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编者按:今天11月8号,记者节。这是一个我情有独钟的节日。不论是以前上学,还是毕业工作,甚至包括现在自由职业,这个日子在我心里都一直闪闪发亮着。一年一度的记者节,让我怀念起曾经那些长枪短炮的日子。
蹭到人生第一个记者节
读大学之前,我不知道记者还有专属的节日。知道记者节后,每年到这个节日的时候,总是怀揣着一颗敬畏激动又兴奋傲娇的心情度过它。尤其是参加工作进入地产媒体圈后,这种心情更甚。
第一次亲密接触记者节是在2010年。那年,《新京报》创刊七周年,策划了个记者节的选题——面向全北京招募读者,以“一天报人”的身份分别去体验《新京报》的新闻从采写、编辑、印刷、发行到网络发布的整个流程。
这个消息是从教我们新闻采访的老师那里知道的,我们班好些同学都报了名。我也不例外。事与愿违,通知参加记者节活动的读者里没有我。当时内心还挺失落,特意发了一条腾讯微博表达的失落心情。
幸运的是,出现了个转机。我们班有别的同学报名成功了,记者节那天,她带着我一起去了新京报。报名这次活动的人很多,据说有上千名,最终只选了18位读者来参加。像我这样的属于半路程咬金,也许这就是心念的力量吧。
一大清早,我和管慧霞约好学校出发,坐地铁再转公交车,从北五环来到了东三环新京报的办公大楼。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新闻行业,内心既忐忑又激动。走进新京报新闻中心的办公室,一个女生接待了我们这些前来参加活动的读者。先是签名,然后每人发了一个信封,信封里面装着100块钱。
我记得当时我拒绝收这个信封。因为参加活动一共就18个人,而我是第19个,其中有一个读者临时有事来不了,这个信封就落我头上了。关于钱,我一直都是个清楚的人。首先,我来参加新京报这个活动对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我已经很感激和感谢了。其次,这个信封本来也不属于我。这是我当时内心全部的os。
但是,最后还是碍不过新京报工作人员的盛情。我收了信封。收下信封的心情有点五味杂陈。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自己和我敬仰的新闻行业。这是我梦寐以求的行业,我来就是想看看新闻是怎么产生的,但是我却拿了钱。总之,内心感受无以名状。
上午,我们参加了新京报的白班评报和分题会议。一圈评报会议结束,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没搞懂。可能跟当年的我总是浮于表面,无法沉到内容里面去的习性有关。吃过午饭后,我和我同学跟着一个叫李超的记者下新闻现场去了。
出了新京报办公楼的大门,李超叫了一辆去往马家堡的出租车。在车上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记者证,内心涌出一种渴望和羡慕。半小时后,我们到了新闻事发地。两名女子爬到了80米高的烟囱上要自杀。当时,我跟着李超也去向周边围观的老百姓了解情况、打探消息,据说那块地方是来北京上访人员的聚集地,两名女子好像是因为上访失败想要自杀。至于为什么事上访,以及当事人的想法感受都不得而知,因为看到两名女子被消防队员救下来后,我们就离开了。
在新闻现场采访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中等身材的背着大背包的女生,身手矫健的翻过警戒线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又迅速回来。原来她是李超的同事,新京报的摄影记者。
毕业这么多年,我总是忘不了这一幕。她当时的酷和果断也一直激励着我,在我后来的媒体工作中。
那些长枪短炮的日子
24岁毕业,毕业就进入了地产媒体圈。当时很开心,因为初二开始,我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种子——做一个媒体人。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以媒体的身份参加开发商营销活动时的心情。首先肯定是开心,多年的夙愿得到满足。其次是傲娇,这大概是媒体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吧。当看到全城媒体都汇聚在一起,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家,别提内心有多么傲娇和开心了。
而我人生的第一笔车马费也在此诞生。大家都知道,媒体应邀参加活动是有红包拿的,红包的大小则取决于活动性质(注意不是规模)的大小。我第一次拿车马费也是感受颇多。我感觉拿了红包我就不能说话了,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各个媒体回去发布的都是开发商给的软文。
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越来越谙熟媒体之道,拿车马费跟呼吸一样,再无感觉。
虽然,我对拿车马费越来越麻木,但是对采访却始终不渝。只要一采访,我就会激动和亢奋。我记得两年前的圣诞节,新城地产在上海郊区的一家楼盘开盘,我一直呆到开盘结束。开盘的时候,还不准许媒体进入,我想方设法要混进去,一次失败再来一次,跟门卫周旋的感觉很爽。我就觉得作为媒体,进不到开盘现场了解情况,只能在外场围观是毫无意义的。我一定要进去。
开盘结束后,我还兴致勃勃的从郊区回去徐家汇的公司写稿子。销售跟我说可以第二天再出稿,但是我就是要当晚出。天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就是新闻啊,你第二天出有个什么劲儿。而我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来源于此。
每次一接到采访的任务,我从拟采访提纲就开始激动。因为我不想要那种温吞没有质量含量的问题,我的问题都算有质量(我认为哈),所以每拟一个采访问题我就会激动兴奋傲娇一下。我记得还是新人的时候,主编安排了采访任务,第二天看我提交的采访提纲,说:“问题还不错。”哇塞,这一幕铭记终身。
作为媒体,开发商只要有大型的营销活动。比如发布会什么的,都会请我们去走过场采访。拿着开发商给的问题提问,我还是会激动,而且我每次提问的时候,内心都会os自己是在场最棒的一家媒体。
在双溪的时候,我还给王珍凤做过采访。策划王珍凤北京798个展的王浆需要一段采访视频,然后林老师把这活儿安排给了我。我根据王浆的需求,然后拟采访提纲,最后做视频采访。整个过程我都做得很享受,我知道做采访这事儿没人比我的这颗心更赤城。
甚至包括给林老师做视频直播,我都是有媒体情怀在做直播。我不是举个视频拍就完事儿,镜头一开,我身体里的每一条媒体神经都在跳跃,我直播的所有内容都是活的,现场抓到点就用。我会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林老师教学直播时的一些让人振聋发聩的语言或理念传播出去,我不单单是举个手机而已,我投入了很多情怀在视频直播这件事里。
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谁会半夜跑回公司写稿子,谁会有这么多内心深处的os,谁会有这么多情怀。因为热爱,而后内化成使命。
我对记者节有话说
地产媒体的从业经验对现在的我来说就如同,周公子说给李亚鹏的那句话——地产媒体(李亚鹏)满足了我对媒体梦(男人)的所有幻想。
尽管我已经离开了媒体圈,但媒体的血液是融进我骨子里的。我会去做对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Hi,记者节,我曾经是个媒体人。将来我,还会是。
END.
2016.11.8
码字地: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