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青少年犯罪,法律这一利刃真的是代表正义吗?――东野圭吾《彷徨之刃》


日本20周岁过后算成年人,20岁以下青少年就算故意杀人也大多数会叛无期,所谓无期,也只是需要坐七八年的监狱,表现良好就可以保释出狱。



这本书是在我写了《虚无的十字架》之后,朋友推荐给我的一本关于东野圭吾写青少年犯罪的小说。以前通过电影和小说看了不少韩国日本抨击刑罚程度太轻的作品,但是青少年犯罪的作品还是第一次仔细看,看过之后很脑海里很不理智的出现了 ” 青少年人渣保护法 " 这几个字。


法律本着宽容的态度,希望把每一个案件的伤害降到最低,所以尽量不给犯罪者施以重罪,但是这种宽容也让青少年觉得:即使犯下大错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结果,做起恶来会更肆无忌惮。法律是在保护他们还是在纵容他们?从轻处罚需要的一个前提是:监狱可以给少年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让他们可以学习和改进。但事实上好像少管所并不能做到这样。

书中作者着墨颇多的少年之一是中井诚,用现在比较官方的语调来说的话,中井诚的 “原生家庭”非常不乐观,父亲只会发怒和指挥,不会给孩子讲道理。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只能执行。但是人都是有逆反心的,诚选择了一种比较消极懦弱的方式去反抗:不成为父母希望他们成为的那种人,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听人摆布的懦弱性格。自带吸引人来欺负他的体质,和菅野快儿相处下来的无初次妥协,让快儿依赖上了这位 “ 好朋友 ”。什么事都让他来帮忙,也知道他不敢拒绝。悲剧往往就是这么开始的。

在以后的描写中,诚把自己的处境弄得越来越尴尬,谁也不敢违背,但是谁对他也不满意,当然他对别人也都不满意。他自己觉得这种尴尬的境地完全是别人推着他,他是完完全全的无辜者。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因为害怕而妥协、不管是对快儿、还是对记者、对受害者家属、对自己的爸爸。他只埋怨别人指挥的有问题,不问问自己为什么不会拒绝,他不去判断是非只关注自己会受到什么待遇。他虽然胆小懦弱,却冷漠的令人发指。

除了主要人物菅野快儿之外,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就是和快儿一起住在民宿的小女孩,竟然会因为觉得被警察问东问西比较麻烦,而帮助强奸自己的男孩逃跑。她大概以为快儿这时候不被抓警察也就会像家长一样,说两句就让她他走了。她大概不知道还有包庇罪犯这一说,或者觉得自己未成年,这点小错误也不会怎么样。

已经不能单纯地用同理心之类的词语来理解这些孩子的行为了,只能说他们的身体已经足以强大到可以伤害任何人,可是他们在心智上好像还停留在婴幼儿。震惊的同时可感到可怕,是什么样的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养成了恶魔?

除了被害者之外,警察中也有对国家青少年法律感到疑惑的人,法律是不完善的。所以人在执行的时候,真的应该为一个不完善的法律去伤害别人吗?我还是蛮喜欢这个结局的,如果长野没有死,也没有报复成功,两人同时审判的话,很可能快儿被判了三年,长野比他的罪重很多。

可是即使法律偶有漏洞,也并不完全代表正义,我也并不同意长野用个人行动去复仇伸张正义。日本少年犯罪也有被判死刑的案例,通过司法解决可能要比个人复仇缓慢很多,而且也并不一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但是自己报复要成功也不容易啊,而且付出的代价更大。受害者大多数其实是希望对方承认错误,而不是通过杀戮去报复。

冲动是魔鬼啊。我希望当我们让感情遇到强烈冲击的时候,选择的路,是处理问题最好的方式,而不是暂时让自己情感上最痛快的方式。法律的漏洞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去抨击去完善,而不是用消极的态度放弃法律。

尊重法律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去指出法律的错误,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对待国家法律,抒发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离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远。愤怒有力量,希望能让他更好的发挥作用。

未来的世界啊,匹夫有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涉及青少年犯罪,法律这一利刃真的是代表正义吗?――东野圭吾《彷徨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