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词改变世界?

词语对这个世界有多重要?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因为一刻离不开反而注意不到它们的存在。

在美国,想要赢得选民的投票,竞选时演讲的煽动性极其重要。奥巴马是一个演讲奇才,他能够当上并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民被他说的话影响了。

奥巴马不仅会说话,还特别擅长用词。

在奥巴马和希拉里的民主党候选人争夺战中,奥巴马的口号是Change——改变,而希拉里的口号是Experience——经验。你觉得那个口号更触动你?

那时候美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的时期,选民们最想要的是改变,希望通过改变让这个国家重新回到颠覆状态。所以奥巴马干脆把大家内心里的东西直接变成口号——在竞选过程中的所有场合,尽可能让这个口号被大家看见、听见。

而希拉里用Experience,是为了告诉大家——奥巴马没有经验,我当了8年的总统夫人,我有经验。

这个口号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替选民说话,而是盯着奥巴马。太想要打击对手,反而帮助了对手,他每喊出一次这个口号,都在帮奥巴马打广告——我比奥巴马有经验。

再回顾这两个词——Change和Experience,你是否也感觉到了词语的力量?

词语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人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去改变世界,而词语是控制人们的思想,触发人们去行动的最直接因素。

1 词语如何控制你的思想?

二十世纪的大思想家哈耶克这样描述词语对思想的控制:“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用中立的词语。因为大多数的词语,都有它的立场和逻辑。你使用了这个词语,就站在了它的立场,进入了它的逻辑,你就无法独立地思考,而只能得到它的结论。”

哈耶克在研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时候,发现“计划经济”这个词指向性太强,如果用这个词,讨论就变成了要计划还是不要计划。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需要适当的计划,但完全计划肯定是不行的。

后来哈耶克另外替换成了两个中立的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把讨论变成了允许个人创业、个人自由发展,还是不允许。结论是一个社会制度如果不允许个人自由发展,这个社会制度就会崩溃。

你看,不同的词语,影响到了思想家的研究方向。如果哈耶克从一开始就用“计划经济”来研究,得出的结果可能就意义不大了。

2  词语如何直接触发你的行动?

上一点我们聊到词语控制人的思维,从而影响人的行动,进而改变世界。

那有没有更迅速的方式,跳过思维,直接影响人的行动?

开篇的奥巴马竞选口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改变,激发了无数选民对未来的憧憬和创造美好的激情。

国内知名营销公司华与华的董事长华杉曾经帮好友的宾馆改了个名字,使其完全焕发新的生机。

他的朋友在额尔古纳开了一家叫做“白桦”的宾馆,开业时想请华杉去坐坐。华杉一听到这个名字职业病就犯了,告诉他名字不能这么取,太浪费这个最宝贵的资源了。

朋友不解地说,白桦是额尔古纳的市树,大兴安岭、呼伦贝尔也是白桦文明的发源地。

华杉回答说:问题不是这个名字好不好,而是这个名字要干什么。词语不是说事,词语是要做事。

华杉建议朋友把宾馆名字改为“额尔古纳篝火宾馆”。旅客一看到篝火二字,就知道在这家宾馆能干什么了。要知道旅客们住一家宾馆时可不只是想要睡觉那么简单。

既然取了篝火宾馆这个名字,就要干篝火的事。宾馆大门前,不再是喷泉,而是一个篝火花园。每天晚上,点上篝火,有歌手拉着马头琴,唱着蒙古大调。几个篝火台,围坐着远方来的游客。

这时候你再回头想想,“白桦宾馆”和“额尔古纳篝火宾馆”,哪个更使你记忆深刻?哪个更让你心驰神往?

3  如何用词语来改变自己的思维与行动?

我的名字叫叶超群。我到现在23岁,非常感谢我的外公为我取这个名字,因为从小到大有非常多的人在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时会这样夸我:超群,超群,日后肯定超群啊。每当我取得一点小成绩时,也会有不少朋友会这样鼓励我:果然超群。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20多年来我的名字被叫到无数次,而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必须超群,否则我对不起这个名字,也对不起大家的“抬举”。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同事叫做王超。说实话我对这个名字完全无感,或者说,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人特别平庸、没有什么特点。

但是这个同事非常聪明了避免了这个尴尬,她给自己取了个外号:春天。我们大家都叫她春天,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特别清新、特别美好。而她本人给我的感觉也确实如春天一般,很阳光,很活泼,很美好。

虽然性格主要由基因起作用的,但是春天这个外号从影响旁人的思维、对方她的方式,到间接影响到她自己的思维、行动,对她人生是有很深刻的塑造作用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叫做李蓝天,你会发现她的面容真的如蓝天一样澄澈,性格也如蓝天一般使人开怀、惬意。

名字改变人生,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过去认为的玩笑话了。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用一个词改变世界?)