送茅荑,茅草美丽又珍奇,并非茅草有多美,美人相赠那情义。

大哥听了更是欢喜,即刻在山顶,对着手举的白茅花拍了几张照片,配了《静女》的原文,发了当日的朋友圈,我特意去百度粘贴了翻译,附在她的评论里。当然百度的翻译比我上面现编的要押韵得多。当日我也发了朋友圈,不过就没重样了。

你看,自然之景本就如此之美,若是多了一些别的韵致,岂不是更有趣味。

今日读书《诗经》_第3张图片

年前校区英语组聚餐,英语赵老师早早地邀请了我一起参加。我们一起去虹湾的探鱼点了四条鱼,点饮料的时候我们要了茅根水。我第一次知道茅根水,但我跟茅很早就认识了,我观察了它的根,是白色的节状,难怪荑是初生的白茅芽,这么净白的根,滋生出来的也该是那纯白的芽。那天我并没有尝到茅根水的味道,因为很快就分完了,关键是我并没有特别想尝尝,我一点也不好奇,我觉得它应该不大好喝。我见到了荑就很好了,不必尝一尝什么味道。他们喝着茅根水,而我却细细地看了好几眼泡在水里的纯白的节状的根。他们不知道,我已经一个人偷偷地和久违的好友相认,并且满心欢喜。

今日读书《诗经》_第4张图片

我极爱《诗经》,每一篇我都喜欢,我对它的欢喜写不完。我并不能很透彻它的意思,但我就是纯粹喜欢,喜欢的感觉就很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读书《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