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固化是一种什么体验

 

思维固化是一种什么体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思维固化通常被理解为是中老年人的一大特征,也就是因为思维固化,导致了和年轻的一辈产生代沟。可是,思维固化,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轻重之分罢了。

思维方式的产生,定型毋庸置疑是受个人的性格,思想,生活的环境,从事的工作,接受的教育等等的多重影响。这就像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慢慢为自己筑起思维的围墙,墙里墙外,形同陌路。

中老年人或许因为长期从事一份固定的工作,缺少学习,身体原因,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年轻人之间产生了代沟,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了。但是,他们已然步入中老年,这点对他们或许还不是特别可怕。可是当一个年轻人产生了定性思维,这确实是个问题。

记得之前一次亲戚间的聚餐,餐桌上我们有说有笑,捞着家常。因为与我们同坐的有一个小学霸,其他人纷纷夸赞他,而桌上其他几个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小孩的父母便对自家小孩说着要向他学习。只有我那已经四十多岁,却还保养有佳举止优雅的舅婆说着,读书好不好,和他的性格有关。仅此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思维固化与非固化的区别。很多人的定性思维是作为一个正在上学读书的学生,成绩好就应该受到表扬,成绩不好的就应该受到批评,向成绩好的学习。这样的思维显然是死的,他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样的。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性格而异,我们应该因材施教,这样的思维便是活的,没有高墙的束缚,懂得因人不同而灵活变通不同看待。其实,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之前读过一篇文章,一个年轻人上下班没有省钱去挤地铁挤公交,而是选择了昻贵的计程车,这背后的思维是这样的:坐计程车节省的是时间,而在我省下来的时间里能创造比去挤公交挤地铁省下来的钱更多的价值。或许这价值不一定是金钱。也就是说,这位年轻人在消费上的思维方式不是以一味地省为标准的,而是前后思量,衡量之后的结果。

当思维方式不够灵活,就有可能产生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沟通。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做抉择的时候,他希望参考别人给他的意见,但实际上,每个人,包括父母,他们的意见都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上的。很少有人懂得以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特别是在他人犯错误的时候,当某个地方出错时,我们是否习惯于一味地怪罪于他人。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限。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不到罢了。

其实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思维高墙的人,如果有,或许这样的人是圣人,是智者。但是总有一些人确实能比他人高明一些,活得缺少束缚一些。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以及那些能让你打破已有的一些观念的书籍之所以能大受欢迎,便是因为阅读他们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或者像是从井底被捞上来一般豁然开朗。可是除了去打开眼界,去阅读,刻意训练才是让你渐渐拆除高墙的唯一手段。

让自己的潜意识不断地提醒自己,当自己正在或已经做了某个决定后,当自己不自觉地对某些事物生出一些想法后,当自己正在想当然地做某件事时,停下来花上几分钟思考,问问自己是否已经深陷自己的高墙之中,或者正在筑起某座高墙。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固化是一种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