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

:“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也许你也听说过英国BBC那部伟大的纪录片系列《人生七年》。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花了63年跟拍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7岁男孩,每7年回访一次,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婚姻和事业。

每一部的片名就以年龄命名,《7 Up》《14 Up》...《49 Up》以此类推。

在豆瓣上,每一部的评分都超过9分,今年最新推出的《63 Up》直接飙到惊人的9.7分。

这部跨度超半个世界的真实人生记录,这14段不同阶层的人生经历,也许足够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到底给了孩子什么?

今天,我将以《人生七年:63 Up》做引子,向各位爸妈们介绍3部关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高分纪录片,从不同焦点,反思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相信能给你启示。

1、人生七年9 63 Up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2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也许这部纪录片,最适合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名言去概括: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导演的初衷,本想探讨阶级出身能否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可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却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比如Neil,在《63 Up》里,用一种平静的语气说:“我不怨恨他们(父母),他们尽力了;不是我故意说得这么残酷,但他们的性格问题,的确给我带来了苦难。”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3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Neil出生于优越的中产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父母对他的期望极高。

7岁时的Neil是所有孩子中最快乐的一个,活泼爱笑,放学回家的脚步都是蹦蹦跳跳的。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4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慢慢长到14岁,他进入封闭的寄宿学校学习,面对周围很多同学比他优秀的竞争压力和学业压力,他变成一个眼神空洞的少年,他说:“竞争是好的,不然人就会太放松,不会努力”。

显然,在他的认知里,所有向上的动力,全是外界赋予的。

21岁时,Neil因为落榜了牛津大学,仅仅在阿伯丁大学上了一学期,就主动辍学,去工地搬砖。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但其实,阿伯丁大学也是全球前1%的顶尖大学,是英国的五大历史名校之一,仅次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但Neil就是接受不了这样的失败。

《28 Up》里,Neil到处流浪,居无定所,靠政府救济金过活,还患上了抑郁。他拒绝结婚生孩子,害怕自己的抑郁会遗传给下一代。

《42 Up》里,Neil的生活开始有了改变,他成了一个小镇的自由民主党议员,虽然看上去依然潦倒,但看着他侃侃而谈地发言,终于找回了自信。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5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直到《63 Up》,Neil回首过往,终于愿意剖析自己大半生失败的源头。

“我的父亲非常严肃,讳莫如深。他会非常严厉地惩罚我。”

“我的母亲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绪化。”

(你14岁时的变化,和21岁在建筑工地的变化是惊人的。)“我对封闭的生活不满意,我必须走出去,去冒险,但这也有弊端,因为我童年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原来,童年时爸妈的过度保护、过高期望,和封闭寄宿学校的高压环境,只带给他无尽的压力,却没有教会他如何去承受挫折。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是Neil的命运却被爸妈的教育改变了。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6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与Neil相比,另一名孩子Nick却是幸运的,作为全片唯一一个冲破“阶级樊蓠”的人,他完全得益于年少时遇到的一次温暖对待。

Nick出生于乡下一个农场里,每天要走3公里去上学,从小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十分内向。

《14 Up》里,他留着厚厚的刘海,戴着粗框眼镜,把眼睛躲在刘海和眼镜之后。每一个人都猜他会在乡村里,沿袭父辈的足迹过完这一生。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7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但是《21 Up》里,眼前这位抬头挺胸,自信潇洒的小伙子让人不敢相信,他就是Nick,当时他考上牛津大学物理系。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8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他说,一位老师的引导,促使他进入科学的大门。

原来,Nick从小在农场长大,对自然万物、头顶的星辰有天然的亲密感。有一次,他看一本关于行星的插图绘本,里面丰富的色彩和有趣的故事,唤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

老师热情地鼓励他说:“你平时那么爱看书,一定很了解飞机的东西。”一句不经意的话,让Nick从此痴迷各式各样的科技书籍。

《63 Up》里,多年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生涯,让Nick的身上,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个不自信的农村小子的影子。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9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人生七年》,14个孩子的63年人生,浓缩了很多个家庭教育的问题,所谓的阶级固化,更像是教育决定命运,这其中,父母的影响尤为重要: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

2、镜子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0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镜子》在中国家庭教育纪录片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由央视社会与法制频道花10年策划,2年拍摄,被誉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

人大附中停课半天,只为安排3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家长观看这部纪录片。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1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你让他跳,你看他敢么!”片中,17岁的高三学生张钊和父母发生冲突,多次想要跳楼自杀,每次他听到爸爸这么说的时候,就会对自己说:我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2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并不是父子俩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对话,在接受心理辅导后,张钊表露心迹:他们(指父母)平时就说,什么事儿你让他干吧,他不敢干。

另一个家庭,家明父亲出生寒门,大学毕业之前,没有喝过牛奶,没有穿过皮鞋,凭自己的努力,在武汉站稳了脚根,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用力过猛。

家明提出想去做流浪歌手、当背包客、去画画,他说NO,考大学才是正路;孩子想骑自行车去远一点的地方,他连话都不让孩子说完,就直接拒绝;孩子喜欢猫猫狗狗,刚买回来,他转身就丢走。

他担心如果不这样严加管教,孩子很有可能没法出人头地,甚至叛逆。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连学也不愿意上了。

在家长课堂上,家明的父亲被问到假如生命只剩下十分钟,他说“希望家明过得比自己好”。可是再被问到“什么是好”时,他吱吱唔唔,说不出来。

其实我们大概也可以猜到,通常都是上更好的大学,有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

面对着儿子的叛逆,家明父亲很心痛,同时无法理解,“走到这一步,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面对辅导员,家明说:“他们明明说的是我自己可以干嘛就干嘛,他们从来就没给我机会干嘛,我就恨他们,他们说话就像逗小孩子。”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3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在他应该努力学习的年纪,劲都用在了为自由挣扎上,将来没有学历,确实输在了起跑线上。而这一切,讽刺的是,竟是他父亲十年如一日努力的结果。

泽青是片中3个孩子中,家庭环境最好的。父母都是高知,连外公外婆,都是退休大学教授,可是他的成长环境,却是3个孩子当中最差的。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4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父母感情破裂,要么谁也不愿意回家,要么一回家就吵架打架,泽清的父亲心灰意冷:“有时候觉得回到家了,还不如在办公室待着,还不如去出差…一到家里就是吵吵闹闹,不断地声音轰炸…干脆这个家庭破裂算了。”

那时候,夫妻两人好像都忘记了儿子的存在。

泽清的妈妈脾气暴躁,强势,更糟糕的是,不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爱。在泽清的眼里,“我一说她就不耐烦”,“我要吃东西,她懒得下床”。

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泽清会把妈妈的关心说成“贱”。在情绪失控时,他曾揪着妈妈的头发拼命打,用指甲抓,甚至拿起刀……

泽清自我感觉“存在感为0”,听说有电视台的跟拍,他才接受,理由竟然是“因为有存在感”。

无回应处,即是绝境。

你以为的问题,全是孩子自己的解决方案:

感觉不到爱,为了证明自己,泽清沉迷于网上下军棋。

完全找不到存在感,你看不见我,我打你一下,你还看不见我,我拼命地打你。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上面这句,是片中孩子的原话,也是《镜子》想表达的话。

3、零零后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5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十年,对于宇宙只是眼皮眨动的一瞬间,对于昆虫却是漫长的生死轮回。”(导演张同道)

十年,从婴幼儿到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会发生什么改变?《零零后》可以给你参考。

《零零后》是中国唯一一部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系列纪录片。

从2006年开始,跟踪记录了10多个零零后孩子的十年成长足迹,不同个性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成长为不同的人,有的经历青春叛逆期,有的与父母关系发生变化,还在有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发生改变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故事。

网上有句名言“明白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简直就是锡坤妈妈的注释。

她说:

我们有一句话叫60分妈妈,就是你不能做到70分、80分,你有时候不要做得太完美。

可是我一开始就是要做完美妈妈的,然后这就出了事儿了,就是我操心太多了。但是我即便是这样,知道这些,我还是怀着一种爱心来做妈妈。

锡坤妈妈几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儿子身上。为了陪伴孩子,与丈夫分居,辞职,但也没有觉得后悔过。对孩子事无巨细,给孩子撑伞、提书包。

锡坤小学毕业,参加夏令营,妈妈打来电话,把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安排妥当。当锡坤不想表演魔术时,还赶到现场帮助孩子“解围”。锡坤对母亲很依赖,遇到困难不会自己解决,而是想着“妈妈会帮助”。

孩子终究要长大,长至青春期之后的锡坤想成长,却习惯了妈妈的保护,不知道如何独立。

问他长大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说的最多的是:你(妈妈)要离开我。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6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妈妈想放手,却不舍得放。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7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与锡坤相反,刘嘉阳从小便很有主见,在幼儿园里一呼百应,深受小朋友喜爱。

这份自信,全因他的妈妈从小便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就连刘嘉阳选择了留学,最初申请了美国的学校,又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去日本留学,他妈妈依然觉得,这是儿子的人生,仍然尊重他的意见。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8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一一是另一名特立独行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玩耍,不喜欢交朋友。当幼儿园老师劝她交朋友,她说:“我就是喜欢一个人玩。”“我有权利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_第19张图片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如果换成是别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孤僻,会想很多办法,要求她学会合群,学会跟小朋友玩。但是一一的妈妈没有。

一一的妈妈很尊重一一,会站在孩子的视角平等看待一一的喜好,从来不觉得女儿不交朋友很奇怪,不觉得她独处不好,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人,但她也会积极配合老师引导孩子与人交友。

她从不强求一一。

十年后的一一,虽然性格还是内向型,但她安静地学习,安静地做娃娃,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岁月静好。

《零零后》有点像《人生七年》,也许还未达到后者的高度,但这十年的变化,或多或少,也能让我们的教育从中受到启发。

“三岁看老”,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片中那些被耽误的孩子,谁能让他们重新成长一遍?

“心理营养”概念提出者心理学家林文采博士说,每个孩子都自带刻在他们基因里的天生气质。她强调,要先识别孩子的天生气质,去认识孩子,然后再因材施教。

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最合适的。

总导演演张同道也说,“假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教育的起点。”

3部纪录片,不同的人生经历,但都有一个相似的反思——原生家庭的根,对孩子的影响和塑造,超乎你的想象。

《人生七年》的Neil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每一个在苛求完美的父母阴影笼罩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弱势的,低自尊的,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日积月累的否定自己。

《14 Up》里,眼神空洞的Neil已经表现出对自己的否定,他反复说自己智力平平,而身边的同学多么优秀。即使后来当了议员,被采访者恭维写作是一种天赋,他也赶紧反复否定。

《镜子》里的3个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用叛逆对抗父母的控制和漠视。他们早恋、网瘾、逃学,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自己没有被原生家庭满足的地方,那些都是他们内心最大的需求。

被原生家庭满足的孩子是幸运的,像《零零后》里的刘嘉阳和一一,他们的自信,以及他们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从根源上来讲,都是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我们当中可能有许多个家明父亲、张钊父亲、锡坤妈妈,也会有许多个一一妈妈、刘嘉阳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走了很多很远的路,同样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比我们更好的人生。

家庭出生,是每个孩子的命,他们无法选择,但是截断原生家庭的不好影响在自己后代的延续,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却是我们可以改变的运。

教育家孙云晓曾说,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学习的很多,身为父母,需要学的,同样也很多。成功的教育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几何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转载文章时请勿修改内容,侵权自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3部高分教育纪录片, 都在揭示1个惊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