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

最后两期了,无论是从知识密度还是人生价值高度,个人感觉,这两期都可以在全季中位列前四。除此之外,最大的欣慰,已经不算是惊喜了,陈铭夺得BBking ,真的实至名归。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1张图片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2张图片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3张图片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4张图片


《奇葩说》伴随我们走了五季,从第一季到第五季,无论它的评分是否走低,都不影响它在众综艺节目中依旧是知识含量最高的,能给人更多启迪,更多惊喜和更多元的人生思考的。


第23期

辩题:假如能看到别人的“死亡时间”该不该告诉TA们?


席瑞:

人生最痛苦的是,我得看到你,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毫不知情。

我们谁也改变不了死亡本身,但是我们可不可以改变死亡来临之前,我们生命前进的方向和方式。

当无人能够幸免死亡结局的时候,宣告者往往会被当成来自地狱的信使。

假如人生是一个结局早已写好的剧本的话,那么这个剧本的最后一页,就是我的“死亡日期”。它应当是我的私人物品,我必须要知情,我才知道我的人生如何能够下笔,我必须知道结局,我才能回溯那些我所希望的,写出那些精彩的剧情。

你不是我,你不能也不应该感受我的感受,去选择我的选择。

那些或快乐或悲伤的情绪,本来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赵帅:

如果他不知道结局,每一步都是他自己决定,如果他知道了结局,每一步他脑子里面都在想大限的那天该怎么办。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美好,不管各位做了多少的准备,离开的时候你还是留恋。

真正的离开,真正的死亡,不是你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而是没有人记得。

什么时候没有遗憾?没有人记得就没有遗憾。


庞颖:

如果知道“死期”成为了一个新常态,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会如何理解“死亡”,面对“死亡”,超越“死亡”。

这些敏感的话题,如果你不聊,你越不聊问题越大。

你的好奇配上愚昧,它只会变成扭曲。

所以要生死课成为我们从小到大的必修课。只有我们敢于谈生死,我们才不会被生死所桎梏。只有我们敢于面对“死亡”的确定性,我们才能发掘比回避“死亡”更高的意义。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5张图片


颜如晶:

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应该有自己的轨迹。

这个技能是用来改变自己的。

对世界悲观,对死亡是乐观的。


邱晨:

生活本身有质量,时间本身有速度,它会拽着我们往前走,带着我们迅速离开那个震惊的原点,继续往前面走下去。

只要你愿意把自己交出去,只要你愿意面对这件事情。

在面对的整个过程当中,我学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请,是我终于认真地感受到“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它可以照亮我们,和逼我们去改变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陋习。

“死亡”,它不跟你讨价还价,它对你们一视同仁。也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放下内心最坚持的那一点偏见和傲慢,放下内心自以为是的那点漫不经心。

第二件事情,人生当中所有躲不过的坏的消息,我们只有看到它,面对它,甚至愿意谈论它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去对抗它。

第三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不管我们如何逃避,“死亡”的阴影其实一直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影随形。

跟疾病和死亡的对抗,是一场无比漫长的长跑,而且它迟早会行至人迹罕至的赛道。


我们都不用再纠结我们跟“死亡”的关系。

如果它是我们的敌人,就让我们知道它前进的方向,就让知道它入侵的方式;而如果“死亡”是我们的朋友,那也请你告诉我它到访的真实的日期。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6张图片


黄执中:

《蝙蝠侠》台词, “Because sometimes the truth is not good enough .”因为有时候真相还不够好。因为有时候人们值得得到更好的事物。因为有时候你们的信念值得得到回报。

我不相信有天堂,可这世界有些人的心灵世界需要有个天堂,我不会摧毁别人的天堂。

坚强的人不能用你坚强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脆弱的需求。


高晓松:

我也曾经自由过,我忏悔过,到最后我决绝过,最后我还能向前。

宿命,即使它不变,我也希望它更有意义。

我应该“死”于毫无意义。就不让它带任何一点油腻的意义。所以最好“死”于超市门口抢鸡蛋的踩踏中。

宗教都是关于死亡的,但如果有一天以这种方式点化所有人,这个点化能力是超过所有宗教的。


薛兆丰:

经济学第一金句,是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说的,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它不同的收入节奏。


《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_第7张图片


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我们要追求的是生命周期终生收入的最大(化)。我们求的是这些曲线下面的面积的最大。

怎么样求面积最大?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个人的寿命长短。


蔡康永:

很多事情在我们人生就是最后一次。

日本文化里面说的一期一会,就是我们这一生就见这一次吧。

如果我们不能够接受“死亡”是一定抵达的事情,我们其实就没有办法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怎么可能是真的乐观。

没有来自悲观的乐观,是无知的乐观。



李诞:

我们就是随时会“死”。



邱晨:

当你真的尝试过竭尽全力之后,你会尝不到一点点遗憾,你会没有一丝的悔恨。你能感受到的是无限的平静和喜悦。




第24期 :

辩题:我不合群,我要改吗?


奶茶:

不合群的定义都是别人给的。

真正好的状态是,我可以选择往左,你也可以选择往右。

因为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你合群了,你就消失了。


熊浩:

我们其实每个人跟别人都不一样。我们不喜欢那个曾经的群,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群。

不是合天底下所有的群,而是找到和自己相和,和自己共鸣的群。

我们活到一定的层次,自我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不是自我,重要的恰好是没了,叫无我。

在所有的文明中,做自己都值得骄傲,但做自己,都并不崇高,崇高的是无我。

你不跟更大的世界相群,不跟众生去群,你永远在强调自己,这是一种青春期的价值观。他是在说,我永远不想长大。

合群不是性格,合群是能力。


赵帅:

不是想改不得法,而是我不想改,可不可以得到尊重。

不合群有时候才能推动进步。

合作和合群是两码事。

充分合作的背后是换取不合群的空间。

唯一要改的是我们心目当中那套统一的人生优质的模板。

我们要让不合群的人变合群,要合群的人回家去,这种指责和指导要改。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座孤岛。因为这是自由。


陈铭:

自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群形塑的过程。

此时的不改,将如何形塑未来的你。

自我是流动的,自我永远在那个时空当中,你跟群的来回互动当中,构建新的自我。而改,就是一个不断地调整,你可以选择路径一,路径二,路径三的方式,你可以选择艰难的路,你也可以选择舒服一点的,但是开心的路。

你总要找个合的群,而这种前提,你要迈出改变的那一步。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历练的过程当中,都要完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要找到存在感。我们要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活过,与众不同特别能证明存在感的。但接下来,我们都开始寻找归属感。因为你不想一个人存在,你总要有一些,你可以大,你可以小,你可以自由地切换和选择,但你总要有些灵魂与你共鸣。让你觉得你在这个世界上来一趟,你不是孤独的,不是孤单地走完全程。那个就是群的意义和价值。


颜如晶:

我可以跟你合作,但是我选择不跟你合群。

合作是一种能力,合群是一种性格。

所有合群的开心,我们看的只是表象。所有合群的底下,都有人默默地委屈,默默地退让,默默地牺牲。

你们只看到了表象,我看到了真相。

我们不改,不是我们想远离这个世界,而是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迎合是最容易的。

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就是真的内心孤独。


(图文资料来自爱奇艺奇葩说视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葩说》23-24期:对语言,对生命同样有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