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

这两天来,“于欢”案经过媒体渲染,成为了全中国网民关于“法律”和“正义”的公开课。在舆论近乎一边倒的言论下,“于欢”被冠以现代“施剑翘”的称谓,其所作所为更是平添的几分“侠义”之气。“辱母不御,辱国何御”简短的八个字颇有《射雕》里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在面对歹人对母亲的侮辱,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儿自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我们来看看事件的最初报道媒体,南方周末是如何报道这件事的。


“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_第1张图片
来源于南方周末公众号

南方周末素来以文风具渲染性而著称。面对此番描述,公众自然而然把案件事实定义为“辱母”后少年奋起而“刺人”。其标题更是水到渠成般将“辱母”和“刺人”联系到一块。

“其间,杜志浩脱下于欢的鞋子,捂在苏银霞的嘴上。刘晓兰看到母子两人瑟瑟发抖,于欢试图反抗,被杜志浩抽了一耳光。杜志浩还故意将烟灰弹在苏银霞的胸口。

让刘晓兰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杜志浩脱下裤子,一只脚踩在沙发上,用极端手段污辱苏银霞。刘晓兰看到,被按在旁边的于欢咬牙切齿,几近崩溃。”

当时看了这段文字笔者也是极端愤慨。黑社会分子之恶毒,手段之卑劣,竟至于此!须知这是2017年的当代中国,一个以社会安稳文明和谐著称的现代化社会。此等在儿子面前侮辱母亲的手法与当年侵我中华的日军战犯并无二致。

“4分钟后,22时17分许(监控显示),部分人员送民警走出办公楼,有人回去。

看到三名民警要走,于秀荣拉住一名女警,并试图拦住警车。“警察这时候走了,他娘俩只有死路一条。我站在车前说,他娘俩要死了咋办,你们要走就把我轧死。”于秀荣回忆说。”

警方的不作为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当地公检法系统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欺侮平头小民。百姓冤情无处可申,只能奋勇向前,一把小刀,一死三伤,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其意勇哉,其志壮哉!

当然之后网络更多传言侮辱细节,仿佛置身现场。所幸,一审判决书的公布还现场以真实。


“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_第2张图片


“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_第3张图片

于欢母子证词能够看出,侮辱事实成立。但与网上流传的版本不同,期间没有发生吃屎情节。而杜某露出生殖器后即遭人劝阻,也无网上描述的:什么拿XX在苏某脸上蹭啦,逼迫苏某口交之类的夸张情节。

而民警出警后,也并非是撂下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就草草了事。于欢本人也说道,民警离开接待室到外面了解情况。同时,于欢的“刺人”和“辱母”是分属于两个时间点的事。于欢之所以“刺人”,是在面对要债人限制其人身自由,“坐下,你坐下就不咋你”的情况下,情急之举。其本意也无意伤人,他挥舞水果刀要挟,谁知要债人自己作死,在那种情况下还“往前凑过去”,结果造成惨剧。


“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_第4张图片

就目前来看,披露的事实好像和我们脑海中的故事有些不符合。虽然“刺人”与“辱母”相关,但是并非如南方周末所报道的那样。如果是因“辱母”奋起反抗,那在杜某实施侮辱行为的时候,斗争才最应当激烈。但是故事终究是故事,笔者也是凭借着一己猜测,妄自揣度当时情况。“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真相经过重重反转,早已面目全非。

不由想到,世间还存在真相么。

曾听一位祖居巴勒斯坦,后逃难叙利亚,辗转中国的友人论及巴以问题:

他们(以色列人)来到我们的国家,带着枪支弹药,当时我们只是一群热爱和平自由耕作的农民,被他们从自己土地上驱赶,屠杀,硬生生地在国家之中重新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以色列国。以色列的犹太人都是坏的,都不承认这个掠夺的历史,在他们的教科书上也不承认,现在新生的以色列人早已认为那就是他们原本的土地,只有不到3%的老以色列人还记得历史。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查阅书籍得知:巴勒斯坦地区本来并非一个完整具有主权的国家。在一战与二战间受英国统治。英国限定每年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人数,他们购买土地也有相应的配额。期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就不断有摩擦。二战德国的反犹情绪使得大量犹太人涌入,摩擦进一步升级,直至不可妥协。(中东史,小阿瑟·戈尔德施密特著)


“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_第5张图片
1929年‘’哭墙事件”粉碎巴以和解可能

仇恨并非是单方面的产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采取了很多激烈的手段。最初迁居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大多是对宗教怀有高度热情,恪守教规,一心以劳动开创未来的青年男女们。事实原本的真相早已为人们所淡忘,彼此之间互相仇视的现象越来越难以解决。

回到我们的于欢,对于广大非亲非故的网民来说,事实到底如何已难以琢磨。于欢的母亲苏某是一个注册资金一亿元的大公司的唯一股东,并非传统印象中的弱势群体。实际上最后欠黑社会的欠款不过只有十七万,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这还真不算是一个特别要命的事。但是这些背后的零零种种并不能影响这个事件的意义。

比起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现象。于欢到底是不是一个慷慨的义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事件对于普通大众的教育意义。当面对强权欺侮时,扪心自问,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拔刀挺身而出,见血封喉后自首立地成佛。“于欢”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法律和伦理正义的二元对立。它不仅是现代人对于传统美德的呐喊,更是在进入现代化法治社会的迷茫与不知所措。网民集体站在了“侠客”身后,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歹人面前血气方刚的少年。但繁华总归于沉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过是一个个失却了灵魂的“沉默的大多数”,面对公交车上的盗窃,面对摔倒的老人,面对躺在马路中间的婴儿,谁又能百分之百的伸出正义的援助。真相已经不可追溯,受到观察者偏差和回忆淡却的干扰,所幸还存在一个个的现象,又能够将我们重新放在道德的法庭上接受心灵的审判,在不断的煎熬中,寻找着最接近公理和正义的道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欢”背后:世间本无所谓真相,唯有现象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