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面的话
说实话,在使用一加 2 三周多的时间里,我似乎已经开始习惯它了,或者说开始喜欢上它了。三段式开关、氢视窗、通知降噪这三样东西就足以把我吸引住,以至于甚至不再愿意拿起我的 iPhone,但是我又异常怀念 iPhone 的轻薄机身。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然而却是我真实的感受。虽然这无法做到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但还是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氢 OS 的体验感受。
二、氢 OS 的出现
在谈氢 OS 之前,首先了解一下一加为什么要做 OS?我们知道,一加一并没有属于自己的 OS,走的似乎是单一硬件厂商的路线。但是,毫无疑问,硬件可发挥的空间太小,同时也难以控制产品的整体体验。在氢 OS 的发布会上,虎哥就有提及到:
在今天,我们如果要做极致的用户体验,一定是硬件和软件完美的融合,才有可能做得到。
因此,氢 OS 的出现也就容易理解了。
三、理念
在氢 OS 的发布会上,一加的产品经理曾熙说到:
时至今日,艺术已经从记录世界的形态发展到记录世界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创造了一种属于我们的设计理念:氢表达。
情绪是个熟悉的词,同时又是一个微妙的词。那么,氢表达该如何去表现它?
四、色彩
是花花绿绿,清新雅致,还是自成一调?
颜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阅读内容,而内容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所以我们认为,要构建氢表达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建立一套属于我们的色彩。
从氢 OS 的发布会可以知道,氢 OS 的色彩是根据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色卡给予的灵感,从中提取的八个颜色并加入相应的撞色,使得在减少视觉疲劳的同时也让色彩显得更有活力。
五、图形
是圆形,方形,三角形,还是圆角矩形?一加产品经理如是说:
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材料去构建氢表达,塞尚曾经说过:一切物体都是由椎体、球体、柱体组合而成的。氢 OS 从中提取了三个最基础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
其实,关于图形的设计,魅族黄章曾经也提及到:有圆有方,你随便再挤进不同形状的图标都能协调;全圆全方,你再想挤进其他图标时就很难协调了。 这是非常棒的设计,I like it。
此外,在对设计有追求的厂商中,锤子手机也是采用形状不一的图形。所以,在图形这一点上,魅族、锤子和一加似乎有着相似的设计理念和审美品位。
六、图形界面
有了理念、色彩和图形,一加的氢 OS 究竟长得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氢 OS 的桌面主页。
氢 OS 的图形界面让我感到惊喜,如果你喜欢锤子手机的图形界面,你肯定也会喜欢上氢 OS 的图形界面,特别当你是一个 Android 爱好者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记得氢 OS 有三个关键词:Materia design、本地化、艺术性。从图形界面具体表现为大图标、纯色块、本地化服务、取消应用抽屉等,在进行本地化的同时也尽量保留了 Materia design 的设计风格。
氢 OS 的图形界面有几个显著的特点:氢视窗、取消 Dock 栏、文件夹导航。
1、氢视窗
一加把氢视窗称之为:天才式的设计。
氢视窗,它让我们实现了33%的自由,解决了自由和美感的矛盾。
氢 OS 不允许用户更换壁纸,准确来说是不允许用户随心所欲地更换壁纸,只能通过编辑氢视窗图片进行有限度的壁纸更换。手机会根据氢视窗中的图片,通过算法自动算出相应的桌面壁纸颜色,用户可以根据喜好选择系统给出的5种不同色调,以更好地匹配氢视窗中的图片。
但是,这么做也有风险:接近纯色的桌面不是那么容易与应用图标搭配好,因为用户对颜色是足够敏感的,有时系统提供的颜色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色彩表达了错误的情绪)。虽然 Smartisan OS 也不允许用户更换壁纸,但其系统默认的主题颜色都是经过精心调校的,所以观感上会相对友好很多。
此外,不要以为氢视窗只是个放置图片与更换壁纸的地方,氢视窗已经超越了插件的概念,成为了一个信息窗口。在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氢 OS 的卡片式短信:为用户提取关键信息,并实行卡片式管理。
很明显,左上图显示的卡片式短信明显比右上图的普通短信体验要好,它使得用户主动从繁杂的信息处解放出来,专注于有意义的信息。
氢视窗就是根据短信类别,自动收纳火车票、登机牌及电影票等信息,并以卡片信息流的形式出现在氢视窗。这样,用户就不用从浩瀚的短信海洋中费力寻找这类信息,你只需要轻轻的点击一下氢视窗就可以找到所需信息。
从本质上来说,氢视窗只是把特定信息从短信中收纳进来,并给予特定的一个信息入口,同时改变它的呈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氢视窗与其它手机厂商只是简单把信息归类一下相比,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虽然卡片式短信识别率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2、取消 Dock 栏
让我们吃惊的是,氢 OS 取消了屏幕底部固定显示的 Dock 栏,这意味着每个桌面上的图标都是整体滑动的。我们知道, Dock 栏的作用是:无论处于桌面的哪个位置,用户都可以即时启动 Dock 栏上的应用。那么,为什么要取消 Dock 栏?是使用场景变化,还是用户需求变化了?
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讨一下:
空间占用
使用频率
首先,氢 OS 每屏最多显示5行图标,每行最多显示3个图标,并且首屏的氢视窗占用了两行图标的空间。因此,在不建立文件夹的情况下,氢 OS 前两屏最多只能显示24个应用图标。如果保留 Dock 栏,减去 Dock 栏上的图标还剩下21个应用图标。
再来看看 iPhone 6,iOS 每屏最多显示7行图标,每行最多显示4个图标,每屏最多显示28个应用图标,比一加 2 两屏可容纳的应用数量还要多。
从 Dock 栏空间占用比例看,一加 2 占整个屏幕的五分之一,iPhone 6 占整个屏幕的七分之一。因此,在保持桌面布局的情况下,同时为了容纳更多的图标,氢 OS 取消 Dock 栏是合理的。同时,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两屏可容纳的24个应用图标也基本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可能你还觉得不明显,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下锤子手机的桌面布局。锤子手机每屏默认显示4行图标,每行默认显示3个图标,Dock 栏占用了整个屏幕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切换一屏只能变换9个图标,这时候就可以感受到 Dock 栏的空间占用问题了。当然,这和锤子手机的早期目标用户的定位有关,所以 Smartisan OS 的默认九宫格主界面又是合理的。
锤子手机的目标用户是「城市精英、中产阶级中偏文艺、偏感性、注重生活品质和品味的人群」,这些人追求高效、简洁和快速,并且每天重度使用的应用一般不会超过 12 个。
那么,使用频率呢?刘作虎说到,Dock 栏只有处在首屏以外及需要用到的时候才起到作用,其它时候几乎都只是在占用空间。如果我把常用的应用图标放到Dock 栏呢,是否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从这个角度看,Dock 栏的使用频率对每个用户来说可能不都是一样的。
我对 Dock 栏的理解是:用户或许不会经常用到它,但是需要用的时候必须能马上找得到,这就是 Dock 栏的意义。因此,Dock 栏带给用户的是一份安全感,无论用户处在桌面的那个位置, Dock 栏都能随时带你到想去的地方,而不需要手忙脚乱的去切屏。
所以,基于氢 OS 桌面布局的考虑,取消 Dock 栏或许是合理的设计,有用户会很喜欢这个设计,也肯定会有用户不喜欢这个设计。当然,这里边还包含着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就像一加 2 的 Home 键不能按压那样,用户需要一些时间去习惯和适应。
3、文件夹导航
氢 OS 文件夹的设计也很有意思,让人产生一种“原来文件夹还可以这样设计啊”的感觉。
氢 OS 文件夹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文件夹之间导航(切换)。简单的说,你可以在文件夹内通过横向滑动快速切换到另一个文件夹(如上图示),而无须通过退出到桌面再进行点击另一个文件夹。那么,我们是否还可以允许应用图标直接在文件夹之间进行移动、整理?
既然如此,我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大家回想一下,在切换文件夹的过渡界面中,是否有些类似于 iOS 8 的多任务界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把文件夹理解为一个应用,然后按照 Android 的多任务界面思路去优化文件夹之间的导航?
此外,氢 OS 桌面应用的开启/退出都是从屏幕底部往上呼出/从屏幕顶部往下退出应用,而不像 iOS 从用户点击应用的地方进行缩放展现。氢 OS 文件夹的开启也是从底部往上呼出,在视觉上暗示用户往下滑动会退出文件夹界面,这是一种比较好的隐喻设计手法。但是,它无法做到像 iOS 那样从应用的开启/退出指示出应用所处的位置。
事实上,iOS 早期的过渡动画也是从屏幕中心进行缩放的,也无法很好的指示出应用所处的位置。后来 iOS 把过渡动画改为从点击的地方进行缩放,用户可以通过动画知道应用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要回到哪里。我想,这就是过渡动画的意义,在交互上表现得更具逻辑性,也更符合人的直觉。
所以,氢 OS 在过渡动画上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包括在指纹解锁进入桌面时的过渡动画同样也是如此。
七、通知降噪
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通知降噪。当我尝试用回 iPhone 后,就无比怀念氢 OS 的通知降噪功能。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就有提及到,用户要的不是完全屏蔽通知提醒,而是希望在恰当的时刻、恰当的场合获取恰当的通知提醒。氢 OS 是怎么做的?
氢 OS 将通知分为优先区域和普通区域,只有优先区域内 App 的信息推送,才会出现在屏幕上。
如上图所示,对某些应用设置了优先通知后,锁屏界面只出现了三条相应的通知,下拉通知栏后发现不止三条通知提醒。这是因为,只有在优先区域的应用才会在锁屏界面进行提醒,并且出现在通知栏的顶层区域;普通区域的应用通知不会在锁屏界面出现,虽然也出现在通知栏底层区域,但是状态栏中的通知数量并没有对它们进行叠加,所以也就达到了不打扰用户的目的。
于是,通知降噪无意中培养了我使用手机的习惯:当锁屏界面和状态栏没有通知提醒的时候,我不会主动去打开手机或者去下拉通知栏,因为这时候并没有优先通知需要我去处理;当我有空闲时间或者想打发时间的时候,即使状态栏没有通知数量图标提醒,我也会主动下拉通知栏看看处于普通区域的应用推送了哪些消息,因为我在这个时候需要它们。
因此,正如刘作虎所言:通知降噪,让你的每一次亮屏都有意义。
八、最后的话
曾经我认为,手机发展现在已经玩不出太多花样了。直到 Smartisan OS 与 氢 OS 的出现,我想我终于理解了老罗说过的一句话:对易用性和人性化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
我不会告诉你,氢 OS 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地方:在计算器应用中,进行计算时直接显示计算结果,无须按“等号”。
附上另外两篇对一加 2 体验的文章:
谈谈 OnePlus 2 这颗实体 Home 键
谈谈 OnePlus 2 的“三段式”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