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不纠结(一)

一直以来,我就是个比较纠结的人,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更是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直到我遇到向万维钢老师的科学决策方法,终于找到了金刚钻。

首先,我们来重新认识下,什么才叫“决策”?

决策往往伴随着很艰难的选择。两件价格差不多的商品,你选择质量好的,这不算决策。决策,是面对不容易判断优劣的几个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决策一定是一个非常纠结的心理过程。很多人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终其一生,可能一辈子也没碰到过几次决策。

决策之所以会很艰难很纠结,因为我们认知会决定决策的视野,导致无法权衡选项背后的利弊。另外,人是情感动物,所以我们的一切行为还会受到感情、情绪的影响。那么在决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客观?如何科学的决策呢?

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受到干扰,而产生“先入为主”的判断,和“感情冲动”的决定,这些在决策的过程中都属于确认偏误,如何最大可能的保持客观理智,万老师介绍了三种方法:

1、向多人寻求意见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每个人的知识、经历和视野都不一样,很多自己看不明白的问题,可能在别人眼里都不算事。遇到难以决策的问题时,向别人请教,向前辈请教,向高人请教,往往可以产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情况。记得罗永浩在《长谈》里,曾描述过他屡次向陌陌老板唐岩请教的情形。很多让罗永浩夜不能寐的问题,在唐岩看来“简直是幼稚”。

2、设立反对派

有句话说,忠言逆耳。由于我们的主观情感上的先入为主,让我们自动地忽略问题的客观面。甚至会觉得真话、事实都无比刺耳。在这种情绪控制大脑的状态下,作出科学的决策基本很难。设立反对派就能很好的避免主观臆断的问题。比如在一次会议中,让大家专门提反对意见,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个,第一就是能更全面的了解决策选项;第二这种对事不对人的状态下,可以激发大家畅所欲言,避免只吹捧说好话的无效讨论。

3,普遍性与特殊性

人是社会动物是群体动物,群体中就会有群体特性。当群体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单独个体的表现也会成为群体的特性。比如我没有坚持早起,那我们的周围肯定有很多同类也坚持早起失败。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你并不孤单。”你在某个时刻做出了某个决策,那么世界上一定有一群人,也是在你所处的状况下,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最终产生了同样的,或是差不多的结果。这就是“基础比率”。基础比率告诉我们:你并不比人特殊。

所以在面临决策的时候,不妨去查一查资料,找出基础比率、统计数据参考一下。对比一下我即将做出的这个决策,成功率有多少,完成的难度有多大。你想考研,你想登顶珠峰,不妨查查历年的考试通过率,登顶珠峰的人数比率,再来决定要不要去做。这也是用别人来预测自己。

但是另一方面,个体也存在特殊性,你可以被基础数据淹没,也有机会从普罗大众中脱颖而出。出奇制胜,鹤立鸡群。当然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找出你的真正的特殊点。可能从数据样本方面你发现基础数据存在以偏概全,或者数据不够准确;又或者你从自己的处境中发现有别于这个基础数据样本的特殊点。最终特立独行,险中取胜。

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要尊重基础数据,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结一下:

科学决策中保持客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向多人寻求意见,弥补自己的认知盲区;

2、忠言逆耳,设立反对派;

3、普遍与特殊,你并不孤单,但也可能是特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决策不纠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