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腾讯发布了19年Q1财报,数据说腾讯当下有5.46万雇员,总薪酬成本116.16亿元。
结果今天就变成了全网都在说,“2019年第一季度,腾讯员工平均月薪7.09万元”。
这种用总数除以人数的”平均”算法,被很多腾讯在职员工笑称“被平均了”。
企业的人力成本,除了工资,还有社保,公积金,奖金,员工福利等等。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得出腾讯员工的平均收入远远超出了社会平均工资。同样是程序员,也许你月薪1万,而腾讯的高级程序员已经月薪5万。
看似差不多的工作经验、能力,但待遇可能真的会有天差地别,这真的很常见。
01、同样的出身,不一样的结局
我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去参加一家企业的宣讲会,上面站了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学长学姐,其中有一个学长说过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不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多时候,平台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
后来,我才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
毕业那年,我们同一个班的同学各奔东西,有的去了国内知名房企、有的奔赴一线施工单位、有的则选择了设计院,一年以后,当大家在微信群聊到各自的状态时,已经开始出现很大的差距。
那个去了知名房企的同学,毕业实习起薪8000,2年后升职为一线小经理,一年薪资+奖金在20-30万之间。
而选择一线施工企业的同学,毕业后月薪3000,到现在依旧只能拿着5000的薪水。
是因为他不够努力吗?
并不是的,实际上后面这一位同学要努力得多。
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奔波于工程现场,要负责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外辛苦一天,直到晚上很晚才能回来休息。有时候遇到赶工期,连夜浇筑混凝土,一下就是一整个通宵,第二天上午简单休息下,又开始一天连轴转的工作。
而选择地产那位同学,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安排公司会议,帮助领导做一些文件、资料类型的事情,每天上班摸摸鱼,很快就过去了。
看起来很不公平对吗?明明更努力,却只能拿到更低的薪水,
这是因为处在行业下游,不管在世界任何国家,下游企业的整体薪酬都是没办法和上游企业竞争的。
一方面,上游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可以优先制定游戏规则,瓜分利润,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情,能够得到更高的产出;
而小企业、下游服务商,由于规模小、利润薄,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很难获得同样的回报。
马太效应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原理,在企业竞争中里同样适用。
02、离开平台后,我曾经后悔过
2017年我辞去了央企的工作,加入互联网大军,入职了一家A轮的创业公司,而这个阶段也是我工作以来,最痛苦的阶段。
以前在央企的时候,我从来不用担心钱和资源的问题,需要的时候,直接向公司申请就能拿到;
而到了创业公司的时候,我悲哀地发现,什么都得省着用,每一分钱都必须要花在刀刃上;
以前在央企的时候,公司会定期组织福利,例如做场均几十万的业内大咖分享、完善的管理体系培训、完善的导师带徒制度......
然而在创业公司的时候,创造业绩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学习,只有自己咬咬牙从工资里掏钱出去学习;
那个时候,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创业这件事情,真不是人干的。
一个人脱离平台后,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你只有付出比在大平台更多的努力。
03、逼迫自己去更好的平台,是成功的捷径
我有一个学弟,跟我一样是土木工程毕业的。
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做造价的公司,月薪2500,在那边苦苦挣扎了一年,天天806。
接二连三的工作,苟且的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7年,他一狠心,选择了自学程序设计,终于在年底入职了一家做软件开发的公司,过上了996的日子。
今年3月他来找我,告诉我他入职了联想,负责机器视觉版块,年薪30万。
相比之前做造价的时候,他的收入在两年时间内直接翻了10倍。
我一细问,才知道他一直默默自学人工智能的技术,刚好赶上今年各大公司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他才得以成功入职。
其实很多程序员可能跟他一样,起点并不算高,甚至是转行过去的。但决定最终两个人差距的,却是你到了哪个平台,同样是机器视觉,在很多二线城市,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而到了大公司,却是稀缺的技术。
这是平台赋能的,而非个体可以改变。
最后,想给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3个小建议:
1、如果你现在在小公司,一定不要自甘堕落,而是要努力积累自身的知识,一步一步跳到更大的平台,铺垫自己的职场之路。
2、一定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能让你自身成长更快速。
3、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这个世界牛逼的人很多,只有谦卑才能让我们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