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城镇化的脚步踏稳点

徐敏:城镇化的脚步踏稳点_第1张图片
摄影/徐敏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总裁、耶鲁大学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日前表示,城镇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他认为,中国城镇人口比例2011年首次超过50%,而1980年仅为20%。城镇化可以创造大量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扩大就业面,刺激内部消费等。他还预计,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间,世界经济的疲软状况将很难得以改善,中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欧美经济放缓必然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洋和尚的经不是没有道理,但完全信奉仍值得商榷。首先我们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近14亿人口需要吃饭,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非啃食钢筋水泥就能果腹,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我们还没有富裕到开着车子到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土地上去耕作的程度。我国的确需要刺激日渐疲软的内需,但城镇化未必是最好的途径,这种学院式的理论,在现实中往往很难奏效。

事实上,这种例子并不鲜见,笔者多年前曾采写过一篇相关秦岭山深处村庄的报道。共和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但那里仍水电不通,报道刊发后,政府启动封山育林,将村民迁出大山。几年后笔者再次回访,村庄一半人已经悄然返回大山。其原因是,他们祖辈生活于大山,既无一技之长,又无生存的能力,出山后所分得的几分地,根本满足不了生活的需求。更有甚者,一家积攒了数年的万余元,也被吸进了山外的村屋建设,一夜再度沦为赤贫。

我们在此并不反对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建设,但大跃进式的一刀切模式未必理性。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数年来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已越来越显露出它破坏性的一面,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大面积无效地占用土地资源、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有人曾测算,如果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则可以启动50万亿内需。我们自来喜欢数字游戏,而对如何真正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却束手无策。目前我们正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期,切忌陷于数字的悖论,再造出一轮新的危机和不公平。(刊于《新西部》杂志2013年第一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敏:城镇化的脚步踏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