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二中简史

历史上的辽海商船学校

2012-02-18 00:59阅读:110

张恺新

大连海事大学如今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然而,说起该校的前身之一“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就显得鲜为人知了。值得一提的是,六十多年前,辽海商船学校就是在葫芦岛建校的。

葫芦岛的航海教育由来已久。早在1923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有感于东北海军缺乏人才,就在葫芦岛创办了“东三省航警学校”,后改名为葫芦岛海军学校,该校设有航海班,但主要是为海军培养军官。“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迁往青岛。1943年,为了培养海运方面的人才,伪满当局将在哈尔滨的“交通部高等船员养成所”迁往葫芦岛,校名定为“葫芦岛国立高等船员养成所”,设航海、轮机两个专业,校址在葫芦岛码头东小街。当时学校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有二层楼房一栋,有教室8间、宿舍40间、仪器室4间,还设有礼堂、教官室、办公室、浴室、会客室等,另有轮机材料库平房一栋,还有1万平方米的海上游泳基地,配备有汽艇、舢板和各种航海仪器。学校共有学生150余人,专兼职教员15人,学校校长和主要教员均为日本人,校长、学监和科主任同时兼任教员。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该校第七、八、九期(期数是从哈尔滨时期延续)在校生正在放暑假,因日籍校长和教员准备被遣返回国,其余教职员工自动解散,学校停办。

学校的突然停办,引起尚未毕业的学生们的不满,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诉求,希望政府能恢复办学。在学生们的再三请求下,1946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葫芦岛原“国立葫芦岛高等船员养成所”旧址成立“国立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并任命“九一八”事变前哈尔滨的东北商船学校校长、时任东北航政局局长的王时泽兼任校长。王时泽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是秋瑾的战友,秋瑾的遗骨就是王时泽主持迁葬在杭州西湖附近的。

王时泽兼任校长后,着手筹备复校事宜,并决定次年春季开学,夏季招收新生。1947年4月14日,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正式开学,仍设航海、轮机两个专业,原养成所的第七、八、九期学生54人返校复学,成为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当然,也有一些原养成所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未能来校报到。

因从筹备复校到开学又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加上当时解放战争已经开始,辽西战事不断,局势相对紧张,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开学时,仅在原有校舍的规模上增建了二十几间教职工住宅。考虑到面向全国招生的需要,为提升学校的影响力,1947年5月 ,“国立葫芦岛商船专科学校”更名为“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简称“辽海商船学校”。不久,国民党军方划拨日本战败后遗留东北(一说赔偿给中国)的一艘排水量1000余吨的护航驱逐舰作为辽海商船学校的实习船,命名为“辽海号”。

辽海商船学校主要是为商船培养高级海员,这与当时国内数个海军学校为海军培养军官的办学宗旨有本质区别。当时学校的招生简章是由校长王时泽亲自拟定的,规定“学制为5年,其中3年在校授课,2年实习,学生的入学条件为:高中毕业,年龄18至21周岁,身体符合高级船员要求,毕业后获甲种二副、二管轮证书”。当然,在当时的形势下,学校招生全部为男生。1947年夏,辽海商船学校首批招生正式学员80人,其中航海、轮机两个专业各40人。此外,还招生先修班(相当于预科)65人,连同此前建校时从“高等船员养成所”转入的54人,当时在校学生总计199人。学校教职员6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讲师5人,助教6人,从师资力量上看,可以说是当时国内一流的。

实际上,“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在葫芦岛只存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招生了两届学生,其间经历了三任校长。首任校长王时泽在1947年8月招生结束后即辞去校长职务,由何正卓接任。王时泽在解放后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何正卓曾是伪满海军部队军官,他担任辽海商船学校校长一年多,至1948年10月为止。1948年,何正卓当选为立法委员步入政界,同年10月,何正卓辞去校长职务,由学校教务主任士福金教授接任校长(一说代理校长)。解放后,何正卓赴香港定居。

士福金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航海教育家,他是蒙古族人,1935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商船学校就读,曾在日本海军实习,回国后曾在国民党上海海军军官学校担任少校教官,还参与过上海海关的缉私工作。何正卓出任辽海商船学校校长后,有感于士福金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邀请他到葫芦岛任教并出任学校教务主任。1948年10月士福金主持校务时,辽沈战役已经打响,为了不使学校因战事停办,士福金将学校迁往天津,并亲自组织教职工和学生乘学校的实习船“辽海号”从葫芦岛港驶抵塘沽港。据士福金晚年回忆,学校搬家时,连档案资料、图书室书籍都完好无损的转移。

学校搬到天津后不久,东北全境解放,尽管“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的名称仍在,但已经成了流亡大学,必须思考下一步的办学方向。据档案资料记载,1948年12月,士福金有意将学校迁往台湾继续办学,并通过官方渠道请当时的台湾省政府代为筹建校舍250间。然而,辽海商船学校的大部分师生不愿意离开大陆。最终,士福金只带走了少数师生和档案、图书资料乘“辽海号”去了台湾,由于规模太小加上当时在台湾筹建校舍有困难,士福金和部分师生只好到基隆水产职业学校任教和就读,士福金于1949年7月担任该校第三任校长,后来士福金成为台湾海洋大学轮机系教授,于2009年5月24日逝世,终年96岁。

1949年1月,辽海商船学校的大部分师生迁往北平,临时在灵境胡同的原万福麟私宅办学。万福麟是国民党上将,曾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东北行营副主任,此时已经撤往台湾。万福麟在北平的私宅虽然并不简陋,但是北平毕竟不临海,一所“商船学校”远离大海且看不到“船”,显得有些名不符实。1949年2月,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辽海商船学校,经与留下来的教职工商议,决定将该校迁往沈阳北郊,并入东北交通专科学校,至此,“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的名称不复存在。耐人寻味的是,学校虽然迁离葫芦岛,但校舍仍在,1949年3月,“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后驶抵葫芦岛,很多起义官兵上岸后就在原辽海商船学校的校舍内暂住。

1949年8月,并入东北交通专科学校的原辽海商船学校的师生又分出一部分,成立东北商船专科学校,并于1950年春迁往大连办学。东北商船专科学校办学适逢新中国成立前后,留下的档案资料很少,目前确知该校校长一职空缺,由教务长朱杰主持校务,朱杰后来担任大连海运学院院长。

东北商船专科学校与“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一脉相承,迁到大连后,于1950年8月更名为东北航海专门学校,东北航务总局局长孙大光(后担任国家地矿部部长)兼任校长。1951年5月该校升格为东北航海学院,1953年在该校的基础上,与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隶属交通部,1994年4月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目前的大连海事大学已成为拥有在校生2万5千多人的全国重点大学。

辽海商船学校是五年制学制,在葫芦岛办学的近两年时间里没有毕业生。由于学校几经辗转变迁,1947年招生的首批学员是1952年在大连毕业的,他们毕业证书上所写的学校已经是“东北航海学院”。这批毕业生中有很多留校工作,其中有后来担任大连海运学院副院长的杨守仁教授,还有许多师生后来在不同岗位上为祖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如黑龙江省水运科研所高级工程师李金城等。杨守仁教授晚年回忆当年的学习时光时写道:“吃苦耐劳,艰苦朴素,重视素质教育,是航海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可见,辽海商船学校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很多学员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葫芦岛二中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