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思 悟

——读《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及学校行动——基于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分析》有感(第1稿)

在《班主任:以“爱”滋养学生终身发展与存在可能的生命牧者》中,我读到了以“回溯研究”的方式对五十年前的班主任段文兰老师作为“生命牧者”的教育之爱的诠释,而由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杜芳芳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金哲合作研究的《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及学校行动——基于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分析》,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学生对“走班制”的感知和学业适应情况。走班制教学改革带来了高中生学业生活的转变,走班制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学校进行系统性变革来使走班制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论文中提到,“上海建平中学以20多年分层走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开展必修课走班制教学,引导学生完成自主选课,实现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颠覆性改革。”为此,我通过访谈了解了在2009-2012年,曾就读于上海建平中学的女儿,对“高中走班制”的经历和感知,进一步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了解“走班制”在学生心目中的意义与价值,她用四个字概括“因材施教”。

我问:你们学校在高中的什么时段有“走班制”?

她说:高一第二学期和高二两个学期。

我问:“走班制”是所有学科都走班吗?

她说:不是,只有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

我问:“走班制”是所有学生都走班吗?

她说:不是,全年级一共13个班级,除了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其余11个班级,按每四个班级选出一个高端班,其它三个平行班的方式,高端班的学生基本按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和英语的学科成绩确定。

我问:高端班和平行班授课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她说:教材不一样,学校以使用自编教材为主,但是知识的深浅程度不同;老师也不一样,平行班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原始班级老师授课,高端班由另外老师授课。

我问:高端班和平行班学习进度是否一样?

她说:差不多,在教学的难易度上会有所不同。

我问:你觉得“走班制”对你的数学学习有帮助吗?(她只选了数学走班。)

她说: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其次才是和教材的难易度有关。

我问:你好像有过换班的经历对吗?

她说:是的,一开始去了高端班,后来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考砸了,于是被调回到原始班级,再后来数学成绩上去了,老师问愿不愿意去高端班,自己选择留在原始班级,因为觉得自己更适应原始班级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

我问:有没有同学因为“走班制”而旷课?(因为行政班的管理弱化了。)

她说:一般不会,因为“走班制”只是每天一节数学课和一节英语课的时间,其它时间还是在原始班级按正常课表上课。

我问:是平行班学习氛围好,还是高端班学习氛围好?

她说:平行班是自己的原始班级,同学之间感情基础好,有问题互帮互助;高端班,还是按原始班级分组就坐,四个班的学生就分成了四组,碰到问题时还是会问原始班级的同学。

……

这是某校“高中走班制”以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为例,进行的阶段性尝试,为新高考改革后(2014年)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进行广泛的“高中走班制”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结合论文中提到的:北京十一学校自2007年开始准备并进行顶层设计,2009年开始正式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形式,推动学校转型。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建设是以构建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现每名学生都拥有属于各自的课程表,为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课程条件。同时,学校还对教学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进行变革,实现了从制度到思想的转变,以保证学校成功转型。

听闻上海某高中老师说,自从实行“走班制”以后,课是多么的难调,因为每名学生都拥有属于各自的课程表,所以课相对固定,人相应流动,这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面更宽、自主性更强,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对于老师来说教学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我又与上海某重点高中的一位教龄二十多年的资深班主任,现在是该学校德育主任的某老师进行了访谈式沟通:

我问:“高中走班制”对于学生而言,利在哪?弊在哪?

她说:利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管理多了”;弊在“可能归属感缺失,遇到问题来自同伴的支持可能少了”。

我问:作为任课老师,“高中走班制”的教学难度在哪?

她说:任课老师的难度,在于抓不到学生了,个别化辅导有难度。

我问:作为学校领导,“高中走班制”的管理难度在哪?

她说:教务处领导,排课难;德育处领导,指导班主任管理班级难。

所以,走班制在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流动性影响了同辈群体的形成,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分层上课使学生心理产生困扰,分层教学加重教学任务等。因此,学校管理制度跟上新高考改革带来的走班制教学改革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合作者认为,“引导高中生适应转变的学校改进行动”包括:

(一)提高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

(三)完善走班制管理机制与责任体系

(四)组建教育联合体,提高资源供给能力

(五)改造学校空间布局,优化教育建筑功能

“选课走班”不再是理念问题,而是很多高中的探索性实践。正因为是探索性实践,因此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正像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却始终没有终点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 思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