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

点滴1:与久趣客服的沟通。每次久趣课后都会征求米的意见做个简单的评价,一条评价引起客服的注意,并反复追问我细节,以落实课程方是否需要改进。因此,犹豫了一下,我也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另两点看法:

其一、久趣的老师据称都是西海岸的美国和加拿大人,但很多老师指导学生时都要求孩子们回答;“Goodbye, teacher!”一直让我费解。这不是典型的Chinglish吗?课程方一方面感谢我的建言,一方面解释说,考虑久趣的学生偏小,可能无法记住每次课老师的名字,因而如此进行的教师培训。我继续我的质疑,久趣的优势是提供地道的美语,为什么此时却放弃自己的优势,教孩子们Chinglish?对于年幼的孩子,陌生的外国人名对他们确实构成巨大的挑战。但可以给他们提供选择:You can say Goodbye, Andy or Goodbye, Teacher!传递给孩子们用teacher只是一种变通,地道的英语是用Mr.,Mrs, Miss。最后,客服明确地表示会将我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培训部门。

其二、久趣每次课的开场白都是how are you? What's your favorite class? What's your favorite pet?客服回答,确实存在我说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老学员来说,并承诺会将我的意见反馈给培训部门,以便改进。

我为什么会多此一举?我想是受了筠姐的影响。筠姐说,为了给玥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她会不遗余力地调动一切资源,她会调动自己夫君、自己的父母,进行资源整合,她会和玥儿的老师、玥儿的同学、玥儿同学的家长形成各种互动,她会去影响、改变他们,她甚至会毫不犹豫地批评他们,当然会以对方能接受的有效的方式提出,帮助他们成长、改善,目的就是为玥儿创造一个最优的微环境。帮助别人进步,自己也是受惠者。这一观点的胸襟和高视角、宽眼界,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听闻。交流过的家长几乎都给我传达过共同的几个态度:1、不在孩子同学群交流和分享资源;2、对于老师提意见要极其慎重,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3、交流和资源分享都集中在校外资源认识或认可的家长之间。一种是关注于自己的小世界,为孩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唯独对于孩子最重要的资源系统却是封闭的,或者半封闭的,或者说是单向的;另一种则是,试着影响一切相关人员,帮助与我们建立关联的人成长进步的同时,为自己创造最优的微环境,自己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大胸怀,才有大视野,大视野,才能走得更远。


点滴2:新眼镜。上学期末发现米视力下降,因为林林总总的影响,确认视力直到国庆才提上日程。真性近视确认,我也因此补了好多认知方面的缺。之前为了告诫米坐姿,总是灌输戴眼镜的诸多坏处,这下可好,米非常抵触戴框架眼镜,后来又听说塑形镜可以白天不用戴框架眼镜,要求配塑形镜,那几天紧急搜资补缺的同时,还要慎重应付米的情绪。好在米的同学妈妈的帮助,很快帮我厘清了很多问题,并提供了可靠优质资源。经历若干波折后,米终于戴上了一种据称既适合看远又适合看近的眼镜。技术日新月异,还是希望能找到一条对她的眼睛最有利的路。

杂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点滴3:到今天,《最后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完了,这本书买了一段日子了,一直没读。之前是因为读过台湾医生的《刀下人间——一个外科医生的手记》后又决定买了这本《最后的告别》,那天在朋友圈听大家聊到这本书,进而一时兴起翻了出来。读着读着,百感交集。好几年前三联周刊曾就安乐死做了一期专刊,我曾详细读过,自以为对于这块还是有一定认知的,读完此书突觉非也。其一、文中提到的“姑息医疗”、“善终服务”、“安宁缓和医疗模式”、“断点讨论”、“垂死角色”概念,弥补和更新我的认知。其二、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好死,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其三、全文不见“安乐死”提法,因为安乐死意味着好死,而不是好好地活到终了,这也是为什么安乐死曾存在如此大的争议。其四、死亡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要在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生活作为生存追求,医患双方都面临着学习的任务。文中多个故事的主人翁在临近生命终点时都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我与上帝和解了”,深深打动了我。无论作为有宗教信仰的个体,还是一个无神论者,你将如何与上帝和解,都值得深思,也许我们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够从容面对自己的终了。

联想近来刚发生的事情,更是百感交集。父母刚把他们医院的房子在没有和我商量的情况下卖掉了,所有的房款,两个女儿一人一半。留着这套房子本是指望着当两个老人身体衰老时搬回来住就医方便。更何况房价看涨,父母生活简单,也不缺钱,换成贬值的现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理由要这么办?这样的大事,父母直到最后对我只字未提,更是前所未有的。我现在才突然意识到,父母那天给钱时提到一句“没有遗嘱,遗产处理好多问题。早处理了,免得给你们添麻烦”那句话的意思。可能老人们耳闻因为没有遗嘱,父母的遗产竟然不能留给自己唯一的孩子的那则新闻。原来父母的这一决定,意味着他们已经在考虑很多我们丝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心中愧疚无限!

那晚和米推心置腹地讨论了二胎问题,告诉她父母决定生二胎,就是希望有个兄弟姐妹帮助老大分担尽孝的负担。并告诉米,我们从来没打算生二胎,但我们也不想给米添负担,我们会想办法把自己安排好。但现在,我才意识到要实现“我们把自己安排好”的愿望将是一个多么艰巨的任务。即使从现在起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都不算早!

近两年保险公司新建养老社区是一大热点,现在看来就是保险公司觉知到中国未来巨大的养老市场机会而进行的商业行为,是针对所谓高净值人士的产品营销。中国未来真正需要的养老社区应该是能使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受惠的,多样化的养老模式。自己到底怎么养老,还得有自己的主意。


点滴4:合唱作业。明天放学后有钢琴课,米还要滑冰。因此我要求她必须周四回合唱团课。回课,对米来说似乎有点困难,她说怕音不准,我说,那你边弹边唱,估计是怕弹得不熟练,没作声。于是我又说,那你用一个手机放老师录的钢琴曲,用另一个手机录自己唱的。练习了一会后,顺利录了音,还说了一句,唱完好舒服。不知道是因为又完成了一项作业,如释重负,还是因为唱歌本身让她觉得很舒服。(第二天进行了询问,原来还是回课有压力的,唱到最后一句,压力就释放了。)


点滴5:童书创作

图片发自App

忙了一晚上,反反复复地,米完成了她的第一篇童书创作,从排版构图来看,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这些完全是米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本有什么模板?(晚上沟通,答看过A同学的,仅排版上有所借鉴;发现誊写中还犯了不少错误。)


点滴6:关于小组组织。米今天的任务很重,有誊写童书创作,合唱团作业,还有小组小报,外教英语作业。米抱怨道,妈,你看这是A叠的和画的,多好!但让B负责画画,她非要带回去画,让我明天早上补内容。我又问,老师什么时候布置的任务?周三,要求周五交,但周三好多作业,我根本没时间做。那下回你注意要提前考虑,统筹安排好。米又抱怨,C这也不干,那也不干。我说,那下次你要注意换一种方式方法哟!比如,你不要布置工作,人家当然是能推就推了。你应该说,A同学,你是我们组画画得最好的哟!这次小报做得好不好,我们全组人就指望你了!这次小报的画画部分,就你负责吧!被这么一夸赞,谁还好意思拒绝你分配的工作呢?所以,说话要先赞美别人,话顺耳了,下面的事情就好谈了。


点滴7:关于共情。昨天晚上米专门跟我谈到,一个男生推了她一下,差点让她摔下台阶,有多危险!这次,我没好多问,是不是她的什么语言冒犯了对方,对方才做出如此的过激行为。因为,我知道这只会让米更激动。今天,她又跟爸爸提起这件事,依然没有说起因,但爸爸的反应是,是哟!好危险!你还好吧!我突然意识到,我一贯的思维方式是,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肯定有什么不妥,才导致对方的过激行为,就会直接追问细节。而米爸却没有,而是首先共情。米爸也没有继续追问为什么会这样?既然米承担了后果,她也许已经从这个事件中体悟到什么,尽管她没有和我们说。孩子需要自己长大,其实父母是否有必要在每一件可能的事情上进行讨论,把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灌输给孩子,真不好说!孩子的路,还得孩子自己走。孩子的问题,还得她自己体悟。


点滴8: 前段日子,米可能听到了我和米爸商量是不是不续钢琴陪练课了,改为陪练网课,这样就可以节省下半小时路上的时间。但米爸没有同意。米因此上钢琴陪练课的积极性明显受到影响,出门前拖拖拉拉。于是,我跟小米说:王老师很不容易哟!她是外地人,毕业了留在武汉,得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得自己租房子,吃饭都得自己解决。还利用业务时间做兼职,很辛苦的。每天上完班就往钢琴教室赶,就是想多挣点钱。如果我们到晚了,耽误王老师下班回家,一个女孩子,多不安全!米爸赶紧附和,是呀!一个年轻女孩子一个人生活,很不容易哟!米没有说话,默默地跟着我出门了。


点滴9:晚上卧谈,母女就二胎问题进行了一次充分的沟通。

之前,小米一直是希望妈妈再给生个妹妹的,但今年突然对于生二胎反应特别强烈。其实,我从未有生二胎的打算,但小米因此而表现出来的自私让我深为不安。为什么你这么反对生二胎? 因为你们给我的爱就分给妹妹了。你们班那么多同学都有弟弟妹妹,他们这么以为吗?是的呀!那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选择生二胎?多养一个孩子要辛苦好多。因为他们就是从老大的角度考虑才要生二胎的。因为等我们老了,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的负担就很重,尤其当我们失能,只能躺在床上的时候,就成为你的负担。那我一定会管你们的。你一个人会不堪重负的。如果有个弟弟或妹妹,就可以替你分担。你看以前家家爷爷有什么三病两痛,都是姨妈跑前跑后,妈妈住得远,完全帮不上忙。但你看现在姨妈也病了,上次爷爷住院,完全靠家家跑上跑下的,妈妈只是白天去看了几次而已。晚上都是家家陪护,因为我要管你呀!你可以让爸爸管我,你去医院。但家家不同意呀!她考虑到我第二天还要上班,要好好休息。所以家长们选择生二胎也是完全出于对老大的考虑,想给未来的老大减负。米默默地听着。我又说,如果有生二胎的打算,我们早生了,还用等到你八岁。而且我从来没有跟你说过,我要生二胎吧!是的,你就今天说了。那是故意打击你呀!米过来搂住了我。


点滴10:母女聊作文。小练笔重写,我问,你准备怎么改?米说:主要是把开头改一下,张老师说开头写多了,再把提示语修改完善一下。我赶紧接话说,是呀,开头小猴子跟小伙伴玩,写那么详细,跟后面的内容没什么关系嘛,是废话。米立即说,是的,A同学写了好多,废话比我还多了。一说她的问题,总是揪出比自己更严重的。好吧!能意识到问题所在,就先这样。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还得慢慢来。


点滴11:这个月米的精读书目是《骆驼王子》,是动物小说,共13万字,米已开始读了二十多页。我问米喜欢这本书吗?米答,不是很喜欢。为什么?我觉得作者太骄傲。米正在读《猫头鹰王国》,已连续读完十一本,约一百万字,导致米不同的感受,到底是因为什么,我很感兴趣,决定也读读。读了十几页以后我明白了。不同于《猫》,《骆》里面有“我”,作为人类,我是居高临下,俯瞰这些动物们的,这大概就是米用“骄傲”一词的原因吧!另外,在语言风格上,《骆》文给我的感觉雕琢感强,不亲近;《猫》中将动物拟人化,用动物的口吻表达,亲近而自然。相较而言,《森林日报》以孩子们的口吻写,语言风格也更亲近。晚上,我又翻出西顿、椋鸠十的动物小说系列,西顿系列作品中以人的口吻和动物拟人化的都有,椋鸠十都是以人的口吻写的。再比较椋鸠十的作品与沈石溪的《骆》,我觉得椋鸠十的文字明显以亲近见长。等米读完《骆》,让她再选读一本椋鸠十的作品,这次让她试着做做“比较阅读”。


点滴12:因为降温,早上为她准备的衣服不穿,而是坚持穿了裙子,说今天拍小组照。尽管在穿衣上,有时我的建议被她采纳,但丝毫不意味着她完全信任我的安排,对于穿衣,她始终有自己的想法。好吧!让她自己来,我本应少操点心。

昨晚钢琴陪练课路上,米和我聊到小组的事情,当我想把事情了解清楚,然后帮她出出主意时,她就不再作声了。我突然意识到,她说出来,只是正好想到什么,并不是想让我帮她出主意,其实她有自己的主意。

晚饭的时候也是叨咕着学校的什么事情,我刚想了解清楚,看需不需要提供参考意见,米就不说了,似乎她自己已经想清楚了,拿定了主意。


点滴13:做晏殊的读后感时,米突然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古人的事情的?我说,有很多方法哟!比如,文字、图画,可以通过书籍纸张,当然以前都是反复手抄,所以可能失真。通过岩壁上的字、画,房屋建筑庙宇的镌刻,通过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逸事;还有通过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各种文物。米爸说,晏殊十四岁中进士,是古代的神童哟。过了一会,米感慨到,要是我是天才就好了。我说,神童不少,但大部分都泯然众人矣了。泯然众人矣就是慢慢和普通人一样,所以关键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