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多嫌弃母亲的“唠叨”,我就有多可能像她!

01 一触即发的导火线——“唠叨”

周三,婆婆去庙里念佛了,我请假在家带娃!一早起床,我妈妈就已经把早餐准备到桌上了,这样“高级别”的照顾,从布丁出生算起,我已经足足享受了两年,一切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

我坐在桌边默默吃着早饭,老妈一边在厨房忙碌一边“唠叨”一些关于我婆婆的话题,主要围绕婆婆生活习惯不太“讲究”的一些问题,我随声附和了两句,转念,又对她说:“她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这些生活习惯早已根深蒂固,不过她现在已经很有进步了,我不能再对我婆婆要求太高,她能这样耐心地帮我照顾孩子,我真的要感激她才对!…你平时也别关注她的习惯,以免彼此别扭,你们各自照顾好自己行了…”话音未落,站在厨房妈妈像受了刺激,瞬间激动了起来,对着我大声说道:“你的意思是都是我不对咯,是我太讲究了…我也不是想一直待在你家里,年后我就收拾东西回去了…”这个时候,我也一触即燃,感觉老妈有点无理取闹,脱口而出:“你想回去就回去吧!”

02事件升温

在我跟老妈都处在“火药味“十足的状态下,突然收到了老姐的微信,为了缓和气氛,我就开始跟老姐视频,话题全程都围绕着家里孩子,突然谈及老姐的广西游学行,一旁的老妈开始急切的关心起来,包括行程安全、天气各种,仿佛老姐就像是一个小孩,出个远门啥都要交代清楚,我在旁边半开玩笑地插了一句:“现在常常不想跟老妈聊天,她总是这么唠叨,我仿佛都看到了我老了以后的样子!”这一句应该是触碰到了老妈心底的某个点,只见她的脸瞬间涨红,整个人彻底被激怒了,后来跟老姐通话过程中,居然哽咽起来,当然其中,也痛数了我对她的不尊重以及不耐烦,言语间的委屈突然让我无地自容。当下我才知道原来老妈忍我这么久了!

03“唠叨”背后的反思

在妈妈给老姐上海带孩子的那几年,我就暗下决心,以后绝不能让老妈给自己带孩子,实在太辛苦了!可是,临近自己的预产期的时候却急切地希望妈妈能待在自己身边,所以,在2016年3月15日把老妈从老家请到了宁波,并且给父母承诺,不会让老妈留着宁波帮我照顾孩子。然而,后来我却食言了,因为就在我月子期间,我婆婆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妈妈因为不放心而留了下来照顾我们,而这一留就是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仿佛转瞬而逝,当初从机场接老妈的情形如今都还历历在目,布丁如今都能每天叫着“外婆”,围着她跑上跑下了。这两年时间,妈妈在生活上真的是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却愈发的“唠叨”,对我们,包括我婆婆做事情总是不放心,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千叮咛万嘱咐。此外,老妈还喜欢在手机上看一些家庭纷争的八卦新闻,然后在吃饭的时候讲一些“婆媳斗”的奇闻异事,有很多次,我明显看到我婆婆脸色超级不好,但是妈妈却意识不到。

久而久之,我对老妈的“唠叨”产生了排斥心理甚至是应激反应,很多时候在她还没交代完毕,我就打断了她的话,现在分析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大概有四个:一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三岁小孩,妈妈反反复复的交代显得自己特别愚笨;二是妈妈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的庄严性,总是会说手机上就是这么讲的,这样反而让我质疑问题本身的真实性;三是因为我从内心觉得我受过更好的教育,拥有更文明的价值观,老妈的那些叮嘱显得有些“多余”!四是我很肯定的认为母亲会无条件的“原谅”自己的孩子,不论我有多任性和无理。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让我对于老妈的“唠叨”产生了偏见与不屑,从而伤害了她想要跟我交流的情感。

04正确认识“唠叨”

当我在研读关于“唠叨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章节内容时,我觉得特别抽象,看了好几遍都不太理解。后来联想到我跟老妈的这次突发事件,突然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1、唠叨产生的原由

没有人喜欢唠叨,包括爱唠叨的老妈,她可能也不喜欢自己任何事情都想说两句的样子,但是她的这种行为表现正是生理机制的不可控而导致的。在《女性的大脑》这本书中提及:这种心理状态(唠叨)是与女性的雌性激素的分泌下降,以及和她相关的催产素的分泌下降有密切关联!当体内的催产素越来越少的时候,她就会陷入到一种连她自己都不喜欢的状态——狂躁、琐碎,不再以他人为中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忍受任何微小的变化,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特殊的洁癖之中。

2、母爱是一种“智慧”

这样的说法让我耳目一新,再结合专题内容,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催产素可以说成是一种富有智慧的生化物质,它让你去忽略很多事情,让你真正关心重要的事情。母爱就是一种智慧,一个富有母性的女人,她就在一个智慧的女人,她不是懂得,她是不知不觉中忽略大量应该忽略的东西。去关注真正重要的。而智慧就是明白自己应该忽略什么!反观母亲,不知不觉中都60岁了,虽然她总是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经常穿一些花花绿绿,甚至带些小圆领的少女系服装,但不得承认,岁月已经在她脸上留下了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痕迹。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母亲还不满50岁,因为不放心姐姐的身体就一直留在她身边照顾,从宁波到上海,从姐姐到A宝,等到A宝读幼儿园了,母亲身体却每日况下,不得不回老家休息。回到老家休息了一年多时间,因为我怀孕了,她放弃了最钟爱的广场舞,奔赴宁波照顾,这一照顾就是两年时间。母亲总是说,我们需要工作,她能提供的帮助就是给予我们生活上的照顾。这样的“照顾”何尝又不是一种“智慧”,一种莫大的牺牲呢。在敲下这些文字时候,我突然有种“犯罪感”的感觉,仿佛是自己偷走了母亲安享晚年的时光!我曾经总是觉得母亲是以关爱之名掩盖自己“唠叨”的目的,如今想想,是自己对她的爱闭上了眼、闭上了耳、甚至关闭了心。

03 对待“唠叨”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母爱注定是一场轮回,也许现在纠正自己的错误还不晚。对于母亲“唠叨”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一、爱,即理解和包容。一懂得她关心的背后,是基于对子女的爱;二理解母亲是想通过言语表达来引起子女的关注及尊重,她也有被关怀、被爱的心理需求;三深刻理解母亲本意并非想要成为一个讨人烦的人,而是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的某种不可控的内在生理机制变化,而这种变化,我以后也会产生。

二、觉知,即慢一拍对话:不可继续对母亲关闭交流通道,当意识到她的唠叨可能引发自己情绪不稳时,尽量控制自己想要暴力打断的想法,稍微慢一拍与她展开对话。用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和觉察,瓦解这个不良情绪,从而有耐心的进行交流。

三、感恩,理解不易和辛苦:虽然我们受过更好的教育,看更大的世界,有更文明的价值观,但这些都与父母几十年来默默无闻的付出、培养有关,我应该心怀感恩,为母亲留下一扇心门,倾听母亲的内心真实想法,拒绝以爱之名绑架母爱。

04警示语-我也可能成为“唠叨”的人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母亲,虽然只是一名新手妈妈,但这两年我将自己所有的关注和耐心都用在了女儿身上,我曾经对母亲说,我现在对于很多事情都缺乏耐心,是因为我感觉自己全部的耐心都用在了女儿身上,我实在分不出多余的耐心给身边的人。这样的借口显然有点冠冕堂皇,但是也照见了真实的自己:面对母亲的唠叨,我给自己不耐心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然而这其中却暴露出一个潜在的风险:“爱之深、责之切”,即随着年纪的的增加,我也可能成为一个唠叨的人。好在大叔给了一个警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唠叨的时候,就应该在头脑中立即闪现一个红灯,对于这种不好的状态赶紧刹车!


年满六十的麻麻,常常给我准备了一些“唠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多嫌弃母亲的“唠叨”,我就有多可能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